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用法
二.元曲: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
“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壹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特點1、 格律自由 2、 語言俚俗、靈動自由。 3、 抒情直切、酣暢淋漓。4、 內在沖突、對抗而非和諧。
三.宋詞:詞,詩歌的壹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壹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 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壹個詩體名詞)。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
四.唐詩。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壹種叫做絕句,壹種叫做律詩。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五.漢賦:是在漢代湧現出的壹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采摛文”;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誌”。漢賦的內容可分為5類:壹是渲染宮殿城市;二是描寫帝王遊獵;三是敘述旅行經歷;四是抒發不遇之情;五是雜談禽獸草木。漢賦在結構上,壹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稱作“亂”或“訊”的結尾。漢賦寫法上大多以豐辭縟藻、窮極聲貌來大肆鋪陳,為漢帝國的強大或統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贊歌,只在結尾處略帶幾筆,微露諷諫之意。漢賦分為大賦和小賦。大賦又叫散體大賦,規模巨大,結構恢宏,氣勢磅礴,語匯華麗,往往是成千上萬言的長篇巨制。小賦揚棄了大賦篇幅冗長、辭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漢賦基本文采的基礎上,創造出篇幅較小、文采清麗、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