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中的意象 花

古詩中的意象 花

在古詩中,花被詩人賦予各種意向,或傲氣、或高潔、或隱忍、或富貴,下面我們就壹起來欣賞壹下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花的意向。

梅花 ?

古代,人們認為梅花開在百花之前,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稱其為“花魁”。梅花象征著堅毅高潔。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香氣飄散,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

陸遊《蔔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齊己《早梅》:“村前深雪裏,昨夜壹枝開“,描繪了壹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深雪中梅花傲然獨放

蓮花

生長在淤泥之中的,卻不為淤泥所染,象征誌趣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周敦頤《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為士大夫修身養性的新準則和儒家君子人格的象征。

白居易《感白蓮花》:“白白芙蓉花,本生吳江贏。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分”,以白蓮花的遺世獨立來喻自己不屈的人格。

菊花

臨秋而開,淩冰傲霜;淡泊名利,不求聞達。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鄭思肖《寒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成為詩人壹種人格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