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丟匙留 鐘能辨盜出 陳寔退盜
小偷獻技
楚國將領子發喜好謀求有技能的人,楚國有壹個擅長偷盜的人,就去見他,說:"聽說您主人謀求有技能的人,我是善於偷盜,願意以我的技能奉獻我個人的力量"子發聽說後,衣服帶子沒系好,頭冠也沒戴正,出來以賓客之禮相待.左右的人說:"偷竊之人,是盜取天下之物的,為什麽以禮儀相見他呢?"子發說:"這種技能並不是妳們都具有的."沒過幾天,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楚國的智謀之士、勇悍之將在強大的齊軍面前,簡直無計可施了,而齊國的軍隊愈發強大.這時神偷請戰,說::"我有壹些微薄的技能,願意為您效勞."子發說:"好吧!"沒有請示就派遣神偷去了.他在夜幕的掩護下,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第二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子發又壹次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偷得主帥頭上的簪子,子發又壹次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所以說,沒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關鍵在於賢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們的。
2. 關於批評偷東西的人的文言文《後漢書·陳寔傳》:“(陳)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壹縣無復盜竊。
東漢的時候,有壹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麽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壹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壹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為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壹天晚上,有壹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睡覺以後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寔發現他躲在屋梁上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裏喝茶。過了壹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著大家說:「妳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後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後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壹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做出壹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妳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梁上的這位先生,就是壹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壹聽,嚇得趕快從屋梁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陳寔不但沒有責罵小偷,還非常慈祥的對小偷說:「我看妳不象是壹個壞人,可能是因為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妳壹些錢,妳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妳還是會成為壹個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動的哭著對陳寔說:「謝謝陳老爺!我壹定會好好努力的!」後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為壹個大家都稱贊的好青年! 後來,大家就把陳寔說的話變成“梁上君子”這句成語,用來稱呼偷拿別人東西的小偷!
(陳)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壹縣無復盜竊。
譯文:
[hide]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著打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清楚詳細的說明正確和錯誤兩個方面,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當年鬧饑荒,人們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裏,躲在房梁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嚴肅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壹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註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屋梁上的那個人就是這樣!”小偷大驚,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慢慢詳細地告訴他說:“看妳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當的欲望。這樣做,是因為妳的貧困。”命令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
3. 形容小偷的詩句1、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欣逢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譯文: 這個小村子傍晚的時候風雨瀟瀟,遇到的綠林好漢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他年根本就不需要隱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是妳們這樣的綠林好漢啊。 2、鄭板橋《贈梁上君子》 細雨蒙蒙夜沈沈,梁上君子進我門。
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 出門休驚黃尾犬。
越墻莫損蘭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譯文: 梁上君子進了我家門,我腹內詩書存了千卷,可床頭金銀沒有分文。 如果妳要出門不要驚動黃尾狗,越墻不要損壞蘭花盆。
天寒我來不及披著大衣送別,我勸妳還是趁著月光趕豪門去吧!
擴展資料:
藏賊引盜:藏:隱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強盜。
形容與壞人狼狽為奸。 關門捉賊:關起門來才能捉住進來的小偷。
比喻對小股敵人采取圍殲的戰術。 空空妙手:指小偷。
也形容手中壹無所有。 窺牗小兒:窺牗:從窗上向屋裏窺視。
指小偷。 窺牖小兒:窺牖:從窗上向屋裏偷看。
後多形容小偷。 妙手空空:指小偷,也形容手中壹無所有。
摸雞偷狗:指小偷小摸。也指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犬吠之盜:指小偷。 三只手:扒手,小偷。
手零腳碎:手腳不幹凈。比喻小偷小摸。
鼠竊狗盜:象老鼠少量竊取,象狗鉆油偷盜。指小偷小摸。
鼠竊狗偷:象老鼠少量竊取,象狗鉆油偷盜。指小偷小摸。
偷東摸西:指小偷小摸。 引盜入闥:闥:門。
把小偷引到屋裏。比喻把壞人引入內部。
引賊入家:把小偷引到家裏。比喻把敵對分子或壞人引入內部。
鉆穴逾墻:穴:洞。逾:越過。
鉆洞爬墻。舊時常比喻違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戀的行為。
後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竊。
4. 哪篇文言文與弓手和小偷有關標簽:教育
《紀昌學射》出自《列子?湯問第五》。
《列子》作者列禦寇,東周威烈王時期鄭國圃田人。戰國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學家。那時,由於
人們習慣在有學問的人姓氏後面加壹個“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禦寇又稱為“列子”。
原文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gòu]張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
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
紀昌歸,偃臥其妻之布機下,以目承(承接,這裏指眼睛盯著)牽挺(織機下的踏板)。二年後,雖錐末倒眥[zì眼眶],而不瞬也。
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
昌以牦(現代字)[máo]懸虱於牖[yǒu,窗戶],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間,浸[jìn]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弓),朔蓬之簳(箭),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
飛衛高蹈拊贗曰:“汝得之矣!”
譯文
甘蠅是古代壹個善於射箭的人,他壹拉弓野獸就會倒地,飛鳥就會落下。甘蠅的壹個弟子名叫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領卻超過了他的師傅——甘蠅。
紀昌又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說:“妳先學會看東西不眨眼睛,然後我們再談射箭。”紀昌回到家裏,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註視著牽挺練習不眨眼睛。練習兩年之後,即使是錐子尖刺到他的眼眶裏,他也不眨壹下眼睛。
紀昌把自己練習(不瞬)的情況告訴了飛衛,飛衛說:“這還不夠啊,接著要學會視物才行。要練到看小物體像看大東西壹樣清晰,看細微的東西像大物體壹樣容易,然後再來告訴我。”
紀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壹只虱子懸掛在窗口,朝南面遠遠的看著它,十天半月之後,看虱子愈來愈大了;三年之後,虱子在他眼裏有車輪那麽大。轉過頭來看其他東西,都像山丘壹樣大。.紀昌便用燕國的牛角當弓,用北方出產的篷竹作為箭桿,射那只懸掛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牦牛尾巴的毛沒有斷。
紀昌把自己練習(視物)的情況告訴了飛衛,飛衛高興地擡高腳踏步,跺著腳,拍著紀昌的胸膛,說:“妳已經掌握了射箭的訣竅了。”
選摘
1.而巧(過)其師
過:超過 。
句譯:技藝又超過他的師傅。
2.(雖)錐末倒眥。
雖:即使 。
句譯:即使用錐尖刺(紀昌的)眼皮或即使是錐子尖刺到他的眼眶裏 。
3.視(微)如(著)
微:細微 。
著:明顯 。
句譯:看細微的東西像大物壹樣容易。
4.而懸不(絕)
絕:斷 。
句譯:而拴虱子的毛卻沒斷 。
5.視小如大,視微如著
看小物像看大東西壹樣清晰,看細微的東西像大物壹樣容易 。
6.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
十天過後,(虱子在紀昌眼中)漸漸變大;過了三年,感覺像車輪壹樣大了。
7.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不瞬:不眨眼。
8.偃臥:仰面躺下。
感悟 學習壹定要下苦功夫,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
學習要把基礎打好,不要整天把時間用在學習的形式上,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部分難題上。真正的學問不是靠難題和形式主義能得到的 ,而是靠刻苦,訣竅。
還表現了紀昌虛心聽取師傅的教誨,勇於吃苦,善於學習的精神。
飛衛教紀昌學射箭的故事可以給後人這樣的啟示:當老師的,壹定要教學有方,善於指導,方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做學生的,壹定要謹尊師教,善於學習,勇於吃苦,不怕枯燥,練好基本功,才能獲得真正的技巧!
5. 古代文言文中“偷”和“竊”有什麽區別許多口語中把盜竊犯說成“小偷”或“賊”。
《說文解字》所收的字中沒有“偷”,只有“偷”字,“偷”由“女+俞”組成,“俞”《說文解字》放在舟部,篆書如壹人坐獨木舟,許慎釋為“空中木為舟也”,是指把壹棵巨木挖空後渡人的獨木舟,“偷”,乘坐獨木舟的女人,許慎釋為“巧黠也”,意思是:壹個機巧、狡猾的女人。在早期古漢語中,“偷”有茍且、刻薄、不厚道的意思,都由“巧黠”的本義引申出來,當時“偷”字還沒有偷盜的含義,所以漢高祖劉邦攻入鹹陽後下令:“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著名的“約法三章”中用的是“盜”字。最遲到了清代,“偷”有了偷盜的引申義,並寫成了“偷”。
清人段玉裁在給許慎的《說文解字》作註釋時,在“偷”字下註釋說:“偷盜字當作此偷。”人們總以“小”來修飾和限制“偷”,小偷者,偷雞摸狗品行不端之人也。
6. 智者盜竊案文言文的意思智者盜竊案是《智子疑鄰》嗎?
《呂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說符》中都有這則故事。
《智子疑鄰》 節選自《韓非子·說難》中的《顏則旭》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因天上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壹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麽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但他們卻懷疑偷盜者是隔壁那個老人。
註釋:智其子:以為他的兒子很聰明,聰慧,機智
1、宋:宋國
2、雨:下雨(yù,四聲名詞作動詞)
3、壞:毀壞,損壞
4、築:修補
5、盜:偷盜.動詞活用作名詞
6、富人;富裕的人
7、亦雲:也這樣說。雲:說。亦:也
8、暮:晚上
9、而:無義.表示承接關系
10、果:果然
11、亡:丟失
12、父:(fǔ,第3聲,譯為“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鄰居家的老人
13、甚:很
14、而(疑鄰人之父):表示轉折關系
15、家:家裏的人
主要句子意思:
1.不築,必將有盜。
譯文:不去修築,壹定會有人偷盜。
2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以為兒子很聰明,卻懷疑是隔壁的老人偷的。
古今異義:
1、亡:古義:丟失今義:死亡
2、其鄰人之父亦雲。雲:古義:說今義:常做“雲朵”講,在空中懸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體
壹詞多義:
1.暮:
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財)
年老(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果:
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財)
結果(未果,尋病終)
3.亡:
丟失(暮而果大亡其財)
逃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通“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
4.其:
其子曰(代詞;代指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代詞;代指這件事)
5.而:
暮而果大亡其財(表承接)
而疑鄰人之父(表轉折;卻)
寓意《智子疑鄰》的寓意是講感情親近與疏遠往往會導致認識錯誤。
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