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出自《西陵峽》,原文翻譯及註釋如下:
原文翻譯:
長江水又流向東,流過西陵峽,《宜都記》上說:“江水從黃牛灘向東流入西陵界到峽口有壹百多裏,山勢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紆回。兩岸高山重重地遮擋著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
岸上的絕壁有的高達千丈,壁上的石頭的顏色和狀態,有很多類似某種什麽東西的形狀。高茂的林木,到了春冬之交略顯雕零。猿猴鳴叫的聲音非常清厲淒婉,在山谷間回響著,清越不絕。”(人們)所稱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壹。
袁山松說:“常常聽說峽中的水流很快,書本記載以及口頭傳說都用登臨此境令人恐懼相勸告,還沒有人稱贊山水美麗。到我來實地登臨這地方,壹到那裏,感到特別欣喜,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
那層疊的山崖、秀麗的山峰,奇特的結構,異常的形狀,確實很難用言辭來敘說。山林裏樹木聳立,繁榮茂盛,竟在雲氣的外面。擡頭欣賞高山遠樹,俯身觀看江中倒影,愈熟悉這風光愈感到美好。留連了兩晚,還沒察覺忘了返回。
(我)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還)沒有過。已從中高興地欣賞到了這種奇特的景觀,是山水有靈氣,也該驚喜千古以來終於遇到知己了!”
註釋:
1、徑:經過,行經。
2、紆曲:迂回曲折。
3、略盡:將盡。
4、踐躋:登臨。
5、離離蔚蔚:容草木茂盛、生機勃勃的樣子。
作者簡介及人物生平:
簡介: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範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
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註》四十卷。
人物生平:
魏孝文帝延興二年(472年)壬子,酈道元生於涿州酈亭(今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的壹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酈範年少有為,在北魏太武帝時期,任給事東宮,後來他以優秀的戰略眼光成為了壹個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
酈道元少年時期,因父親酈範擔任青州刺史,便跟隨父母居住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武泰元年(528年)春,魏軍收復長安,酈道元還葬洛陽,被朝廷追封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三子酈孝友承襲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