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梅花和冬雪的古詩

關於梅花和冬雪的古詩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因為變法被罷相後,退居鐘山,這首詩就是在此時寫下的。墻角梅花獨自開放,即使不被人賞識,也毫不在乎,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傲然開放。這何嘗不是王安石自己的寫照呢?即使條件再惡劣,依然不改心中的信念。

《山園小梅·其壹》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金尊。

林逋被譽為“梅妻鶴子”,這首詩是寫梅的名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成為寫梅的名句。

這首詩賦予梅花以人的品格,突出地寫出梅花特有的姿態美和高潔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

《早梅》

唐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即是對梅花外貌的描寫,形神兼備。“壹樹寒梅白玉條”描寫早梅花開的嬌美姿色。“壹樹”實為滿樹,形容花開之密集而繽紛;“白玉條”生動地寫出梅花潔白嬌美的姿韻,像壹塊塊白玉似的晶瑩醒目。

詩人立意詠贊早梅的高潔,但並沒有發壹句議論和贊語,卻將早梅的高潔品格和詩人的贊美之情清晰地刻劃出來。

《蔔算子·詠梅》

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驛外斷橋邊,梅花寂寞的開著。黃昏來了,梅花獨自承受著風雨。即使是這樣,梅花依然傲然盛放,即使村落下來,被碾作了塵土,依然不改芳香。

這首詞上片寫梅花艱難的處境,下片寫艱難處境中的梅花依然傲然盛放,不改其香。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上堂開示頌》

唐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壹場。

不經壹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花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懼寒冷,在冬天盛放。歷代騷人詞客都對其堅貞的品質贊頌不已。詩人在梅花中體悟到人生的哲理,“不經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

散作乾坤萬裏春。

白梅生長在有冰有雪的樹林之中,並不與桃花李花混在壹起,淪落在世俗的塵埃之中。忽然間,這壹夜清新的香味散發出來,竟散作了天地間的萬裏新春。詩人歌詠白梅的高潔品格,同時借梅自喻,表達自己不與世同流合汙的人生態度。

《雪梅二首·其壹》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壹段香。

雪和梅是冬天裏最好的搭檔,它們互相映襯,成為冬天最美麗的壹道風景。雪和梅各有優劣,梅花不如雪花之白,而雪沒有梅花的香。在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中華

詩詞

《漁家傲·雪裏已知春信至》

宋李清照

雪裏已知春信至,

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瓏地,

***賞金尊沈綠蟻。

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上闋寫寒梅初放,表現梅花的光潤明艷,玉潔冰清;下闋寫月下賞梅,側面烘托梅花的美麗高潔。寫梅即寫人,賞梅亦自賞。

詩人抓住寒梅的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織成了壹幅如夢如幻、空靈優美的圖畫,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刻畫梅花形象,贊頌梅花超塵絕俗的潔美素質和不畏霜雪、秀拔獨立的堅強品格。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裏, 昨夜壹枝開。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 先發映春臺。

作者在雪後出行看到早梅開放,遂作此詩,詩人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艷的風韻,堅強地盛開,並以此寄托自己的意誌。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壹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裏沸騰著,屋子裏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並沒有什麽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有了梅花,這壹切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