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馬詩的大漠沙如雪是什麽意思?

馬詩的大漠沙如雪是什麽意思?

“大漠沙如雪”這句詩的意思是:平沙覆蓋著大漠宛如白雪茫茫。

這句詩的出處是:?唐代·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該作品的原文是這樣的:?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幹。

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阪上,蹭蹬溘風塵。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壹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風。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裏腳,先采眼中光。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龍馬脊毛圖案像連接著的銅錢,銀蹄飛馳壹片白色宛如踏雲煙。

可是沒有人為它編織錦繡障泥,又有誰肯為它鑄造飾金的馬鞭?

寒冬臘月裏,草根也發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鹽。

不知自己嘴,是硬還是軟,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銜。

忽然想起,周穆王何等威風,駕駛著車騎,馳進群玉山中。

騎卒吆喝開道,辭別了京城,八駿裏面那赤驥馬最受恩寵!

這匹馬可不是人家的凡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靈。

到跟前敲敲它瘦勁的骨骼,還會發出帶著錚錚的銅聲。

平沙覆蓋著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彎鉤的月亮高掛在燕然山上。

駿馬何時才能套上鑲金的籠頭,沖鋒陷陣飛馳在那深秋的戰場!

饑餓的馬兒躺臥著,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駁的花紋。

鬣毛枯焦,朱紅色的光澤已消退,額發被粗長的麻繩磨斷,讓人寒心!

宴會上,西王母飲酒已將殘;東王公的飯,也已經快吃完。

君王啊,如果您去瑤池赴宴,還有誰來為您駕轅飛奔向前?

駿馬赤兔,沒有人來乘用,只有猛將呂布,才能把它跨騎。

我聽說,那矮小的果下馬,才肯俯首聽命,任憑蠻兒駕馭。

養龍能手飂叔匆匆逝去永不返,如今再無人培養重用英賢。

寒夜裏霜雪把馬棚壓坍,西風中駿馬的脊骨已被折斷。

亭長載者駿馬,急忙劃槳橫渡烏江,神馬烏騅在悲泣,向著寒風。

君王今天已經解劍自刎身死,我到哪裏再去尋找蓋世英雄!

宮馬賞給宮女,養在宮禁中,鑲銀的鞍墊,繡上漂亮的麒麟。

中午在虞阪上拉鹽車的駿馬,卻在風塵裏遭受著艱難饑困。

額上剛剛挺聚出削竹般的雙耳,身上還沒露出鮮明的桃花斑紋。

但有朝壹日需要沖鋒陷陣,把它牽去,定能幫助將軍建立功勛。

身佩玉玦的是誰家的好兒郎?久聞他豪俠的美名遠揚四方。

他花費重金買了駿馬的屍骨,卻要送給並不愛馬的楚襄王。

馬鞍上覆蓋的赭紅羅帕,噴香嶄新,馬鐙上繡繪的盤龍,鱗甲生動逼真。

這匹受寵馬兒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顧,看看我,誰能說時機不好難以逢春?

若不是隨從齊桓公出獵,怎能顯示駁馬的伏虎之威?

壹旦躍出那荒僻的山溝坎隴,定能看到它掠雲騰飛。

李唐將領揮劍斬了隋朝的大公,駿馬拳馬騧歸屬英主唐太宗。

不要嫌自己披掛的鎧甲沈重,飛馳時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風。

晶亮的鍘刀細切青嫩的禾苗,墊砧間落下餵養愛馬的碎草。

世人憐愛那頸細悅目的馴服小馬,富人跑馬場上懼怕駿馬牙長性暴。

伯樂走到這匹馬跟前壹看,正是匹駿馬,旋毛生在腹肚間。

而今卻扣減它的草料,何年何月它才能飛越青山!

佛寺裏那匹馱經的駿馬,原來是從天竺佛國歸來。

它只知以清凈慈悲為懷,哪曉得奔走在章臺官街。

勇士雙重腰帶似燕尾,風度翩翩威武雄壯,腰間佩著魚腸名劍。

想要尋求千裏馬幫助建立功業,先要把馬眼中的光彩識辨識辨。

騰黃駿馬閑置,只能暫時拴系,因為仙人登上彩樓,還有乘騎之時。

駕馭騏驥的馬吏,本應備鞭候侍,究竟為何,卻把他貶遣到邊遠之地?

汗血馬從西域來到帝王的官苑,隨著鑾輿搖動玉珂,誰不稱羨?

如果是被方士乘騎,走在海邊,人們以為是匹青騾,誰投青眼?

漢武帝祈求長生,迷戀神仙,讓方士燒金煉丹,只得到壹縷輕煙。

禦馬棚裏飼養的全是癡肥的凡馬,這種馬啊,又怎能懂得馳上藍天?

作者寫下這組詩的時候,當時的背景是怎麽樣的呢:

李賀是唐室宗孫,系出鄭王李亮之後。但積久年深,他這唐室宗枝,卻早被皇家忘卻,直敗落到山坡村居、門庭冷落、甲蔬淡飯難於為繼的清苦地步。盡管才華橫溢,礪誌苦讀,詩名早著,但由於得不到力者的引薦,他終是不被賞識,只能掙紮於社會下層,於是帶著憂憤之情創作了這組詩。

這組詩歷來被認為非壹時壹地之作。吳企明《李賀集》則認為作於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時逢馬年,詩人感慨萬千,壹氣呵成創作了這組詩。

知道了創作背景,接下來我們就能更好地賞析這組詩:

這組詩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感嘆和憤慨,以及建功立業的抱負和願望。這是壹組頗有特色的詠物詩,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遙深、構思奇巧、用典靈活等藝術特色。

懷才不遇是李賀在這組詩中所寄寓的第壹層意思,也是這組詩中的重點所在,開篇第壹首,描繪了壹匹神采奕奕的良馬形象:“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它的脊背上有黑色連錢花,奮起銀奔跑起來時,腳下是壹片白色的雲煙,簡直如騰雲駕霧壹般。可惜的是,這樣的壹匹好馬卻“無人織錦韂”,更沒人為之“鑄金鞭”,詩人在這裏寄寓了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卻無人賞識的感慨,其失落感顯得異常強烈!在《馬詩》其三中,詩人寫道:“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此詩引用《穆天子傳》的典故,說周穆王驅車去西王母所居之王山,巡行天下,在八駿之中,赤驥最出力、也最受恩寬;可自己雖オ如赤驥、卻遇不上像周穆王這樣賞識賢才的天子。此詩從對赤驥的贊賞和羨慕中,委婉地流露出詩人濃重的懷才不遇之情。

在懷才不遇這壹主導感情的支配下,擇明主而事則是李賀這組詠馬詩所寄寓的第二層意思。如《馬詩》其十:“催榜渡鳥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這首詩寫得十分感人。項羽在烏江口戰敗以後,不願再回江東去,就將自己心愛的烏騅贈給了亭長,當亭長船載烏騅匆忙離開時,烏騅戀主,迎風垂潤:“項王已經解劍自刎,我今後又到何處去追尋這樣的英雄之主呢?”詩中慨嘆世無英主之情是多麽濃烈啊!在《馬詩》其十六中,詩人詠嘆道:“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 風。”駿馬遇到英主,便能充分發揮其潛力,哪怕唐太宗身上的黃金甲再沈重,這拳毛矚奔走起來仍像旋風壹樣輕快迅捷!在《馬詩》其八中詩人感喟:“赤免無人用,須當呂布騎。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據《曹瞞傳》載:“呂布乘馬名赤兔,能馳城飛塹。語日:“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這兩首詩,前者寫出了詩人向往英主的迫切心情;後者用典,暗示傑出人オ必須遇到英明的主子オ能發揮作用。其渴望明主之情,充滿於字裏行間。

而遇上英主,則盡量發揮自己的オ能,以顯示英才本色,則是李賀詠馬詩寄托的第三層意思。《馬詩》其五寫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前兩句寫燕然山壹帶環境的酷寒荒僻,以暗示駿馬之艱辛,但駿馬卻不以為苦,渴望籠上黃金馬絡頭,在漠北戰場上輕快奔馳,就像清秋季節外出郊遊壹樣。此詩透露出企盼知遇、壹展所長的意思。《馬詩》其十二表達了同樣的願望“批竹初攢耳,桃花朱上身。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這匹良馬還很稚嫩,批竹般的耳朵剛聚到額頭上,毛色還沒能像桃花馬那樣鮮明,但它畢竟是壹匹良馬,將來壹定能去沖鋒陷陣,幫助將軍成就壹番功業的。詩中暗示自已雖然年少而未盛頭角,但自信是英俊之才,將來壹定能輔佐君王,幹出壹番愛愛烈烈的業績來的。

君主不識俊オ,必重庸才,是李賀詠馬詩寄托的第四層意思。其二十三寫道:“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凡馬,不解上青天!”漢武帝迷信神仙,招來壹批批道士為他煉丹燒金,結果壹無所得,只見裊裊上升的壹縷縷紫煙罷了。他廄中所豢養的,都是長了壹身肥肉的凡馬,是根本不可能馱著漢武帝去升仙的!在這種情況下,駿馬必然遭到虐待,受盡折磨。作者以此比喻統治者對人才的推殘,而這是李賀詠馬組詩所寄托的第五層意思。在《馬詩》其六中,詩人寫了壹匹饑餓困頓的良馬,瘦骨突露,毛長得非常粗糙雜亂,朱色的毛變成灰黑色,壹根很粗的麻繩勒著馬頭,把馬頭上的毛都勒斷了:“饑臥骨査牙,粗毛刺破花。焦朱色落,發斷鋸長麻。”此詩將壹匹良馬受折磨後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充分描寫了封建社會優秀人才受盡摧殘的情景,抒泄了詩人滿腔憤懣的情緒。在《馬詩》其九中,詩人忍不住對馬的同情,又壹次痛心地吟詠:“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夜來霜壓機,駿馬折西風。”優秀人オ受盡推折的情景已躍然於紙上。

借用馬,李賀於詩中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和報國無路的憤漖情綪,表達了自己的人オ觀,因而組詩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這組詩的表現形式大都是托物寄懷,意在言外,字面寫馬,字底卻是在寫自己,物我融混,真正體現了“寄托遙深”,因而十分耐人尋味和深思。

李賀的詩向來以想象豐富、構思奇巧出名,這組詩也不例外。在《馬詩》其二中詩人寫道:“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牧草到了臘月裏,苗葉枯萎,只有根還在,想象它味甜可口;但又被似鹽的大雪所覆蓋。為了取食,馬也顧不上嘴巴是軟是硬,只好用嘴到雪中去拱取,即使被蒺藜所刺傷,也在所不惜了!王琦說:“此首蓋為困餓而不能擇食者悲款。奇情苦思,須溪(按指南宋詩人劉辰翁)所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知言哉!”這首詩構想的奇特之處主要體現在:第壹,詩人想象這匹良馬受人虐待至深,已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居然像豬壹樣用嘴去拱食雪中的草根,顯得多麽沈痛!第二,大雪似鹽的比喻,不僅活用了《世說新語·言語篇》中謝安與兒女們討論如何吟雪的典故,而且還進步以鹽味之鹹苦,去烘托草根之甜美,從而深刻顯示出此馬饑餓困苦情急不可耐的情狀,真是壹種絕妙的聯想!第三,古代寫馬詩的人很多,從來沒有人想到馬饑餓至極時的心理活動,而李賀這種構想,的確是“獨取不經人道者”,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和感染力。在《馬詩》其四中詩人寫道:“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首先,此詩運用了《瑞應圖》中“馬為房星之精”的典故,以此馬能上應天上二十八宿之壹的房星,氣骨自然不凡接著想象此馬疲骨嶙銄,又進而想象去敲擊它時居然能發出像敲擊銅器那樣的鏗鏘之聲。初讀感到簡直是匪夷所思,細品卻又感到極其生動、極其符合情理,從而使讀者不得不佩服詩人想象力之豐富及構思之新穎奇特。

此外,這組詩中用典十分靈活,如《馬詩》其七中,詩人用了壹個古代神話:“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幹。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西王母和東王公那裏宴會快要結束,已經酒闌飯罷了,如果君王要像周穆王那樣去赴宴的話,沒有良馬,又怎能去駕車拉轅?此詩將神話故事與現實情況捏合起來,從而對當時統治者平時不重視人才的收集與培養,等到需要人才時卻束手無策這種現象痛下針砭。在這裏,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典故運用得多麽靈活而精彩!在《馬詩》十五中詩人又用了壹個歷史故事:“不從桓公猜,何能伏虎威?壹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據《管子》載:(齊)桓公乘馬,虎望見之而伏。桓公問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對曰:“意者君乘駁馬而盤桓,迎日而馳乎?”公曰:“然。”管仲曰:“此駁馬也,駁食虎豹,故虎疑焉。”此詩活用這壹典故,說明有才能的人伏處草野之中,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和重用,即使像駁馬那樣智勇過人、威震虎豹,又有誰能知曉?只有當其躍出溝隴,建功立業,就像駿馬掠雲飛馳,才會使人刮目相看!在這裏,齊桓公乘駁馬而使虎不敢行的典故,用得十分貼切。由此可見,這組詩構思之奇巧、用典之靈活,是非常突出的。

李賀屬於苦吟派詩人,寫詩時十分註意煉字煉意,出語務為勁拔,註意獨創,不屑經人道過。《新唐書·李賀傳》中載述:“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其中”;晚間回歸後,把白天所得反復吟詠,整理成篇。因此詩人的許多佳詞名句,得以流傳於秋。在《馬詩二十三首》中,作者為了充分表達其深沈的感情,十分講究字句的琢煉。《馬詩》其四寫了這樣壹匹馬:“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前句寫馬的形態——“瘦骨”,表現馬的處境;後句寫馬的素質——“銅聲”。作者不僅從這匹馬瘦骨嶙峋的形象中寫出馬的境遇,而且發揮想象,采用移覺的修辭手法,從其形“瘦骨”(視覺)聯想其質如“銅聲”(聽覺)。“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其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是金屬,其聲錚錚,從而生動地顯示馬的骨力堅勁、內質精良,使馬的內在外現為可聞可聽的聲響;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但詩人以虛寫虛又化虛為實,只用幾個字就做到了“狀難寫之境如在目前”,其形象化的技法可以說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詩人煉字煉句,寫馬也即寫自己,深沈委婉地表達了心中懷オ不遇的郁悶。《馬詩》其十:“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詩人把神馬烏騅與英雄霸王生離死別的場面刻畫得十分悲壯動人。兵敗垓下的英雄,在末路危難之際,竟不顧自己的生命,首先顧惜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戰馬,硬是送它登船東渡,而此時的烏騅也已明白,現在要與英雄永別了,於是它迎風悲鳴而淚下!壹個“泣”字,寫出了烏雅無比哀傷的神情,更表露了鳥騅無法表達的戀主心態,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余地。如將“泣”換成“哭”字,那詩味必將銳減;如以“鳴”“嘶”代替,更是索然無味也。

《馬詩》其五是作者寫得十分精心、頗有意境的壹首好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詩人開頭只用了兩個簡潔的比喻,就展現了壹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的景色:連綿的燕山山脈,壹彎明月當空,平沙萬裏,在月光下好似鋪了壹層白皚皚的霜雪,畫面清新開闊;同時“燕山月似鉤”中的喻體“鉤”是壹種彎刀,詩人從明亮的月牙聯想到閃著寒光的兵器形象,就延伸出了向往征戰之意。這幅戰場景色,寒氣森森,但在渴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戰馬看來,卻正是它的用武之地,詩人以“何當”兩字作設問,傳達出千裏馬堅決自信而迫切執著的企盼之意。“金絡腦”與馬詩其壹中的“無人織錦韝,誰為鑄金鞭中的“錦”“金鞭”壹樣統屬貴重的鞍具,象征馬受重用。最後壹句,詩人不僅以“清秋”寫出正是草原馬肥草黃適於驅馳的季節,以“快走”形象地寫出了馬輕捷矯健的風姿,而且寫出了駿馬對上戰場縱橫驍騰不以為苦、反似獲得無限輕松快意的感覺。全詩前半部分比中有興,興中帶比;後半部分壹氣呵成,抒發情感。寥寥20個字,詩人既煉字又煉意,表達了作者企盼重用、熱望建樹功勛的強烈心願。

李賀筆下的馬是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詩人寫馬既有整體形象(如《馬詩》其六的餓馬形象)又有細部刻畫(如《馬詩》其壹的“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既有外部的形體描繪又有內在心理的揣摩(如《馬詩》其十中鳥雅的心理活動),筆法多變,即便同是寫駿馬也寫出不同的風姿神態,絕不雷同,從而使其筆下的馬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如詩人用“捉飄風”寫出了駿馬快過旋風的飛速迅捷之姿,用“拂雲飛”寫出了駿馬追雲逐月的瀟酒俊逸之性;詩人還寫出了具有不凡之質的駿馬:“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正是由於詩人精心推敲,註意字句的琢煉,因而在描繪馬的形象時達到了形象畢肖、神韻非凡的水準,而在表達詩人的情思時則顯得既深沈、又執著。壹生遭受統治者冷遇的詩人對世道看得相當透徹,但他渴求受到重用的心理卻非常強烈,渴望壹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執著企盼全都蘊癜在這些佳詞名句中了。

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壹組極為優秀的詠物詩,它寫得不脫不粘,既能註意到形象生動地把握“馬”的特征,又能不為“馬性”所拘泥而放開來寫,從而體現了作品卓絕的風骨和深沈的寄托,因而值得讀者三覆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