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陳夫的作品賞析

陳夫的作品賞析

《清高》詩理鑒賞

陳夫作品因創作風格純粹而頗受純文學誌同者們喜閱,其中詩歌作品《清高》傳播甚廣,該作是其於1994年大學時代創作的作品。在神州先生《淺談陳夫作品《清高》鑒賞的幾個層次》 壹文中解讀下:

進入壹首真正的好詩,有如壹次心靈的涅槃,不僅能讓人產生深深的***鳴,有時還會影響到壹個人壹生的寫作風格 。

記得很久以前,我讀到了壹首 陳夫 先生的《清高》,此詩堪稱現代詩的典範,曾被武漢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館永久收藏!

《清高》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晦澀的語言,看似平淡,卻展現出中國文人特有的精神風範,讓我久久不能釋懷,回味起來,仍然余味無窮。壹首詩,為什麽能讓我產生如此強烈的***鳴?許多現代詩,為什麽難以達到如此的境界?我想了許久,覺得許多人光顧著寫詩,卻沒有真正理解詩歌要達到的幾種境界!下面,我想就詩歌鑒賞的幾個層次,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還是壹起欣賞壹下陳夫先生的這首《清高》吧:

擺不出獨特風格

壹棵小草便是我的偶像

靜靜地品壹次雨露

輕輕地弄壹回風頭

便明了自己的位置

說不清壹生成就

壹朵白雲便是我壹身的風範

瀟灑地走出記憶

帶去壹片青天

便知曉自己的全部

道不出真正的風流

壹支青竹便是我無悔的詩----

富有是我來世的缺陷

清高是我處世的隨緣

我不願作任何修飭

壹首詩的詩味往往集中於詩的意境之中,而這種意境又表現在詩的抒情美和音樂美之中。

就抒情美而言,是指詩在內容上要有情味和意味;就音樂美而言,是指詩在形式上要有興味和韻味。概而言之,鑒賞壹首詩的好壞,要分四個方面:情味、意味、興味、韻味。

下面,我想就《清高》這首詩,談談詩歌鑒賞的四個層次----

(壹)情味

人們常說,詩人是感情的奴隸。壹首真正的好詩,必定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也只有這樣,詩歌才能打動人心。

“ 壹棵小草便是我的偶像”

“壹朵白雲便是我壹身的風範”

“壹支青竹便是我無悔的詩”

《清高》這首詩,以“小草”為偶像、以“白雲”作風範、以“青竹”當詩心,壹下子就抓住了文人的清高心理,表達出文人心中那種不染俗塵、傾心淡薄的精神境界。正是這種融匯於詩歌中的情味,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壹顆多情而孤傲的心,雖然語言平靜自然,沒有絲毫修飾,但很容易讓人產生***鳴。

(二)意味

古人說過:“詩言誌”。何謂誌?誌就是詩歌的意味,是詩人要表達的理想、信仰、人生經驗、生活智慧等等。詩歌擁有了意味,才會變得俊秀而深邃。

“擺不出獨特的風格”

“說不清壹生成就”

“道不出真正的風流”

詩人用三句話表達出心中的迷茫和憂郁,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裏,這也是許多人的困惑之處。是啊,對於作者而言,對於壹個視藝術為生命的人而言,“富有是我來世的缺陷”!這是詩的意味,也是詩人發自內心的感嘆。然而,對於情感的文人來說,富有雖然是壹個缺陷,但他們追求的是另壹種精神的境界,那就是:“清高是我處世的隨緣”,他們不僅不隨波逐流,而且“不願作任何修飭”!

讀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承認,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的態度已表達得淋漓盡致,而那句“不願作任何修飭”,與名詩“輕輕的揮壹揮手,不帶走壹片雲彩”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韻味

詩之所以也叫詩歌,就是因為詩有音樂之美,而這種音樂之美,就是詩的韻味。韻味表現在詩的節奏和音韻中。

《清高》這首詩,在韻味的把握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全詩語言輕盈飄逸,雖然沒有明顯的韻腳,讀來卻自然純樸,沒有壹點拖泥帶水的感覺。

“靜靜地品壹次雨露

輕輕地弄壹回風頭”

“瀟灑地走出記憶

帶去壹片青天”

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從局部上看,詩的節奏感都把握得非常到位,吟誦起來,給人壹種超然脫俗的感覺!

(四)興味

興味是指壹首詩的語句構思和表現手法,它是提高詩歌藝術趣味的必要手段。

《清高》在整體上可劃分三段,每壹段都以壹種近似“無奈”的語句起興:擺不出......說不清......道不出......而這種興味暗示著下面該“怎麽辦”的詩味。這種語言上的落差,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註意,讓讀者的情感跟隨作者的節奏而變法起伏,讓整個詩篇給人壹種探測不盡的寓意和感悟不完的詩意。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是為了營造人類的精神家園而降臨的。現代詩的膚淺使得許多人忘記了詩歌本應具備的情味、意味、韻味和興味。許多人寫詩,壹味追求華麗的辭藻,晦澀的語言;壹味註重風花雪月,離愁別恨;壹味無病呻吟,玩弄文字;壹味盲目吟唱,扮鬼嚇人......

讀罷陳夫先生的《清高》,我們知道,在這個充滿詩和詩愛者的國度裏,新詩並沒有喪失崇高的品格,我們依然可以聽到詩歌呼喚詩人真實還原的聲音......

《藝乞》語文品讀

作者通過對這壹群“藝乞”的生活狀況以及日常生活進行了大量的了解,並親身深居暗濕地下室與他們***同生活作以體驗與感受,為作品真實反映這壹群北漂者的生活、學習、心理和價值追求打下了基礎。原福建省文聯書記處書記張宇對《藝乞》可謂作出了全面詳實的語文解讀與評點 :

《藝乞》是短篇純文學作品,節選自陳夫的散文《北京市井厘錄》 ,是發表於2008年《散文》月刊的散文作。《北京市井厘錄》壹***由三則哲理品文組成,即《路》、《公交厘話》和《藝乞》,其中《藝乞》是最能引起北漂者反思的壹則作品。

原文:

站在趨近北大的天橋下,我總不免想到某影片中壹手撫吉它的流浪藝人在高歌藝乞:“前方啊沒有方向,身上啊沒有了衣裳,鮮血啊滲出了翅膀,我的眼淚濕透了胸膛……”。而如今,孰不知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掙紮的這位北漂藝人,是坐在北京三裏屯的某個酒吧在享受成名呢,還是倉皇地走了麥城?

或許朋友們已經嗅覺到,我此刻所指出的藝乞,決非只是我們日常所見的那些以藝謀生的酷似揀食吃的家夥們,更是壹群真正為自己的某種藝術信仰甘為乞客的奮鬥者。

正因為胸腔中的這股難以安分的藝術信仰,促使如雲的各類藝者勇於以乞客的膜拜姿態直身於心中的大乘之都——北京“取經論道”。事實上,這壹被常人或可認定為藝覺發達導致“神經質”的人群,所表現的壹種虔誠確令他們身陷泥沼,如乞殘喘過活。所以,這壹群猶如修行的僧侶尼道之士,在皈依藝術之教後,苦心善身終得正果者屈指可數,而途中因氣術平庸、身體不適還俗者,卻亦比比皆是,然後,藝乞們如此慘痛的結局並沒有給他們本身帶來什麽影響與打擊,或許他們就是在這種若有若無的生活空間裏,發現與感覺著自身的呼吸與存在。其實,這些藝乞完全可以在各自的土地上過著悠閑的藝術家式或教育家式的安樂生活,然而很不幸的是,他們似乎很厭倦那樣的生活。這些藝術的崇尚者們,為了修得正果,而甘願蟄居在北京那些低矮破爛的懷柔農舍或北大、北影廠等暗濕的地下室內,不時叨嘮著老子李耳的經典道文:“知我者稀,故我者貴”,便象梁實秋那樣快樂地堪受篦宅之“趣”,又學著當年老邁的齊白石在北京那樣去街頭賣點小畫,來聊補生活之餉,卻倍感成就。這壹切在常人看來簡直是瘋子的行為,而在他們眼中,或許比壹種悠閑的藝術家式或教育家式的安逸生活要強的多。

藝乞們不願離去,在京城腳下,他們還在繼續張望著,渴盼著,徜徉著……

在他們的焦慮與期待裏,我不敢悖疑他們的藝乞虔誠。然而當有壹日,若某個藝乞壹不留神被加冕後,我們最好是聽壹聽藝乞群中混雜的唏噓——惆悵、興奮、忌妒!於是,我毫不枉言的斷定壹些藝乞心中燃燒的不是藝術的聖火,而是貪婪的欲念。至於他們的貪婪與忌妒,當然是不會遷怒在富翁式藝乞孫紅雷身上,即便他當初站在中戲門口,純粹壹個傻冒,但絕不會放過只學過幾招把式,要貌無貌,論才不驚的寒酸式藝乞王寶強。然而,正是這種貪婪與忌妒卻讓這些心術不正的藝乞們又從平民概念中發現了自身體內的奇才,重拾了希望,並深信壹天終會走出篦宅,坐在三裏屯酒吧的吧臺前高雅地享受法國紅酒。

北京的藝乞們依然保持著壹種常人難以想像的生存方式,出沒在北京的街頭巷道,即便沒有畫去賣,沒有歌去唱,沒有戲去演;即便前方沒有方向,身上沒有了衣裳,鮮血滲出了翅膀,眼淚濕透了胸膛。

今天的北京儼然是個夢,它裝點著自己的信徒,而它的信徒們又裝點與支撐起所有人的“北漂夢”。然而,夢終歸只是夢,最好還是把它當做壹個夢,妳卻應為躲過此夢而雀躍。

考點綜合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

核心提示:藝乞者的夢與現實

9.文章的倒數第二段說:“北京的藝乞們依然保持著壹種常人難以想象的生存方式。”請結合 全文概括他們的特殊的“生存方式”。

解析:該題目的重點在於“難以想象”,要解答該題目需要註意聯系前後文中“藝乞”的表現,尤其不能忽略文中對他們的精神狀態的描寫。

答案:①吃住的條件非常艱苦。②善於為自己的生存找到精神的依托。③相對鄙視藝術家式或教育家式的安逸生活。④對藝術或者非藝術的追求充斥著狂熱。

10.聯系全文看,作者描寫的主要是什麽樣的藝乞?作者對他們的態度又有怎樣的不同?

解析:首先要抓住行文的主要切入點——影視作品中的“藝乞”,然後分析作者寫作的重點——“北漂”中的藝乞,從中概括出作者的態度。

答案:①靠藝術尋求物質、以藝謀生的,作者雖沒有明確的表達,但多少表現出了默許與同情;②為某種藝術信仰而甘為乞客的人(北漂),作者對“終得正果者”的藝術才能給予肯定,對貪婪名利甚或懷有嫉妒的藝乞則是給予了否定。

11.本文是壹篇包含著情感與理性的議論性散文,試從表達方式的特點上和行文構思的角度作壹簡單賞析。(★)

解析:解答這類試題最好結合兩個方面的內容:壹是全文寫作的重點,也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二是作者使用的具體手法。要形成“手法+內容+表達效果”的回答問題的簡單模式。

答案:①表達方式:全文采用了議論、抒情與記敘、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描寫準確、記敘簡 明、議論點睛,巧妙地刻畫了藝乞們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他們的理性批判。②行文結構:

文章采用了形象描寫為開頭與形象描寫為結尾(倒數第二自然段)相照應的筆法,刻畫了現實中藝乞的處境;又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點出“藝乞”的兩種結果,再描寫他們的生存現實,最後闡明自己的觀點,使得文章有壹種層層深入的感覺。

12.文章的最後,作者說:“夢終歸只是夢,最好還是把它當做壹個夢,妳卻應為躲過此夢而雀躍。”然而又有人說,人們不能沒有夢。那麽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夢”呢?

解析:解答該題目首先要明確“夢”的含義,夢就是夢想,就是追求;其次要註意辯證思考夢的客觀性與主觀性之間的關系,主要強調夢不能脫離現實。可結合作者對藝乞的生活現實的描寫以及文中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進行綜合分析,同時還要聯系自己追“夢”的成敗經驗進行辯證思考。

答案:夢就是壹種追求,壹種理想,人們不能沒有夢;但是夢也要符合客觀現實與自身的實際,否則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甚至成為人生的羈絆。

《藝乞》作品在本版本的語文解讀中其實並不能令讀者有壹種完全的盡興之感。通過作家以極其冷峻的思考和筆調,對為了求得功名的壹批北漂藝人們在北京的生存狀況及其心理進行的入微、深層的刻畫,我們更可以清楚的看見壹群北漂者們正活在濕暗的環境裏,帶著自己的成名信仰,不經意的壹個“藝乞”被冠冕,便會帶來連番的唏噓與精神之力。追求藝術,還是追求名望,他們壹路上最終自己混淆了自己的視聽,變得模糊,幾成扭曲。或亢奮、或低落,“惆悵、興奮、忌妒”成了藝乞們的日常心緒,然而他們“依然保持著壹種常人難以想像的生存方式,出沒在北京的街頭巷道,即便沒有畫去賣,沒有歌去唱,沒去演;即便前方沒有方向,身上沒有了衣裳,鮮血滲出了翅膀,眼淚濕透了胸膛”,也不願離去。他們仍在京城的腳下“繼續張望著,渴盼著,徜徉著…… ”。

作家在對北漂藝乞們的生活與價值追求上不乏肯定,但也同時告誡人們壹種閑適的心態既好,類似的“藝乞”實不應去應和去茍同。因而作者在文章結筆時坦露“今天的北京儼然是個夢,它裝點著自己的信徒,而它的信徒們又裝點與支撐起所有人的‘北漂夢’。然而,夢終歸只是夢,最好還是把它當做壹個夢,妳卻應為躲過此夢而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