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陸遊與杜甫的詩

陸遊與杜甫的詩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②不曾緣客掃,蓬門③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④,酒家貧只舊醅⑤。

肯⑥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⑦盡余杯。

註釋:

①選自《杜詩詳註》(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詩大約作於上元二年(761)。這時,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裏,生活比較安定。詩題下原有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明府,唐人對縣令的稱呼。過,拜訪。

②〔花徑〕這裏指杜甫草堂外的壹條小路,路邊有野花。

③〔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意思是房子簡陋。

④〔盤飧(sūn)市遠無兼味〕由於距市鎮遠(買不到好吃的),盤子裏的菜肴味道很單調。飧,熟食。兼味,多種美味佳肴。

⑤〔醅(pēi)〕未過濾的酒。

⑥〔肯〕正、恰。

⑦〔呼取〕叫過來。

旅 夜 書 懷①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②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③,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④,官應老病休⑤。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註釋:

① 選自《杜詩詳註》(中華書局1979年版)。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嚴武死去,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離開成都。這首詩是他在從成都到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重慶忠縣)的途中寫的。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檣〕高高的桅桿。危,高。檣,船上掛風帆的桅桿。

③〔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④〔名豈文章著〕我的名聲哪裏是因為文章而顯赫呢?這壹句和下壹句都是反其意而寫的。

⑤〔官應(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罷退。杜甫實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觸怒唐肅宗而被罷官。房?(697—763),曾任宰相,後因兵敗被貶。應,認為是、是。

詠 懷 古 跡①(其三)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②,生長明妃③尚有村。

壹去紫臺④連朔漠⑤,獨留青冢⑥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⑦,環?空歸月夜魂⑧。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⑨。

註釋:

①選自《杜詩詳註》(中華書局1979年版)。《詠懷古跡》***五首,這裏選的是第三首,是歌詠王昭君的。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二說:壹說,大歷元年(766)作於夔州(今重慶奉節)。壹說,大歷三年(768)作於出峽至歸州(今湖北秭歸)、江陵途中。

②〔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後人因避晉文帝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明妃。昭君村在歸州東北40裏處,相傳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④〔紫臺〕即紫宮,漢宮名。

⑤〔朔漠〕北方流沙之地。朔,北方。

⑥〔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20裏處。傳說邊地多白草,惟獨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冢,墳墓。

⑦〔畫圖省(xǐng)識春風面〕從畫像上可以約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據《西京雜記》載:漢元帝因宮女很多,命畫師壹壹畫像供自己挑選。宮女們為得到皇帝寵幸,紛紛向畫師行賄,獨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畫師故意將她畫醜了,未被召幸。後匈奴單於呼韓邪來朝,求美人為閼氏(yān zhī),元帝派昭君去。臨行時召見,貌為後宮第壹;元帝很後悔,但已無法挽回。省識,不識。

⑧〔環?空歸月夜魂〕空有她的魂魄月夜歸來。這是說昭君已死葬沙漠,不得歸漢,即使月夜魂歸,也是徒然。環?,古人衣帶上系的玉佩,這裏指代王昭君。月夜,亦作夜月。

⑨〔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千載之下,琵琶彈奏的胡樂中,還分明訴說著她的怨恨。這是指琵琶曲《昭君怨》說的,相傳其詞為王昭君所作。胡語,指胡人的樂曲。論,訴說。

閣夜①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②,天涯霜雪霽寒宵③。

五更鼓角④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⑤。

野哭千家聞戰伐⑥,夷歌數處起漁樵⑦。

臥龍⑧躍馬⑨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⑩。

註釋:

①選自《杜詩詳註》(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詩是大歷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

②〔歲暮陰陽催短景(yǐng)〕意思是,冬季到了,白天的時間越來越短。歲暮,冬季,壹年的最後。陰陽,我國古代以向日為陽,背日為陰,這裏指晝夜長短的變化。催短景,日照時間越來越短。景,影,日光。

③〔天涯霜雪霽寒宵〕漫天的霜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霽,雪止。

④〔五更鼓角〕意思是,天未明時,當地駐軍已開始活動起來。鼓、角,都是軍中的樂器,用於報時或發號施令。

⑤〔三峽星河影動搖〕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星河,銀河,這裏泛指天上的群星。

⑥〔野哭千家聞戰伐〕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戰伐,指崔旰(gàn)之亂。永泰元年四月,郭英(yì)繼任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尹;十月,嚴武舊部崔旰起兵攻郭英,郭逃到簡陽,被韓澄殺死。此後,效忠郭的壹批武將又聯合起來討伐崔旰,蜀中大亂。

⑦〔夷歌數處起漁樵〕有好幾個地方,漁人、樵夫們唱起了民歌。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

⑧〔臥龍〕指諸葛亮。

⑨〔躍馬〕指公孫述,字子陽,扶風人。西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憑仗蜀地險要,自立為天子,號“白帝”。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

⑩〔人事音書漫寂寥〕人事,指交遊。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漫寂寥,徒然感到寂寞。漫,徒然、白白地。

登 嶽 陽 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親朋無壹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馬關山北⑥,憑軒涕泗流。

註釋:

①選自《杜詩詳註》(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詩是大歷三年(768)冬,詩人自公安(今屬湖北)到達嶽陽(今屬湖南)後寫的。嶽陽樓,即嶽陽城西門樓。

②〔吳楚東南坼(chè)〕意思是,吳、楚兩地以此劃分疆域:東為吳,南為楚。坼,分裂,這裏引申為劃分。

③〔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水經註》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余裏,日月若出沒於其中。”④〔無壹字〕音訊全無。字,指書信。

⑤〔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壹只船伴隨自己。杜甫生平的最後三年裏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所以這樣說。

⑥〔戎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事又起。這年八月,吐蕃以十萬人進攻靈武(今寧夏中衛以北),以二萬人進攻州(今陜西旬邑西)。戎馬,借指戰爭。

度浮橋至南臺1 陸遊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壹尋2。

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3。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雲煙自古今4。

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5。

1. 南臺是福州外閩江中的壹個島,又稱南臺山。浮橋是用船作橋墩架設的橋。

2. 客中:離開故鄉在外。廢登臨:久未登山臨水。

3. 九軌:九條並排的車轍;千艘:指浮橋由很多船只組成。這裏用“九軌”和“千艘”來形容浮橋的寬和長,並非實指。系(jì去聲),拴住,縛在壹起。

4. 這兩句寫南臺島上所見所聞。前壹句是寫寺樓的鐘鼓催昏報曉,是寫實;後壹句寫墟落(村落)的雲煙鑒古閱今,是寫虛。虛實相映,既是寫景,也是抒情。

5. 福州多榕樹,有“榕城”之稱,南臺島上也是榕樹成蔭。

此詩作於紹興二十九年(1159),陸遊三十五歲。當年秋天他調任福州決曹。此詩寫詩人病後出遊南臺時的見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情緒的變化:由於久病,懶於登臨,慕名出遊南臺,也只是抱著“試壹尋”的心理。渡江之時,看到寬廣綿長的浮橋橫臥波濤之上,橋上遊人緩步而行,履險如平,不禁心境廓然。到達島上,登寺樓而聞鐘鼓,訪墟落而賞雲煙,到處是壹派生機,同時也使人產生壹種時光流逝、歲月匆匆之感。那種因為久病而消沈的心情壹掃而空。於是醉坐榕陰,吹起橫笛來抒發胸中的豪氣。情景交融,虛實相映,把簡練的景物描寫與細膩的心理描寫巧妙地結合在壹起來,這是此詩最有特色的地方。

遊山西村1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2。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3。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4。

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5。

1. 山西村在陸遊的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

2. 臘酒:臘月(即農歷十二月)為過年釀造的酒。渾:壹般百姓家釀的酒,酒中常殘留壹些糟粕,看上去渾濁不清。

3. 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在現實中常常可以看到,陸遊以前的人也已寫過。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忽與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記》:“舟行若窮,忽又無際”;盧綸《送吉中孚歸楚州》:“暗入無路山,心知有花處”;耿湋《仙山行》:“花落尋無徑,雞鳴覺有村”;強彥文《失題》:“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王安石《江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但是陸遊這兩句卻比前人描寫更加準確,修辭更加講究,表達更加充分,因而也更加容易感染讀者。這壹聯本來描寫的是山陰某壹角落的具體景物,但後來的人卻常常把它單獨引用,來表達某種人生境遇、某種哲學理念。後世甚至有人把上句修改為“山窮水復疑無路”,以突出和強調對比效果。根據原詩描摹的景象,“山窮水盡”顯然不對;但如果作為哲理詩看待,“山重水復”卻又似乎不足以表現那種“絕處逢生”的境界。從這壹聯的流傳與變化之中,可以看到文藝心理學和文藝社會學中壹個有趣的現象。

4. 春社:古代風俗,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稱為“社”日,人們吹簫擊鼓,演出各種節目,擺設各種食物,向土地神“社公”祭獻,以祈禱好年成。

5. 閑乘月:趁著月光閑遊。無時:隨時。

此詩作於宋乾道二年(1166),陸遊四十二歲。前壹年,他在南昌被朝廷免職,回到山陰故裏。第七句的“若許”兩個字,透露他對這次免職有壹些不滿,也對今後的復職仍抱有壹些希望,因而詩人此時並不安於退居故裏,也不會真的“柱杖無時夜叩門”,與普通農民壹起生活。然而詩人對於農村、對於農民的生活非常熱愛,所以詩裏所表現的景色才會那樣優美、風俗才會那樣淳樸、農民才會那樣可愛。寥寥數句,繪出了壹幅美妙的農村風景畫和農家風俗圖。但是有壹點卻是無法用畫筆描出來的,那就是作者在詩裏表現的那種真摯情感。

劍門道中遇微雨1 陸遊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2。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3。

1. 劍門即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東北。此詩作於從漢中赴成都的途中。

2. 征塵,旅途中沾染的灰塵。消魂:陶醉於歡樂之中或沈浸於痛苦之中,都可稱為“消魂”或“銷魂”。這裏可以解釋為興奮。

3. 在中國文學史上,著名文學家,特別是大詩人中,原籍四川或後來進入四川居住的人很多,著名的有司馬相如、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等人,這樣,就有人把詩人的成名、成熟與四川聯系起來,仿佛詩人壹入蜀中,詩歌造詣就會提高。驢子是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而詩人又常常把驢子寫到詩裏去,比如李白在華陰騎驢,杜甫自稱“騎驢三十載”,當時還有人畫過兩人的騎驢圖;李賀騎驢覓詩、賈島騎驢賦詩和鄭綮的名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等等,都是詩史上流傳的佳話。這樣,詩人與驢子又有了壹種特殊的聯系,仿佛驢子是詩人專用的坐騎。此時騎在驢背、身入劍門的陸遊想起這些典故,於是便要自問:自己是否有資格作壹個詩人?還有,自己是否只適合做壹個詩人呢?

用壹些特定的環境、特定的道具乃至特定的氣象以及壹些典故等等(就是古代詩歌理論所說的“詩料”),來塑造壹種典型的形象,這是陸遊的拿手好戲。比如,他用“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這短短七個字、三件事物,便塑造了壹個馳騁在國防前線的壯士形象。在這首詩中,詩人則用細雨、驢、劍門,還有沾滿灰塵和酒漬的衣裳,把自己描繪成壹位典型的詩人形象。這些平常習見的事物,經過詩人的提煉組合,便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仿佛詩人應該就是這個樣子:有壹些浪漫,有壹些清高,有壹些寒傖,還有壹些頹廢與癡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