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石門的詩句賞析

關於石門的詩句賞析

1.石門泉古詩賞析湯顯祖

懸飛白鶴繞青田——明詩人湯顯祖“石門泉”欣賞

(2010-12-26 15:23:30)

春虛寒雨石門泉,

遠似虹蜺近若煙。

獨洗蒼苔註雲壑,

懸飛白鶴繞青田。

湯顯祖的這首詩,寫景抒情,極有氣勢。

春天將去,乍暖還寒,浙江青田縣的石門飛

瀑,瀑雨壹瀉千裏,雨飛侵膚,產生絲絲涼意。

而瀑布騰煙,遠看,如巨大的彩虹,近看,像騰

騰而起的雲煙。飛流不停沖洗著蒼苔,瀉入深山

大壑。騰起的雲煙又像壹只大鶴,繞著青田飛翔。

青田,青田縣也,也指綠水青山,壹語雙關。

這首詩,作者用比喻、誇張的手法,把瀑布

比喻虹蜺,誇張為白鶴繞青田,顯出瀑布的雄偉

壯觀。同時,對景色的變化,瀑布的氣勢,也描

寫得生動大氣,讀後讓人久久難忘。

2.石門巖上宿賞析

謝靈運於公元423年(宋景平元年)辭去永嘉太守之職,回到始寧的祖居,又營造了壹些新的莊園別墅,其壹在石門山上(今浙江嵊縣境內)。

石門別墅地勢甚高,茂林修竹,環繞四周,壹道山溪,曲折流過,是壹個幽深而美麗的居所,很受謝靈運的喜愛。這詩寫他夜宿於石門別墅的巖石上,外物與內情相激的特殊感覺。

謝靈運的山水詩,大多以刻畫景物之精巧見長,此詩卻以聽覺感受為主;大多好談老莊玄理,此詩卻不發議論,而自有深趣在字裏行間;甚至,謝詩常為人批評的辭義繁復、用語奧深的毛病,也不見於此篇中。總之,這是謝靈運的壹首風格較為特別的作品。

開頭四句,便有許多精彩。欲寫夜宿,先說朝遊,筆調來得舒緩。

劈頭而下、突兀而起,也是壹種寫法,但那比較適合激烈沖蕩的情緒。像這詩要表達幽深情趣,便需緩緩引入。

好似遊山先渡水,才覺得味道悠長。但前二句不僅是個入題的鋪墊,也是詩情的動因。

“朝搴苑中蘭”,語出《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蘭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恐怕它在霜露中雕殘,而采摘把玩,這是隱喻的寫法,包涵著珍惜具有才智和美德的生命的意味。

謝靈運是壹個非常自負的人,貶出永嘉,辭官暫隱,在於他是很難接受的人生挫折,難免有才智之士不能為世所容的怨艾與自憐,這情緒便在“朝搴苑中蘭”的形象中表現出來。因此乃有暮宿石上、流連光華的舉動。

倘無前二句,全詩就變單薄了。後二句中,“雲際宿”壹則略帶誇張地寫出石門別墅所在之高,又暗用《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待)兮雲之際”詩意,透出孤獨無侶、似有所待的悵惘。

歸結到“弄此石上月”,壹個高潔多情,極富美感的形象。“石上月”不是天上月,那是流動著的如水如霧的壹片,那是輕柔宛曼的樂章。

石的清涼,詩人的憂郁,都寫在這音樂中了。將四句詩連貫起來,可以發現壹、三句同二、四句,均是松散的隔句對。

“朝搴”與“瞑還”對應,時間趨近;“畏彼”與“弄此”對應,方位趨近。妳單是讀,未必要多想什麽,自會覺得有壹種風姿、壹種韻調輕輕搖曳、回環飄蕩而來,恰與月華的流動重合。

總之,這四句詩的語言具有相當豐富而又完整統壹的功能,是真正的詩歌語言。接著四句,是對夜景的欣賞。

——但又很難說是夜“景”,很難說是“欣賞”。這是用聽覺在感受夜,並由感受而漸漸潛入自然的深處。

張玉谷《古詩賞析》說:“中四即所聞寫景,不以目治,而以耳治,是夜宿神理。”這“神理”指什麽,他卻沒有講清楚。

首先應該說,夜景不是不能用目光觀賞,也不是不能寫好,古詩中不乏這樣的例子。但描繪視界中的夜景,非著力不可,人和自然容易處在分離的狀態,其效果與此詩所追求的效果是不壹樣的。

先看前二句:鳥的鳴叫聲漸漸低落、漸漸稀少,最後成為偶爾壹二聲的啁啾,於是意識到它們已在林中棲息,夜越來越深;而在沈靜之中,時時又傳來簌簌的落葉聲,於是知道山中又起了夜風。這二句已經很好地寫出了山夜的氣氛。

因為聲音是變動著的,時生時消,起伏不定,它比山林溝壑等固定的形體更能體現山夜的情趣,體現萬物在根本的虛寂中運化的節律。這也許就是張玉谷所說的“夜宿神理”吧。

但後二句卻是更深入的體驗。這二句互文見意,是說:夜中“異音”、“殊響”壹起來到耳邊,聽來都是清亮悠揚的聲調。

所謂“異音”、“殊響”究竟來自何處?是鳥兒的鳴叫,枯葉的飄落,還是不息的山溪,斷續的蟲吟?什麽都是,什麽也不是。詩人稱那些聲音為“異音”、“殊響”的時候,已經不是說聲音本身,而是聲音引起的人的奇異感覺。

正因為這是壹種感覺,那些聲音也被改變了,放大了,成為“俱清越”的音調。換句話說,在詩人凝神靜聽山夜中各種聲響的時候,那些聲響喚起了人心深處的某種幻覺;以這幻覺感受那些聲響,它們也變得與平時不同。

這樣,似乎在人的生命的深處與自然的深處形成某種神秘的溝通。確實,人們對人和自然,都有許多說不清楚的東西,因而常常憑借著神秘的感受力去體驗自然。

像謝靈運這樣敏銳的詩人,他的體驗也比常人來得豐富。按照通常的寫法,謝靈運的詩在描摹景物之後,總有壹段哲理性的議論。

此詩的最後四句收結,卻不是如此。他只是感嘆:如此美妙的秋夜,卻無人能夠欣賞,我也就無從向誰誇美這杯中的好酒了。

言外之意,是說世人多庸俗,缺乏高逸情趣,難與自己同遊。最後兩句仍是用《九歌·少司命》詩意。

原詩說:“與汝沐兮鹹池,晞汝發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謝詩中的“美人”,指情意投合的佳侶。“陽阿”,向陽的山阿。

詩人說:心中盼望的“美人”終究不會來到,我只是白白地等待,直到太陽出來,曬幹我的頭發罷了。這裏面其實有雙重的內涵:壹方面,詩人確實希望有誌同道合、情趣相通的朋友與自己***賞這秋夜景色;另壹方面,絕景獨遊,無人為侶,恰恰顯示了自己不與凡俗同流的品格,表達出孤獨高傲、睥睨壹世的心情。

以謝靈運的性格而言,後者是更重要的。魏晉南朝,是壹個自我意識覺醒和強化的時代。

而自我意識加強的必然結果,就是孤獨感的產生和強化。於是,投向自然,謀求。

3.臨安馬嘯石門的贊美詩句

《題臨安邸》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壹首寫在臨安城壹家旅店墻壁上,不但通過描寫樂景來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審美境界中,蘊含著深沈的意蘊。同時,詩人以諷刺的語言中,不漏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反動本質,也由此表現出詩人的憤激之情。

南宋紹興二年(1132),宋高宗趙構第二次回到杭州,這水光山色冠絕東南的“人間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終焉之誌,於是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換得茍安之下,大修樓堂館所,建明堂,修太廟,宮殿樓觀壹時興起,達官顯宦、富商大賈也相繼經營宅第,壯大這“帝王之居”,並大肆歌舞享樂,沈淪於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銷金鍋”之號。幾十年中,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當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開封),成了這班寄生蟲們的安樂窩。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供參考。

4.李白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的詩句解釋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醉別復幾日”,沒有幾天便要離別了,那就痛快地壹醉而別吧!兩位大詩人在即將分手的日子裏舍不得離開.“醉眠秋***被,攜手日同行”,魯郡壹帶的名勝古跡,亭臺樓閣幾乎都登臨遊覽遍了,“登臨遍池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李白多麽盼望這次分別後還能再次重會,同遊痛飲:“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石門,山名,在山東曲阜東北,是壹座風景秀麗的山巒,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經常在這幽雅隱逸的勝地遊覽.這兩句詩也就是杜甫所說的“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的意思.“重有金樽開”這壹“重”字,熱烈地表達了李白希望重逢歡敘的迫切心情;又說明他們生活中有***同的樂趣,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讀來令人感到親切. 李杜同嗜酒,同愛遊山玩水.他們是在秋高氣爽、風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別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這裏形容詞“明”用如動詞,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運動感.不說徂徠山色本身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和王安石的詩句“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所采用的擬人化手法相似,這就把山色寫活,顯得生氣勃勃而富有氣勢.“明”字是這句詩的“詩眼”,寫得傳神而生動.在這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背景中,兩個知心朋友在難舍難分,依依惜別:“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好友離別,仿佛轉蓬隨風飛舞,各自飄零遠逝,令人難過.語言不易表達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那麽,就傾盡手中杯,以酒抒懷,來壹個醉別吧!感情是多麽豪邁而爽朗.結句幹脆有力,李白對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傾吐無遺. 這首送別詩以“醉別”開始,幹杯結束,首尾呼應,壹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詩中的山水形象,雋美秀麗,明媚動人,自然美與人情美——真摯的友情,互相襯托;純潔無邪、胸懷坦蕩的友誼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凈的徂徠山色交相輝映,景中寓情,情隨景現,給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這首詩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充滿詩情畫意,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5.李白的《遊石門》全詩

下途歸石門舊居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體裁:七古 吳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傷別情。將欲辭君掛帆去,

離魂不散煙郊樹。此心郁悵誰能論,有愧叨承國士恩。

雲物***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羨君素書嘗滿案,

含丹照白霞色爛。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

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俯仰人間易雕朽,

鐘峰五雲在軒牖。惜別愁窺玉女窗,歸來笑把洪崖手。

隱居寺,隱居山,陶公煉液棲其間。靈神閉氣昔登攀,

恬然但覺心緒閑。數人不知幾甲子,昨夜猶帶冰霜顏。

我離雖則歲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別君莫道不盡歡,

懸知樂客遙相待。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翛然遠與世事間,

裝鸞駕鶴又復遠。何必長從七貴遊,勞生徒聚萬金產。

挹君去,長相思,雲遊雨散從此辭。欲知悵別心易苦,

向暮春風楊柳絲。

6.石門泉湯顯祖賞析答案這首詩從不同的視覺描寫了石門瀑布,請簡要分析

《石門泉》 春虛寒雨石門泉, 遠似虹蜺近若煙。

獨洗蒼苔註雲壑, 懸飛白鶴繞青田。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緒,請闡述: 湯顯祖的這首詩,寫景抒情,極有氣勢,表現了詩人豁達開闊,內心氣勢如虹,心潮澎湃的情緒。

春天將去,乍暖還寒,浙江青田縣的石門飛瀑,瀑雨壹瀉千裏,雨飛侵膚,產生絲絲涼意。而瀑布騰煙,遠看,如巨大的彩虹,近看,像騰騰而起的雲煙。

飛流不停沖洗著蒼苔,瀉入深山大壑。騰起的雲煙又像緝恭光枷叱磺癸委含蓮壹只大鶴,繞著青田飛翔。

青田,青田縣也,也指綠水青山,壹語雙關。 這首詩,作者用比喻、誇張的手法,把瀑布比喻虹蜺,誇張為白鶴繞青田,顯出瀑布的雄偉壯觀。

同時,對景色的變化,瀑布的氣勢,也描寫得生動大氣,讀後讓人久久難忘。

7.語文古詩《夜宿石門》閱讀及答案

夜宿石門(謝靈運)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瞑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發。

這首詩寫夜宿石門別墅的感受,通過對山中夜景的描寫,表達自己孤傲和高潔的情操。詩中寫山中秋月,夜中秋聲,“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使人心曠神怡;但他孤芳自賞,無人與***。作者以感覺所得到的秋景秋聲和自己合二為壹,別具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