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的詩文革新主張對唐詩產生的歷史影響巨大,並且意義深遠。陳子昂轉變了初唐時期的詩文風格,使唐詩徹底擺脫了齊梁頹靡詩風的影響和束縛。陳子昂的詩文革新舉措為唐詩的健康發展做好了鋪墊,它是唐詩發展的理論基礎和依據,同時也是唐詩變革的風向標。陳子昂提倡"風雅"之音,使唐詩的創作風格貼近社會生活實際,使文人在創作的過程中偏向於向現實生活取材,使士大夫開始關註社會,關註百姓生活。
陳子昂的詩文革新主張為迷茫的文人們指明了方向,它奠定了唐代詩文的壯闊景象,盛唐文學把陳子昂的詩文革新主張作為理論指導,使得盛唐文學詩風壯闊大氣。陳子昂批判齊梁詩風頹靡,脫離社會實際,作品中缺乏社會元素,經過陳子昂的詩文革新之後,盛唐的詩文大多來源於實際生活,內容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想法,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陳子昂的詩文革新實踐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並得到了很到的評價。
陳子昂開了唐代詩文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先河,他在唐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對唐詩產生的歷史影響意義深遠。
折疊詩歌理論
陳子昂在《修竹篇序》裏,曾經提出了詩歌革新的正面主張。在唐詩發展史上,陳子昂這篇短文似壹篇宣言,標誌著唐代詩風的革新和轉變。劉勰、鐘嶸反對南朝形式主義詩風,曾經標舉過"比興""風骨"的傳統。王勃反對龍朔前後的宮廷詩風,也指責他們是"骨氣都盡,剛健不聞"。陳子昂繼承了他們的主張,壹針見血地指出初唐宮廷詩人們所奉為偶像的齊梁詩風是"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指出了"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的光輝傳統作為創作的先驅榜樣,在倡導復古的旗幟下實現詩歌內容的真正革新。態度很堅決,旗幟很鮮明,號召很有力量。"興寄"和"風骨"都是關系著詩歌生命的首要問題。"興寄"的實質是要求詩歌發揚批判現實的傳統,要求詩歌有鮮明的政治傾向。"風骨"的實質是要求詩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剛健充實的現實內容。
從當時情況來說,只有實現內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詩歌負起時代的使命。同時,由於"初唐四傑"等詩人的積極努力,新風格的唐詩已經出現,沿襲齊梁的宮廷詩風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不滿,詩歌革新的時機更加成熟了。陳子昂的革新主張在這個時候提出,不僅有理論的意義,而且富有實踐的意義;不僅抨擊了陳腐的詩風,而且還為當時正在萌芽成長的新詩人、新詩風開辟道路。
陳子昂繼四傑之後,以更堅決的態度起來反對齊梁詩風的統治,在理論和創作實踐上都表現了鮮明的創造革新精神。陳子昂的思想是很復雜的,他既好縱橫任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導方面。他的許多政論奏疏,表現出洞察國家安危的遠見,關懷人民疾苦的熱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經對諸羌的進犯感到憂慮,對蜀川人民"失業""逃亡"深表同情,對"官人貪暴""侵漁""剝奪"百姓的罪惡加以憤慨的指責。《資治通鑒》引用他的奏疏、政論有四、五處之多。王夫之《讀通鑒論》認為陳子昂"非但文士之選",而且是"大臣"之材,這是完全正確的。他的政治熱情是他從事詩歌革新的動力。
陳子昂進壹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徹底肅清了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