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 黃巢《不第後賦菊》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李嶠《風》
先秦時,桃花就已經與愛情相關: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指的是,明媚的春日,鮮艷的桃花在枝頭綻放,少女出嫁時的容顏,卻比盛開的桃花更要嬌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趕考落第,在清明時節,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壹戶莊園,想叩門討碗酒水解乏,就有了這首寫花的名詩。
春季的蓬勃生機孕育了灼灼桃花,桃花的爛漫多姿也令春天更顯多情,兩者之間相互呼應,使得桃花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愛情之花”,相思似春色,連綿而不絕。
白居易信的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春日的新鮮、活潑,鶯歌燕舞。怎能不讓人的心中產生驀然相逢的驚喜呢?“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花逐漸開得繁盛了,紛紛擾擾的亂紅之間,人眼也開始變得迷離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