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維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熟讀佛學經典。佛教中有壹本《維摩詰經》是佛教中的智者維摩詰和弟子所著,王維敬佩維摩詰,故將其名字拆開,自己取名維,字曰摩詰。善詩文、書畫,又深於音樂,善彈琴和琵琶。他的詩與畫,以清淡間長,蘇東坡曾說:“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孟浩然
世人常將王孟並稱,是因為他倆的詩風格都是清淡閑逸為主。孟浩然比王維年長10歲,但是官運就不如王維亨通了,王維做了安祿山的`偽官都能幸免然後繼續做官,而孟浩然沒有成進士,更沒有過壹官半職。孟浩然是襄陽人,卒於開元二十八年。後世人說“孟,文不為仕,行不為飾,遊不為利”確實有些美化過分了,比如他有名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就是想要官的壹個表現。他的大多思想是掙紮著求仕和灰心絕望的沒落情緒。
3、王昌齡
字少伯,京兆人(西安)。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與常建同年進士及第,但常建的官運比王昌齡的還差)。最後的官職是龍標尉,後世人稱他為王龍標。常建、王昌齡、儲光羲、孟浩然、王之渙都是開元、天寶年間著名詩人,且都潦倒不得意。
4、李白
李白的詩,五言多余七言,古詩和歌行多於律詩。而他傳誦千年的詩篇大多是歌行,這也和他的藝術手法相關。擅長的依次是:樂府歌行、古體、絕句、五七言律詩。其中七言律詩更是既少又弱,登金陵鳳凰臺是最傑出的。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用各種形象思維來表達他的豪邁、憂郁、憤慨情感,而以遊仙和飲酒作為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