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棉花的詩句如下:
1、寒來舍子圖宏誌,飛雪冰冬暖萬家。——《七絕·詠棉花》左河水
賞析:棉花的纖維在使用前必須把其中的棉籽分離出來,以便紡紗織布或做成棉衣棉被等。而詩中的意象是,棉花要服務於大江南北的人們,或者說它要“圖宏誌”,為溫暖千家萬戶,還需忍心“舍子”,與“愛子”分離,從而奔向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
這是壹種多麽感人的大愛無私的精神,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國許多仁人誌士的獻身精神。而現實社會中,卻有些人不僅無“宏誌”,還為了自己的子女貪財害民,不惜以身試法,使人感到痛心。尾句是棉花最終的價值,也是棉花的“宏誌”,是它壹生壹世的歸宿與奮鬥目標。
2、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海南上巳尋符秀才飲》蘇軾
賞析:“記取”,就是記住的意思,取,是助詞,無實義,有如辛棄疾“聽取蛙聲壹片”的用法。“城南”,理解為四川眉山老家的城南,會比較好,因為本詩表達的是上巳思鄉的主題。然,理解為海南儋州的城南,即詩人此時此刻所在地的城南,也說得通。
這兩句表述回到眼前,豁達大度,發出呼籲,希望大家盡情欣賞木棉花落的美景,和刺桐花開的美景,不要去計較人生的得失了。寫得大開大合,若即若離,而又哲理深刻,發人深省,宜為上巳七律之冠。
3、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白居易
賞析:這兩句是從側面表現綾襖的優點。鶴氅是古代官僚貴族時髦的披戴,木棉在當時也是珍稀品。它們徒有虛名,不如絲綿,更加襯托出詩人這件用絲綿所絮綾襖的實用舒適。這幾句分別從用料、禦寒的效果、與鶴氅、木棉的對比幾個方面表現了這件新襖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