公歷的七月,應對農歷的六月,自宋朝以來,大面積種植荷花,不但保證了蓮子蓮藕的豐產,還拉動了以荷花觀賞為主的夏日消暑遊。尤其是在南宋,京都杭州擁有西湖,以六月荷花為鼎盛,遮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六月消暑遊湖賞荷花,形成風氣流布,在江南形成民俗,以至這壹時段,專門有觀蓮節,後來逐漸定型到六月二十四日,被稱為荷花節或者荷花生日。
而六月就是荷花月,荷月,蓮月。
那麽農歷六月十五,是傳統的半年節,又是夏天酷暑中間,最明麗的月光,和此時的荷花相映成趣。自古寫月色荷花的詩句,特別美。
實際很多當代都市人是通過民國初年的文學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了解最美麗的月色荷花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朱自清這首《荷塘月色》究竟是寫的那個月,哪壹日。有著古典文學深厚素養的朱自清,此文章的結尾,標註”壹九二七年七月,北京 清華園 。“
人們通過他的荷塘月色,領略:
“月光如流水壹般,靜靜地瀉在這壹片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壹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壹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實際上這裏點出了滿月,文本開頭,也強調了壹聲“ 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夜裏,總該另有壹 番樣子吧。”
他寫的是農歷六月十五的圓月荷花,荷塘月色。而且這個日子,是個文學上的按鈕,或者普通人在當時已經不以為意,畢竟是壹個崇尚新生活新時代新文明的時代。但是朱自清不會不明白,歷史上的這段時間,曾經有過無數看荷花賞明月的風雅和熱鬧。就算是時代改變了,明月荷花,是可以和雪中梅花媲美的清傲。
這是他在壓抑的時代氛圍裏,向自然和文化尋求***鳴和解脫。所以他漫步荷塘,從眼前美麗的月光下的蓮花,想起歷史采蓮賞蓮之勝,而自己也站成了荷花壹樣吧。那是精神的傲然和皈依。
正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美,讓我們順著他的思路向上,溯源古詩裏的荷塘明月。
“中流有荷花,花實相芬敷。
田田綠葉映,艷艷紅姿舒。
圓月初出海,澄輝來滿湖。
無用誠自適,年年玩芙蕖。" 中唐 ·?權德輿《侍從遊後湖宴坐》
這是中唐丞相陪著唐憲宗在夏天的明月夜賞荷花,可見君丞關系親厚。
皇家園林,自有荷花盛美,況且荷花塘和竹林都是天然空調,陪皇帝夜晚消暑,到湖中賞月,這是壹件幸運幸福的事。自唐玄宗禮賢臣子,很多良辰美景,可以拉近帝王和臣子的感情,更深的捆綁在壹起。
這遊船在禦湖劃得遠,直到劃到有荷花盛開的區域。
在湖水中間的荷花,花葉茂密,且盛開到有花有果。這是農歷六月的湖上美景。因為此時花多果少,荷花綻放,露出裏面的蓮臺,是最美麗初開的季節。
壹望無際的荷葉上面,是壹朵朵紅色的荷花,在湖風暮色裏搖曳。
我們知道,荷塘夏夜最涼快,是因為,湖區和荷葉形成清涼的低溫空氣,形成對流風,吹向湖邊。?所以這些荷花是天然微微在晚風裏搖曳的。
而到了圓月初上的時候,澄澈的月光布滿了荷花塘荷花湖。
這種銀色的月光,讓荷花更低溫仙美。
所以權德輿發自內心說,我陪伴皇帝,沒有刻意裝出開心,是真的在這樣的大空調裏舒爽自在,都說伴君如虎,我倒願意,年年在這裏陪伴皇帝。
”十裏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壹般般。
祇應舞徹霓裳曲,宮女三千下廣寒。“ 宋末元初 ·?楊公遠 《月下看白蓮?》
荷花的特性是壹個區域如果是壹種蓮花,那麽很可能方圓幾百裏,都是同壹種荷花品種。這是荷花在史前遭遇過冰川,留下不多的種子。而留下來的荷花奮力生長,花色都相似,且遺傳穩定。常見的有粉色蓮花,淡紫色蓮花。純凈的白色或者黃色蓮花很少。
在唐朝,白居易在九江路上,看見過純白的蓮花,另外就是在江南。白居易非常喜歡。在九江的時候,他就想帶回長安洛陽,作為新發現的荷花品種培養推廣。後來在揚州,他有看到了這裏有純白色的蓮花。
白居易本身姓白,對於白色的花有種偏愛,白菊,白牡丹,白色木槿,這次看到白蓮花後,十分鐘愛,帶回京城養殖,並且推廣。
到了宋朝,更註重荷花的培植。因為白蓮花主要產自嶺南,而逐步推廣到長江流域。作為觀賞蓮花,往往和紅色的蓮花並栽種壹起,形成紅紅白白的落錯壯觀。
也有的地方,專門種植白色蓮花,壹是建寧白蓮,蓮藕雪甜,蓮子清糯,而是白色荷花如果形成壯觀的種植,其通體潔白,皎潔清新,是另壹種夏日清涼的美好。
比如這位詩人,是有幸看到了月光下千萬朵白色荷花的盛開和搖曳。
那雪白的花,如同銀白的月色。
這個壹般般,不是普通,是模樣相同。
花和月光都如雪,在這夏夜的十裏湖區。
荷塘夜晚本就相對清涼,何況是千萬朵,十裏白蓮花盛開。
毋庸置疑,這樣廣闊的湖面,是有風的。風中白荷花在月光下搖曳。
那是月宮裏三千仙子,下凡了,自帶冰雪仙氣。
“葛裙蒲履帽烏紗,迤邐乘涼到水涯。
數寺晚鐘聲未歇,滿身明月看荷花。”? 宋 ·?宋伯仁《羊角埂晚行》
農歷六月,進入溽暑,往往夜間也暑氣逼人,直到下半夜或者淩晨緩解。
暑熱的盛夏,人們夜晚的戶外活動增多,宋朝開始都市城鎮不再設置宵禁,這樣的夜晚,實際和當代也差不多,到處都是人,人們尋找有風的地方納涼。通常,就是近水,近荷花。
這位宋朝仁兄,穿著最透氣的葛布裙子,草鞋,帶著紗網,就順著人流散步,直到走到有水有荷花的地方。這裏已經接近或者就是郊區,因為可以聽到幾座寺廟的鐘聲雲板。
不用擔心他的孤單,名山多被僧人占,夏水總是平民棲。這荷花湖邊不缺人,有人扇扇子,有人席地而臥。當然宋伯仁心中有美,他就是要在六月十五,看荷花,借荷花消暑氣,借荷花提精神。
最喜歡他滿身明月看荷花。因為自己就是畫中人。
明月荷花之美,也美在月光花香席卷著他。
有荷花人氣的地方比曠水安全,這是真正的人間天上。
”銀床破睡霧籠紗,翠簟湘紋卷浪斜。
小院夜深涼似水,壹池明月浸荷花。“ 南宋 ·?陳必復《夜軒納涼?》
宋朝人在庭院裏培養小型池蓮,碗蓮,占地面積不大,但是花葉扶蘇,花香撲鼻,夏夜自然有種消暑暢美。
在夏天的後半夜,難得的涼風醒來,暑氣漸消,有種清涼美。
此時躺在窗戶下,看著壹窗明月照進簾子,落在枕席上。這樣的夏夜,如果沒有雲,是可以看書的,不借螢火。
而最美的是窗臺上,小園裏的碗蓮,在月光下搖曳,仰頭看去,仿佛荷花開在天上,那天上如天池,月光沐浴著荷花。
夏夜熱而失眠,有了荷花就不同。可以助興,可以消暑,也可以助眠。
“乘涼最好是琴臺(琴臺在月湖,好事者多納涼於彼。),
萬柄荷花檻外開。
直到夜深方罷飲,壹船明月遇河來。 ”清 ·?葉調元《漢口竹枝詞?其二十七?時令?》
武漢包括以前的漢口,自古就是夏天的火爐地。
在空調沒有成為日用品時,夜晚在街上在湖邊睡竹床竹席,是壹道夏夜風景。什麽禮儀都讓位於乘涼夏睡。
夏夜的宵夜,自古而然。因為有人的地方必然有消費。
這是清朝的月湖琴臺,因為傳說鐘子期伯牙在此以琴相知。
到了清朝的夏夜,這裏人流如織,享受荷花清風,我更能想到,這湖邊肯定有露天夜睡的平民。
每個人按照能力在這裏各取所需。有點閑銀子的人,拉著朋友徹夜宵夜。
等到半夜,明月上來,萬朵荷花送來涼風,是良辰美景,友誼兼顧的人生樂事。
這裏的荷花特別肥美,想必也沾上了人間煙火氣。
農歷六月,有小暑大暑,更有明月荷花。
如果睡不著,不妨順著人流去湖邊走動走動,註意安全的前提下,去看看最熱的夏裏,最美的花。荷花盛開而清涼,恰如妳我的心。
初衣勝雪為妳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