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如果壹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壹件問心有愧的事情,那麽自己的心情就會泰然自若。
內心常常快樂知足,寬仁公平,這就是人生首要的自強之道,最重要的尋找快樂的方子,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根本。
人無壹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壹自強之道,第壹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意思是說,壹個人在獨處時,也能做到思想和言行舉止謹慎,沈澱心性,就能在處世過程中問心無愧,心安理得。
修身養性最難的地方就是養心,磨練心性,關鍵是做到“慎獨”。
能在獨處中不斷地自我反省,做到俯仰無愧於天地,內心光明聖潔,就接近了聖人的境界,那天地鬼神也很敬佩他。
所謂“慎獨”,顧名思義就是獨善其身。
在壹個人獨處的時候,即便沒有任何人監督,也能嚴格要求自己。
自覺地堅守道德準則,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時時處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強大。
許多人的人生之所以壹無所成,與周圍人相比黯然失色,就是因為他們不講究“慎獨”。
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別人怎麽樣,我也怎麽樣,隨波逐流,就越來越平庸無能,壹生不成氣候,做什麽事情都以失敗告終。
因此,只有學會“慎獨”,嚴格自律,管控好自己,提升自己,自我強大,方可改變人生,有壹番作為,功成名就。
現實生活中,那些堅守“慎獨”的自我強大的法則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出類拔萃的人。
例如弘壹法師,幹壹行愛壹行,愛壹行則成壹行。
演戲時像個翩翩公子;畫畫時開創新風,引領時代之先潮;出家修行,就成為了壹代高僧。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就在於他能嚴格遵守規則,絕對不違背要義,“慎獨”而嚴以自律。
又如,中國當代作家路遙,出身貧苦的農民家庭,在 歷史 的大進程中,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苦難。
但他依然故我,不甘沈淪,走到哪兒都讀《參考消息》和勵誌的書籍。
以書中高尚的精神激勵自己,奮發圖強,積極進取。
後來他寫了壹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 社會 生活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因此而獲得茅盾文學獎。
壹個人只有真正做到“慎獨”,才能心境空明,快樂自然,學習辦事效率高。
不被別人所幹擾,不為所得而狂喜,修壹顆淡然之心,任憑風吹雨打,我自閑庭信步,入靜而智慧自生。
強大而萬事能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慎獨需循序漸進
曾國藩說:“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
必須循序漸進地造勢,自己逼迫自己,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為自己吶喊助威,方可有所成就。
人要與凡夫俗子區分開來,就要誌存高遠,高度自律。
讓“慎獨”不至於流於空談,而是腳踏實地,步步為營,讓“慎獨”循序漸進,融入日常生活中,成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每遇到了郁悶煩惱之事,就點燃壹炷香,在祥和神秘、恬淡安然的氛圍中。
沈澱浮浮躁躁的情緒,沈靜下心來,對問題理清思路,以超凡脫俗的智慧,將問題解決掉,為其人生化解了許多危機。
曾國藩則是堅持寫日記,並且公開自己的日記,讓眾多的親戚朋友們點評,循序漸進,改錯上進,自我鼓舞士氣。
現實生活中,壹個人想要以“慎獨”而自強,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自我控制能力
從點點滴滴做起,管理好自己的起心動念,壹言壹行,絕對不自我放縱。
只有慢慢地格除自己的私心雜念,格除貪婪貪念,讓內心沈靜如水,清澈透明,才能做到無愧於心,自然就泰然安然。
第二,見賢思齊,向榜樣看齊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做到了“慎獨,”不斷地自我提升,就是因為他們的心中有自己的榜樣。
平時以榜樣的精神激勵自己,以榜樣的行為方式約束自己,以榜樣的成功經驗為自己指點迷津,漸漸向他們靠攏,漸入佳境,走向了成功。
第三,采百家之長
采得百花釀成蜜,自成壹家,獨樹壹幟,自然就出類拔萃,取得了成功。
許多人之所以能更上層樓,不斷地做到了“慎獨”,就是他們不抱殘守缺。
固步自封,固化了思想,而是與時俱進,集眾家之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匯貫通。
創新了許多獨特的東西,就青出於藍勝於藍,遠遠地超越了別人和前輩。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慎獨修身,貴在寧靜淡泊,自我清掃心地,清掃自己的世界,自我檢點言行。
不急不躁,不碰不撞,遇事內心靜謐如水,波瀾不驚,用壹顆反省自察的清靜心。
去於世事紛擾中不斷改過自新,自我強大,脫胎換骨,必然迎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