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風家教能讓我們有個溫馨的家庭;良好的家風能讓我們擁有優良的品德;良好的家風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壹帆風順。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精選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征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精選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征文(壹)我的家與許許多多家庭壹樣,都傳遞著愛和感動,是家庭的和諧,也是社會的文明,有文明的家庭才有文明的城市。
環境塑造人,影響人。壹個人的性格、氣質的培養,品德、世界觀的形成與他生長的家庭密不可分。
我們的家庭文明守則、家訓是:重家和、講孝道、嚴教幼、懂禮節、鄰裏親……我的家是壹個和睦的家庭,是我生活的樂園。爸爸是個大孝子,對爺爺奶奶非常孝順。問寒問暖,有好吃的東西首先孝敬爺爺奶奶。家裏有客人來,或是過年過節,爸爸都主動下廚,爺爺奶奶都誇爸爸做的飯好吃。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大部分時間,我都和爺爺奶奶在壹起,所以爺爺奶奶對我的影響最大。它們既對我關愛無比,又對我嚴格要求,不像有些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孫子那樣溺愛、嬌慣、放縱。我從懂事開始奶奶就給我講《孔融讓梨》、《香九齡替父溫床》、《誠實的列寧》等故事。後來又教我讀背《弟子規》、《論語》中的詩句。從這些故事中,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懂得了正確對待長輩與父母的批評教育;懂得了對人要講禮節;懂得了如何做壹個誠實守信的人……這些教育與熏陶,使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了許多彎路。在學校裏我勤奮學習,嚴格守紀,尊敬師長,和同學團結友愛,所以我壹直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家裏我從不惹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生氣,遇到鄰居的叔叔阿姨我都主動打招呼。他們都誇我是乖孩子。
另外爺爺的身體力行,對我來說也有榜樣的作用。爺爺今年七十多歲了,但對公***的事情仍然非常關心。冬天下雪,他主動幫助物業掃雪。看見樓梯破損,主動找膠粘好。我在爺爺的影響下,也從不在小區院裏亂扔垃圾,從不破壞花草樹木。
家庭的和諧是城市文明的壹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城市是大社會。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設的基礎。
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社會。
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翺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我相信社會因文明而更加進步!
精選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征文(二)“小諾,快下來,爸爸帶妳去鄉下太爺爺家。”聽見爸爸在樓下的喊聲,我連忙穿好衣服,飛奔下樓。印象中太爺爺黑黑的皮膚,和藹的臉龐,壹個人住,壹直不肯和我們到城裏來。
還沒到村口,就聽到了熱鬧的哈哈笑聲。爸爸說今天村裏分魚,村裏的人把池塘的水放完,準備壹起分享呢。這樣熱鬧的場景我可沒有見過,特別激動,迫不及待地想看壹看了。壹來到村廣場,就看到許多人擠在壹堆,我鉆進去壹看,大吃壹驚,整個村廣場的地面上都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魚。每個家庭能分到好幾條,我看到太爺爺的面前只有很少的魚,而且都很小。爸爸站在太爺爺的身後往水桶裏加水,太爺爺笑呵呵地站著看。突然我看到壹個人趁爸爸不註意,把太爺爺桶裏的大魚換走,太爺爺看到這壹場景,還是笑呵呵的,沒有制止。
回家的路上,我把這個事情說給爸爸聽,爸爸也笑了,說:“他們喜歡吃大魚就讓給他們,我們吃小魚也壹樣的。”媽媽說:“妳爸爸就和太爺爺壹樣不爭不顯不露。”“媽媽,什麽是不爭不顯不露呢?”“就是心態不計較,對人對事謙和。妳長大慢慢就明白了。”
現在,我慢慢懂得了太爺爺和爸爸所說的“不爭”。在學校裏排隊上廁所的時候,別人要插到我前面,我讓她,因為她可能比我急;我和小夥伴壹起玩兒的時候,我不和大家搶玩具;在乘公交車的時候,我會主動把座位讓給比我更需要的乘客……
壹個個溫暖的小家,和諧的小家組成了社會文明的大家庭。讓我們把“和諧”這壹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壹直傳承下去吧!
精選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征文(三)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對待長輩,我們要有禮貌,這樣才是個懂事的小孩兒,這也讓我壹直記得,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尊敬長輩似乎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的習慣。 我們家呢,在和長輩壹起吃飯的時候,都會先等長輩動筷,其余的人才會動筷,媽媽說,這也是壹種禮貌,所以每壹次和長輩壹起吃飯時,我都會看到,長輩先動筷的情景。 記得壹次家裏的聚餐,吃飯時,長輩還沒有動筷,大家也都沒動筷,那時,我就問媽媽:“媽媽,為什麽她們都不吃飯啊?”媽媽笑著回答我:“因為這是壹種禮貌啊!妳看,長輩都沒有動筷,所以我們不能動筷。”我又問:“那是不是壹定要等長輩動筷了,我們才能吃飯啊?”媽媽說:“對,在我們和長輩壹起吃飯的時候,如果長輩沒有動筷,那麽我們就不能動筷,知道了嗎?”我說:“嗯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會記得的。”然後,長輩動筷了,在長輩動筷後的,大家也都吃起了飯,從那次聚餐之後,我就又學到了壹個知識,我覺得這應該算是壹種餐桌禮儀吧!
我記得我小時候,老是不喜歡端起碗來吃飯,有壹次,媽媽看見了,就打了我的手,媽媽對我說:“吃飯的時候,要把碗端起來!”我就問媽媽:“為什麽呀?”媽媽回答說:“因為端起碗來吃飯,也是壹種禮貌啊,妳想想,如果妳去別人家吃飯,如果不把碗端起來,別人就會說,這個小孩不懂禮貌。”我聽了之後,立馬就把碗端起來了,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是壹個沒禮貌的小孩,然後我對媽媽說:“媽媽,以後我知道了!”從那以後,爸爸媽媽看見我不端起碗來吃飯就會提醒我,我被提醒後,也會立馬把碗端起來。
我壹直會告訴自己,我要做壹個有禮貌的人,因為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壹直在教育著我,我不想讓爸爸媽媽的教育全都變成廢話,所以我總是會遵守該遵守的禮貌。
懂禮貌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的知識,這也讓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細節,都需要去註意,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精選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征文(四)家風家訓是壹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壹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壹個好的家風家訓,能給我們壹個好的生活環境,使我們快樂的成長,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它時時刻刻陪伴在我身旁,激勵著我成長、進步。
我們家的家風體現在飯桌上。開飯前,我首先要叫爺爺奶奶過來吃飯。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絕對不能動手先吃,等到長輩們都到齊了,大家才開始壹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我的壹個習慣。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小時候我跟著父母外出坐公交車時,經常看到爸爸媽媽給不認識的老人和孩子主動讓座,慢慢長大的我,現在也和爸爸媽媽壹樣,坐車時會主動讓座,讓座的同時,自己感到美滋滋的。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家也壹直遵循這壹美德,我作為中學生也壹直堅持這壹點。比如,在穿著上我從不讓爸爸媽媽買名牌服裝、買最貴的,只要買最合適的、環保的、有益身體健康的即可,在吃穿方面也沒有和別人攀比的習慣。現在水資源壹直比較缺乏,我們家洗菜的水都是積纘下來沖廁所用。
總之,我家的家風家訓教給了我許多,讓我明白許多做人的原則,讓我更加快樂的成長。
精選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征文(五)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家的家風。
小時候,爺爺就給我講了好多關於孝的故事,比如:臥冰求鯉、黃香溫席、鹿乳奉親等等,從那時開始便對“孝”有了初步的認識。長大後,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對“孝”又有了更深的認識。
爸爸媽媽都在南京工作,逢年過節就帶著我回老家壹次,看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在同壹個縣城,同壹個鄉鎮,外公外婆家距離爺爺奶奶家不到6公裏。
每次回老家都是壹大早就出發,按照慣例,先到外公外婆家吃午飯。飯後,媽媽就開始忙裏忙外地大掃除了,外婆就給媽媽打下手,爸爸和外公就各自搬個小凳子坐在庭院裏喝著茶開始聊天了,媽媽和外婆還時不時地加入到聊天中,頓時歡聲笑語壹片,壹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下午四點多,我們告別外公外婆,來到爺爺奶奶家。奶奶正在田裏打理蔬菜,爺爺在門口的石子小路上和左鄰右舍聊家常。媽媽放下行李就開始準備晚飯,奶奶在壹旁協助,其他人都是打雜的。很快,晚飯就做好了,大家坐在飯桌前,享受這難得相聚的美好時光。
就在這時,耳畔響起從電視裏傳來的壹首歌:“。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忙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壹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我想也許這就是“孝”。
精選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征文(六)門口的小樹都已經長得這麽高了,她的成長是因為有春風、有細雨哺育著她,滋潤著她……
從小母親便教育我,雖然我們家沒有別的人家富有,可就算這樣,也不能做出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原來,我只是把它當成壹句不重要的話,可我所經歷的壹件事,讓我深深的記住了它。
小時候,和媽媽去超市,看到在貨架的縫裏有壹個撥浪鼓。那是出於孩子的好奇,我就偷偷把它藏到了衣服下面。出了超市(撥浪鼓不是超市貨品,是顧客遺忘丟下的)。
之後,我偷偷的把它拿出來,好奇的擺弄著。這時,媽媽過來了,她看到我手中的波浪鼓,問我從哪來的。我吞吞吐吐地說:“別——別人給的。”“誰給的?”“我——”最後,還是露了餡。媽媽顯得很是生氣,但她還是沈著脾氣,她蹲下來,雙手放到我的肩膀上:“妳想玩,可以,媽媽可以給妳買,但是,我們不能偷。”我突然憋紅了臉,不知道說什麽。她又接著說:“我要讓妳永遠記住這件事,給妳壹個教訓。這樣,妳自己拿著它扔到垃圾箱裏,永遠不要玩這個了。”我乖乖的拿它扔到垃圾箱裏去了。事後,我覺得我很舒心。
經歷過這件事,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母親最開始和我說的那句話。
門口的樹苗好像又長高了壹大截,那是因為她經歷了壹件使她壹生難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