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5、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壹彈流水壹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
2.關於“月”的詩句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昌齡:南齋玩月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裏***如何,微風吹蘭杜。
蘇軾: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齊已:中秋月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湧清規。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樸:中秋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中秋漫話詠月詩作者:沈在連 整理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59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賦予各種神奇的傳說,而吟詠月亮的詩詞,更是俯首可拾。
皓月當空,壹瀉千裏,給人以廣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許多詩人借月狀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輝。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唐?杜甫)、“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這類“帶月”詩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歷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詠。托月寄情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壹種表現手法。
古代交通閉塞,通訊憑“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親人團聚不易,逢年過節,家人常有“人居兩地,情發壹心”之隔,因而王維重陽登高便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嘆 中秋月夜,遊子懷鄉之情更是難以言表,這類詩詞比比皆是。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唐?張九齡)、宋代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秋詠月詞,歷來被譽為千古絕唱,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因而“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成了後人遠別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詞。親情,鄉情,友情,愛情都可以借月抒發。
“花好月圓”是美滿婚姻的頌詞;而“月缺花飛”、“曉風殘月”則是愛情不幸的曲筆。宋代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詞句,表達了黃昏後月光下情人約會的歡快心情。
李白《玉階怨》詩雲:“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通首無壹“怨”字,但閨婦滿腹怨情卻傾註在“脈脈不得語”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聖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尋覓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許多玩月的習俗。
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鬧月、阿細族的“跳月求愛”等。閩臺地區除了“博餅”的獨特風俗外,還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對著同壹輪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嘆世路多艱,光陰易逝;或嘆懷才不遇,宦海浮沈,因而流露出“好景難逢,良宵難值”的消極情緒。
李白《把酒問月》詩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這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但見長江送流水”意境類同,都是作者“明月長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憤懣。李白詠月詩擷趣殘月如弓,新月如眉,滿月如鏡,美麗的月亮是歷代詩人筆下多情之物。
古人詠月詩不可勝數,而尤以李白為多,李白全集中與月有關的詩達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顆顆,引人矚目。妳看他,“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把盞豪飲,尚要“舉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見“月光明玉盤”;旅途傷感,“我寄愁心與明月”;憶昔懷舊,“卷帷望月空長嘆”;訪友歸途乃“山月隨人歸”,冥冥夢裏是“湖月照我影”;送客遠行,恭請明月“與人萬裏長相隨”;遙想諍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誌抒懷,“欲上青天覽明月”;就是夜半醒來,見銀輝滿地,也難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壹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報國不成,心情惆悵,他詠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見江岸纖夫,勞役慘重。
3.關於月亮的詩句及其翻譯詩句及翻譯: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麽可愛呀,露水像晶瑩的珍珠,月亮像壹把彎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春風又吹綠了江南兩岸,明月呀妳何時陪伴我回到我的家鄉。)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叮咚流淌。)
成語及意思:
月朗風清:月光明朗,微風清爽。形容美好寧靜的夜晚。
月缺花殘“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壞、摧殘。
眾星捧月:天上眾多的星星襯托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壹個中心,或許多人簇擁壹個他們推崇的人。
閉月羞花:閉月,也作“蔽月”使月亮躲藏起來,花兒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4.詩中帶月的詩句及解釋舉杯邀明月 選自李白(唐)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註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 寫月的古詩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詠月名句積累: 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6、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10、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 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1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12、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13、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唐?李白《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14、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李白《把酒問月》 1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唐?李白《把酒問月》 17、斫(zhuó)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唐?杜甫《壹百五日夜對月》 18、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壹首》 1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
唐 賈至 《別裴九弟》 21.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 唐 白居易 《春題湖上》 24. 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
唐 劉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唐 劉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唐 韓愈 《山石》 27. 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 徐凝 《憶揚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宋 張先 《菩薩蠻》 31. 雲破月來花弄影 宋 張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壹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33. 可惜壹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宋 蘇軾 《西江月》 34.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宋 蘇軾 《前赤壁賦》 35.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 蘇軾 《中秋月》 36.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雜詩》 38. 壹夜夢遊千裏月,五更霜落萬家鐘。 清 濮淙 《聞梁。
5.關於月的詩句及賞析唐·王維: 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晉·陶淵明: 春秋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白居易: ***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 唐·張若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蕭詩: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清·張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唐·杜甫: 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宋·蘇軾: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歐陽修: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1.陸遊《關山月》 1. 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現實感慨,詩人假托守邊士兵之口,憤怒譴責了統治者的妥協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傾訴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滿腔悲憤,表達了中原遺民盼望光復的迫切心情,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
2. 全詩十二句,四句壹韻,意思也可分為三層。第壹層寫將軍沈湎酒色致使戰備荒廢;第二層寫戍邊戰士年華蹉跎而功業無成;第三層寫遺民渴望恢復卻屢盼屢空。
3. 此詩的藝術特點: (1)此詩的藝術構思十分巧妙。作者緊扣題目著筆,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場景串聯起來,寫出了同壹關山月之下將軍、士兵和遺民三種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個畫面在時間上保持了完整的統壹性,可以說題目起到了統攝全篇的作用。
(2)此詩非常善於選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細節(如馬肥死、弓斷弦、征人骨、遺民淚等),構成典型的生活場景(如朱門歌舞、戍樓望月等),並通過不同生活場景的鮮明對照,來表明詩人的思想傾向與愛憎感情。 (3)此詩意境的杳遠空闊,聲調的激越蒼涼,風格的沈郁悲壯,頗能體現陸遊愛國詩的藝術風貌。
2.月下獨酌 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
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淒涼。
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李白的五言古詩創作的題材非常廣泛,風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們介紹了兩首他學習樂府民歌寫的《長相思》和《長幹行》,而這首《月下獨酌》則完全是李白飄逸風神和浪漫詩風以及個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詩壹***十四句,前八句平聲韻,後六句仄聲韻。
就五言古詩這壹體裁來說,《月下獨酌》的篇幅並不算長,但其中卻飽含了壹顆孤獨、寂寞心靈的追求與向往。這首詩通篇的出場人物只有李白自己壹個人,卻通過獨白的方式,在心靈的深處掀起了壹層又壹層的感情波瀾,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歷來被認為是李白詩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6.關於“月”的詩句外加解釋(就是講講詩的意思)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子建“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後,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壹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於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壹轉折,似斷實連;似欲壹筆蕩開,推卻愁怨,實則經此壹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後,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下簾。簾既下矣,卻更難消受此淒苦無眠之夜,於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憂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工力。以月之玲瓏,襯人之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塗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於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讀者步入詩情之最幽微處,故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壹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事之筆抒情,恒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常聞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頗近似,似應合為壹說。即謂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壹定距離,並保持壹定“矜持”與冷靜。如此,則作品無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讀者覺有漫天詩思飄然而至,卻又無從於字句間捉摸之。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