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裴铏《傳奇·裴航》:
“壹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
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註:這是藍橋故事的出處,藍橋:橋名。在陜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之上。相傳其地有仙窟,為唐裴航遇仙女雲英處。設有驛站。)
2、南歌子·寓意
蘇軾
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
卯酒醒還困,仙材夢不成。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3、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4、畫堂春·壹生壹代壹雙人
納蘭性德
壹生壹代壹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2.請問有關“藍橋”這個意象的詩文有哪些藍橋典故
傳說裴航為唐長慶間秀才,遊鄂渚,夢得詩:"壹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宮,何必崎嶇上玉清。" 買舟還都。後路過藍橋驛,遇見壹織麻老嫗,航渴甚求飲,嫗呼女子雲英捧壹甌水漿飲之,甘如玉液。航見雲英姿容絕世,因謂欲娶此女,嫗告:“昨有神仙與藥壹刀圭,須玉杵臼搗之。欲娶雲英,須以玉杵臼為聘,為搗藥百日乃可。”後裴航終於找到月宮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雲英,夫妻雙雙入玉峰,成仙而去。後人就用藍田仙窟代指月宮。
人們往往用“魂斷藍橋”來形容夫妻互為殉情。
“藍橋”壹詞是怎麽來的呢?
《史記·蘇秦列傳》記載:公元前320年,蘇秦向燕王講過壹個“尾生抱柱”的故事。相傳有壹個叫尾生的人,與壹個美麗的姑娘相約於橋下會面。但姑娘沒來,尾生為了不失約,水漲橋面抱柱而死於橋下。據《西安府誌》記載,這座橋在陜西藍田縣的蘭峪水上,稱為“藍橋”。從此之後,人們把相愛的男女壹方失約,而另壹方殉情叫做“魂斷藍橋”。
另壹版本:《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這是《莊子》中壹個哀怨淒婉的愛情故事。說的是壹個叫尾生的癡心漢子和心愛的姑娘約會在橋下,可心上人遲遲沒來赴約,不幸的是大水卻漲上來了,這個癡情漢為了信守諾言堅持不肯離去,最後竟然抱橋柱溺亡。據說,他們約定的地點叫藍橋。尾生所抱的梁柱,也和他壹道成為守信的標誌。
可見,“藍橋”壹詞已有兩千多年。
有關“藍橋”的詩詞:
1.《南歌子 》蘇軾
雨暗初疑夜,風回便報晴。
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
卯酒醒還困,仙村夢不成。
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藍橋:藍橋,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藍溪之上。相傳藍橋有仙窟,為唐裴航遇仙女雲英處。
--------------------------------------------------------------------------------
2.《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詩的前兩句道出了二人春歸、秋去的處境,雖未明言,卻隱喻著境遇的不濟,黯然傷神。)
3.《畫堂春》納蘭性德
壹生壹代壹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4.關乎藍橋的名篇還有晁補之壹首: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此絕筆之詞也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就這麽多,若有我再補充,若對樓主有幫助,請采納,謝謝!
而且百度百科已經很全了,要是再找,估計找不到了。
3.有關《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作品賞析
元稹題在驛亭的那首詩說:“千層玉帳鋪松蓋,五出銀區印虎蹄。”“玉帳”、“銀區”說明他經過這裏時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詩壹開頭就說:“藍橋春雪君歸日”。元稹西歸長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東去江州,時為八月,滿目秋風,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嶺秋風我去時”。“秦嶺”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嶺,是白居易此行所經之地。白居易被貶江州,自長安經商州這壹段,與元稹西歸的道路是壹致的。在藍橋驛既然看到元稹的詩,後此沿途驛亭很多,還可能留有元稹的題詠,所以三、四句接著說:“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這首絕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居易和元稹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下的萬頃波濤。 元稹於810年(元和五年)自監察禦史貶為江陵士曹參軍,經歷了五年屈辱生涯。到元和十年春奉召還京,他是滿心喜悅、滿懷希望的。題在藍橋驛的那首七律的結句說:“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裏西。”那種得意的心情,簡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剛回長安,三月就再壹次遠謫通州。所以,白居易詩第壹句“藍橋春雪君歸日”,是在歡笑中含著眼淚。更令詩人難堪的是:正當他為元稹再壹次遠謫而難過的時候,他自己又被貶江州。那麽,被秦嶺秋風吹得飄零搖落的,又豈只是白居易壹人而已,實際上,這秋風吹撼的,正是兩位詩人***同的命運。春雪、秋風,西歸、東去,道路往來,風塵仆仆,這道路,是壹條悲劇的人生道路。“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詩人處處留心,循墻繞柱尋覓的,不僅是元稹的詩句,更是元稹的心,是兩人***同的悲劇道路的軌跡。友情可貴,題詠可歌,***同的遭際,更是可泣。而這許多可歌可泣之事,詩中壹句不說,只寫了春去秋來,雪飛風緊,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升沈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沈痛淒愴的感情。這正是“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壹首詩總***才二十八個字,卻容納這麽多豐富的感情,這是不容易的。關鍵在於遣詞用字。如,寫元稹當日奉召還京,著壹“春”字、“歸”字,喜悅自明;寫詩人遠謫江州,著壹“秋”字、“去”字,悲戚立見。“春”字含著希望,“歸”字藏著溫暖,“秋”字透出悲涼,“去”字暗含斥逐。這幾個字,既顯得對仗工穩,體現了紀時敘事的妙用;又顯得感情色彩鮮明,淋漓盡致地進行了抒情寫意。尤其可貴的是,結尾處別開生面,以人物行動收篇,用細節刻畫形象,取得了七言絕句往往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這種細節傳神,主要表現在“循、繞、覓”三個字上。墻言“循”,表現出詩人是寸寸搜尋;柱言“繞”,表現出詩人是面面俱到;壹個“覓”字,片言只字,無所遁形。三個動詞連在壹句,準確地描繪出詩人在本來不大的驛亭裏轉來轉去,摩挲拂試,仔細辨認的動人情景。而且在七個字中三處使用動詞,構成三個意群,吟誦起來,就顯得詩句節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並發,更襯出詩人匆忙、倉促的行動和急切的心情。通過這種傳神的細節描繪和動作旋律的烘托,詩人的形象和內心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深深為他懷友思故的真情摯意所感動,激起讀者對他遭逢貶謫、天涯淪落的無限同情。壹個結句獲得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更是這首小詩的特色。[
4.關於橋的詩句古詩關於橋的詩句1、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
——《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3、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4、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
天子方清暑,宮人重暮妝。——《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盧綸5、橋北雨余春水生,橋南日落暮山橫。
問君對酒胡不樂?聽取菱歌煙外聲。——《過杜浦橋二首:其二》陸遊6、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
——《文德皇後挽歌》朱子奢7、三兩漁莊老樹邊,漁娃補網橛船頭。板橋茅屋湖南埭、帶雨拕花更可憐。
——《鑒湖柳枝詞十二首》8、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遊俠篇》陳子良9、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
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采桑》劉希夷10、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壹條條。——《題情盡橋》雍陶11、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
——《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12、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13、祓除情景煙波上,放蕩胸懷詩酒中。
禹會橋邊潮落處,夕陽幾度系孤篷。——《閑遊》其三》陸遊14、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15、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
——《賦得浦外虹送人》陳潤16、洛陽宮闕照天地,四面山川無毒氣。誰令漢祖都秦關,從此奸雄轉相熾。
——《天津橋》劉叉17、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玄都觀》徐氏18、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19、防拒連山險,長橋壓水平。——《蒲津迎駕》宋璟21、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張旭2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正月十五夜》蘇味道23、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天津橋望春》雍陶24、細水涓涓似淚流,日西惆悵小橋頭。
衰楊葉盡空枝在,猶被霜風吹不休。——《小橋柳》白居易25、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
——《疇昔篇》駱賓王26、洛橋瞻太室,期子在雲煙。——《使至嵩山尋杜四不遇慨然復傷田洗馬韓觀主…贈杜侯杜四》宋之問27、捩柁柯橋北,維舟草市西,月添霜氣峭,天帶鬥杓低。
浦凍無魚躍,林深有鶴棲。不嫌村酒惡,也復醉如泥。
——《舟中》陸遊28、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靈隱寺》宋之問2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思》馬致遠30、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31、禹會橋頭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煙。
冷雲垂野雪方作,斷雁叫群人未眠。萬裏漂流歸故國,壹生蹭蹬付蒼天。
暮年尚欲師周孔,未遽長齋繡佛前。——《江上》32、山步溪橋又早秋,飄然無處不堪遊,僧廊偶為題詩入,魚市常因施藥留。
——《秋思》陸遊33、青帝萬裏月輪孤,掃盡浮雲壹點無。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
——《柳橋秋夜》陸遊34、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藥35、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上洛橋》李益36、幾處白煙斷,壹川紅樹時。
壞橋侵轍水,殘照背村碑。——《閑步》司空圖37、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橋。
鑿開巇嶮處,取路到丹霄。——《登祝融峰》李徵古38、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
——《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39、九十九岡遙,天寒雪未消。羸童牽瘦馬,不敢過危橋。
——《漢東道中》蔣吉40、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壹夜芙蓉紅淚多。
——《板橋曉別》李商隱41、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42、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蔔算子·詠梅》陸遊43、穿橋迸竹不依行,恐礙行人被損傷。
我去自慚遺愛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別橋上竹》白居易44、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
——《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張說45、壹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還京贈別》盧照鄰46、漢家伊洛九重城,禦路浮橋萬裏平。
——《闕題》楊師道47、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劉禹錫48、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49、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
山居無歷日,今日是何朝?——《戲作絕句,以唐人句終之》陸遊50、泉聲喧後澗,虹影照前橋。——《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王勃51、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
——《遊石淙山》張昌宗52、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
——《留別杜審言並呈洛中舊遊》崔融53、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清風不***門墻改,長與寒泉起浪花。
——《還珠橋》華鎮54、玉節隨東閣,金閨別舊僚。若為花滿寺,躍馬上河橋。
——《留別》楊凝55、南橋春日暮,楊柳帶青渠。不得同攜手,空成意有餘。
5.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小題1:元稹奉召來京 詩人自己被貶江州
小題2:“春雪”烘托元稹還京,春風得意;“秋風”烘托詩人自己遭貶謫的落寞淒涼。
小題1:
試題分析:815年(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奉召還京,春風得意,道經藍橋驛,在驛亭壁上留下壹首詩。八個月後,白居易自長安貶江州,滿懷失意,經過這裏,讀到了元稹這首詩。 “藍橋春雪君歸日”。元稹西歸長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東去江州,時為八月,滿目秋風,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嶺秋風我去時”。“秦嶺”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嶺,是白居易此行所經之地。白居易被貶江州,自長安經商州這壹段,與元稹西歸的道路是壹致的。
點評:理解古詩詞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詩詞本身的暗示信息,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詩歌的標題,可以是詩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詩後的註解。這些內容,有的給我們提供了創作的時代背景,有的介紹了作者的經歷,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創作動機或創作經過,有的則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調。
小題2:
試題分析:白居易詩第壹句“藍橋春雪君歸日”,是在歡笑中含著眼淚。元和十年春元稹奉召還京,他是滿心喜悅、滿懷希望的。所以“春雪”烘托元稹還京,春風得意。正當他為元稹再壹次遠謫而難過的時候,他自己又被貶江州。那麽,被秦嶺秋風吹得飄零搖落的,又豈只是白居易壹人而已,實際上,這秋風吹撼的,正是兩位詩人***同的命運。所以“秋風”烘托詩人自己遭貶謫的落寞淒涼。
點評:鑒賞借景抒情類詩歌,要掌握以下兩個原則: 第壹, 要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客觀的自然景物壹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會帶上詩人主觀的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人的特定情感服務。第二,要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具體情感。
6.關於橋的詩句洛橋晚望作者:孟郊原文: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上洛橋作者:李益 原文: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作者:黃庭堅原文: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
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藍橋驛見元九詩作者:白居易 原文: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浣溪沙·水漲魚天拍柳橋作者:周邦彥 原文:水漲魚天拍柳橋。
雲鳩拖雨過江臯。壹番春信入東郊。
閑碾鳳團消短夢,靜看燕子壘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7.有關藍字的詩句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 李商隱 )
人未老,藍橋謾促霜砧搗(千秋歲 李之儀 )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老夫采玉歌 李賀 )
藍水色似藍,日夜長潺潺.(遊悟真寺詩壹百三十韻 白居易 )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初貶官過望秦嶺 自此後詩江州路上作 白居易 )
藍輿辭鞍馬,緇徒換友朋.(山居 白居易 )
玄晏舞狂烏帽落,藍田醉倒玉山頹.(藍田劉明府攜酎相過與皇甫郎中卯時同飲醉後 白居易 )
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解悶十二首 杜甫 )
藍葉郁重重,藍花若榴色.少婦歸少年,華光自相得.(雜曲 李益 )
8.歌頌秦嶺的詩句歌頌秦嶺的詩句:
1、《藍橋驛見元九詩》
唐代:白居易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譯文:
藍橋驛春雪飄飄當初妳歸來之日,秦嶺上秋風颯颯如今我離去之時。
每到達壹個驛站我都要首先下馬,沿墻繞柱東看西樵尋找妳的題詩。
2、《登總持閣》
唐代:岑參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凈理,常願奉金仙。
譯文:
總持閣高峻直逼雲天,登上樓閣好像靠近日邊。晴天俯視,萬井之樹盡收眼底,五陵煙霧迷茫動人愁思。
憑靠欄桿,看那秦嶺低矮;站在窗邊,看那渭水細小。早知佛教教清凈之理,希望經常侍奉佛像。
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代:韓愈
壹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譯文:
早晨我把壹封諫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洲。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
回頭望長安,看到的只是浮雲隔斷的終南山,家又在哪裏?立馬藍關,積雪擁塞,連馬也踟躕不前。我知妳遠道而來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氣彌漫的江流邊把我的屍骨收清。
擴展資料:
1、《藍橋驛見元九詩》寫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還京,春風得意,道經藍橋驛,在驛亭壁上留下壹首《留呈夢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詩。八個月後,白居易自長安貶江州,滿懷失意,經過這裏,讀到了元稹這首律詩。,白居易感慨萬千地寫下這首絕句《藍橋驛見元九詩》。
2、《登總持閣》寫作背景:
詩裏的高閣是總持寺裏的建築,因為它實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參寫在了詩裏。詩的邏輯依然是先寫景色然後在結尾處加上個人感謂。壹、二句以誇張手法來表現總持寺閣高聳入雲的勢態,中間四句寫在閣上遠眺的所見。
全詩很好理解,就是寫壹座高閣,只是在最後點出了這座高閣的作用,是出家人用來修行的佛家建築。這個結尾內涵還是很多的,不但說明了總持閣的作用,地理位置,還概括了它的環境特點,即清凈高遠。
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背景:
韓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兩年後又遭被貶,情緒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陽在廣東東部,距離當時的京師長安有千裏之遙。
韓愈只身壹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只有他的侄孫子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藍橋驛見元九詩
搜狗百科——登總持閣
搜狗百科——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9.關於星空的詩句有哪些1. 三更後,盈盈皓月,見無數精靈含淚語。——陳維崧《尉遲杯》
2. 寥落故人誰得似?曉天星影暮天鴻。——黃景仁《歲暮懷鄭誠齋先生》
3. 大地星河圍永夜,中江燈火見南朝。——王曇《焦山夜泊》
4.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陳與義《早行》
5. 便覺天低人在上,可將吾足濯銀河。——李炳南先生
6.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黃景仁《綺懷》
7. 悄立市橋人不識,壹星如月看多時。——黃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8. 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鬥掛垂楊。——陳亮《壹叢花·溪堂玩月作》
9.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壹鉤。——德容《七夕二首·其壹》
10.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1. 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12.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王建《七夕曲》
13.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杜甫《秋興八首》
14. 早雁忽為雙,驚秋風水窗。夜長人自起,星月滿空江。——李益《水宿聞雁》
15.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16.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序》
17.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18.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歐陽修《秋聲賦》
19.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青玉案》
20.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賈島《宿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