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藕纜橋的前世今生

藕纜橋的前世今生

藕纜橋村離寧波市區很近,在我的記憶中,這是壹個親近的名字。二十五年前,我與妻子戀愛時,妻子的外公外婆就居住在該村。我第壹次去時,是從寧波乘公交車到西成橋下,然後再步行45分鐘才到藕纜橋的。途中,當我氣喘籲籲地登上望春橋,手搭涼棚遠眺藕纜橋時,藕纜橋像極壹個羞澀的村姑隱隱約約地站在地平線的盡頭,帶著幾分落寞,也帶著幾分神秘。

後來,我才漸漸了解,這個常常被不知底細的人寫成“牛欄橋”的藕纜橋,實在不是等閑之地。在我眼裏,“藕纜橋”是壹個詩意的名字,壹個“藕”字帶給人們多少美好的想象。藕纜橋地處古時廣德湖的西灘,後滄桑變遷,漸成四面環水的其狀如同壹柄田田荷葉的綠洲小島;而村東壹座重修於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的三孔平板石橋,遠遠望去,像壹根三節的蓮藕連接東岸,又像壹條纜繩將村莊與大地系在壹起,據此,人們將此橋稱為藕纜橋,村莊也因橋而得名。

藕纜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唐宋時代,她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史。走進修葺壹新的朱氏宗祠,翻開《四明藕橋朱氏宗譜》,藕纜橋確實人傑地靈。朱姓為藕纜橋的大姓,其最重要的壹支是南宋紹熙四年(1193)從姑蘇遷到藕纜橋的臺州刺史朱夔(字雲溪)。朱夔有三個兒子,長子孝傑和三子孝慶居藕纜橋,二子孝良居藤山,後孝慶遷至鹹祥;朱夔的後裔分居在瞻岐、球山、塘溪鸛山、前漕、後漕、沈祁匯等地。朱氏宗族以忠孝傳世,歷代子孫都銘記“忠、孝、信、友”之祖訓。族裏出過幾個了不起的實業家和科學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他們的名字擲地有聲。朱繡山、朱英富,被人們稱為“藕纜橋兩傑”。朱繡山是“寧波市榮譽市民”,這位少小離家的遊子,以其堅韌的毅力與過人的智慧,在臺灣創辦了紡織、化工、航運等實業,但他身居異鄉,心系故土,頻頻斥巨資回報家鄉,成為旅臺寧波籍人士中捐贈家鄉社會公益、教育、衛生和福利事業最多的實業家之壹。朱英富是我國首艘“遼寧號”航空母艦的總設計師,這位曾經想當船長的造船人,克服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終於使這個海上“巨無霸”橫空出世,威震世界。在不同的時代,藕纜橋都出現過傑出的人才。

藕纜橋有著悠久的耕讀傳統,這在村西兩河交匯處壹個叫“龍舌”的地方得到實實在在的印證。據說,歷史上龍舌的百姓,不是種田就是做小販,全是靠挑扁擔過日子。對此,當地的村民給我說了壹個“龍舌地方凈出扁擔”的傳說:明朝嘉靖皇帝擔心有人謀王篡位,派陳三木來寧波破風水。陳到寧波後,在西鄉發現兩條龍脈,壹條應著陰宅,正穴在望春橋範氏墓地;另壹條應著陽宅,正穴就在如今的龍舌。據說居住在龍舌的人,如果他的房屋剛好建在正穴上,這壹家就要出王了。為了破除這條龍脈,陳派人在龍舌靠近三角地的地方挖了壹條河。河挖通那天的夜裏,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翌日,人們發現滿河都是血水,原來是龍脈被截斷了。自此,龍舌人做不了王,世世代代都靠挑扁擔過日子。傳說總歸是傳說,但龍舌人依靠勤勞謀生路的做派令人肅然起敬。其實,龍舌人並不只是勤力稼穡,他們還潛移默化的接受著禮教的熏陶和聖哲先賢的教化。朱氏之子朱茂(字秋甫),曾在龍舌的堤塘上建有朱氏思訓堂,門楣匾額上書有“思訓”兩個大字,鄞縣櫟社人、明朝禮部尚書楊守陳曾為他作《朱氏思訓堂記》。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壹父輩訓詞沒有錄出流傳至今,但其教誨後代知詩書、達禮儀、修身性、立高德的意思是可以料想得到的。

藕纜橋是江南古村,江南水鄉的風景在藕纜橋隨處可見。我第壹次去時,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倒不是說這裏有什麽價值連城的東西,而是其毫無雕琢痕跡的原生態的鄉村風光打動了我的內心。石板路、石拱橋、石凳,老樹、老屋、老墻門,河塘、河埠、河岸,水草、水鴨、水鳥……所有這些構成鄉村風光的要素,藕纜橋幾乎都具備了。藕纜橋最美的要數彎彎繞繞的石板河塘:由於村莊四面環水,四橋通道,石板河塘不但把前漕、後漕、老祠堂漕、北漕、菱基漕、短漕、長漕等七個河漕連接在壹起,而且壹直通向遙遠的望春橋。那石板路的壹邊是田畈,是綠油油的莊稼,另壹邊是河塘,是清淩淩的河水,人走在上面,像是走在紹興的水上古纖道。那時,我正做著詩歌夢,回來後忍不住寫了壹首詩——《藕纜橋印象》:

鳥兒的翅翼把航船的汽笛牽向遙遠

鴨子攪起的水紋很快為藍天所熨平

埠頭上的村姑們用棒槌敲響生活的節奏

火紅的襖子將細嫩的臉頰塗成胭脂

青石板鋪就的小道是壹根長長的磁帶

高跟皮鞋唱出的鄉音錄在其上

狗在夕陽下慵懶地躺著

石橋上叭嗒叭嗒的老煙管

噴吐出壹個故事誘人的情節

收割後的田野坦露著奉獻的快慰

籬笆裏的菜園正做著綠茸茸的夢

微風開始把瓦楞上的炊煙剪成飄帶

月亮從村後的苦楝樹下升起

到村前的電線桿子上落下

夜真實得沒有壹絲雜質

紅紗巾在新堆的草垛邊壹閃就不見了

村莊像壹個勞累了壹天的壯漢

在靜謐的夜色裏沈沈睡去

只有盆裏的雞冠花仍伸著脖子

悄然等待著明天的啼唱

如果對藕纜橋的了解,僅止於她的古老歷史,那麽,藕纜橋人也許會覺得妳OUT了。我接觸過不少藕纜橋人,他們為自己村莊古老燦爛的歷史自豪,然而更使他們驕傲的,是藕纜橋的今天。在今日的高橋鎮,藕纜橋也算是壹個響亮的名字,是壹個率先與城市接軌的開風氣之地。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活力,也推動了農村翻天覆地的巨變。而藕纜橋作為中國廣大農村的壹分子,也經歷了從舊到新、從貧到富的變遷。我聽到過看到過很多發生在藕纜橋身上的故事,這是壹個現代農村飛速發展的縮影。短短的十多年時間裏,藕纜橋實現了從田頭野村到都市村莊的華麗轉身,如今,藕纜橋已發展成為集村辦企業、出租廠房、出租店面房、農業於壹體的混合型經濟。在藕纜橋,村委會負責人如數家珍地向我道出壹連串數字,說明家鄉發展的速度和對寧波城市建設的貢獻。我記不全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數字,但我親眼看到了,藕纜橋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勉,把家鄉的土地建設打扮得多姿多彩。藕纜橋,再也不是歷史上那個男耕田地、女織草帽的村莊,而是壹個擁有現代工業和商業的繁華之地。就在上幾天,我走馬觀花地遊歷了今天的藕纜橋,在她幾百米長的寬闊的大街上,在她安裝健身路徑的文化廣場,在她笑語喧嘩的老年活動中心,在她安靜整潔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她熙熙攘攘的農貿市場,在她燈火輝煌的百貨商場,在她高大氣魄的公寓樓,在她正在興建的寧波最大的古玩市場,藕纜橋的新貌令我驚奇,也讓我感動。我想,藕纜橋人的驕傲,確實有著充分的理由。

是的,藕纜橋的前世和今生,都使我沈醉。前世是歷史,是傳統,是先人留下的文化和財富,今生是現實,是進步,是現代人的創造和追求。在這裏,傳統和現代水乳交融般地結合在壹起,互不排斥,互不分離,互相包容,互相促進,壹個全新的藕纜橋在古老的基礎上生機勃勃地成長著,發展著。我相信,這是新農村建設中最美妙動人的風景。

藕纜橋的明天,壹定會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