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自嘲有哪些

詩歌自嘲有哪些

著名書畫大師啟功的自嘲詩

中學生,副教授。

博不精,專不透。

名雖揚,實不夠。

高不成,低不就。

癱趨左,派曾右。

面雖圓,皮欠厚。

妻已亡,並無後。

喪猶新,病照舊。

六十六,非不壽。

八寶山,漸相湊。

計平生,謚曰陋。

身與名,壹齊臭。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啟功先生,因病於200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93歲。這是他在66歲時自撰的墓誌銘

易原在武大,生活清貧卻也無甚抱怨,然而不久壹同學病逝,去安慰嫂夫人時,發現其家中家徒四壁,只有小凳子可坐。易中天題對曰:

學富五車 才高八鬥 嘆人間從此惜年少

生計九流 家徒四壁 問天意何時縱斯文

自嘲

壹分輕薄二分狂,

牢落風塵唱別腔.

案頭每喜詞放誕,

鏡裏常悲鬢如霜.

亦有薄才難致用,

可憐厚顏為稻梁.

折盡野梅三千樹,

墟裏寒煙暮蒼蒼

自嘲

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壹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 嘲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誌戲功名,海鬥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壹些讓人感到難堪的事。“自嘲”,可使人擺脫窘迫和尷尬,已成為現代人平息風波、平衡自我的良藥。在這方面,前人的自嘲詩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範例。

借自嘲以解圍

古代有位書生叫詹義,他 73 歲才考中秀才,不久就來了壹位媒人給他提親。尷尬的他自嘲道:“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壹青衫。逢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巧用數字加減,使媒人會心壹笑,轉身離去。

借自嘲以寬慰

面對社會貧富不均,差別懸殊,人們心理難免失衡。唐人王梵誌就通過自嘲解決了心理矛盾:“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語言通俗,幽默詼諧,令人忍俊不禁。

借自嘲以諷人

元朝鄭廣曾經是個海寇,受招安做了官,同郡僚屬很是瞧不起他。壹日眾官論詩時,他上前吟道:“鄭廣有詩上眾官,文武看來總壹般。眾官做官卻做賊,鄭廣做賊卻做官。”自認盜賊,率直可愛,極盡揶揄,譏諷有力。

借自嘲以解愁

相傳湖南某秀才過年時在古廟裏躲債,他自嘲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無錢去買又無賒。思量只好將身賣,問遍長沙不要爺!”困境中以詩求樂,既是含淚的苦笑,又不乏“留得青山在”的寬心。

借自嘲以改錯

明人沈石田收到友人送來的壹盒禮物,信中說:“送上琵琶請笑納。”打開壹看,卻是枇杷。沈幽默地回信說:“承惠‘琵琶',開奩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他的友人很不好意思,自嘲道:“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直接承認“當年識字差”,恐怕比遮遮掩掩要好得多。

借自嘲以明誌

魯迅先生有壹首著名的《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壹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自嘲中顯示愛憎鮮明的立場和偉大的人格。

人生難免會遇到尷尬、難堪、挫折和困難,此時不要消沈,不要忌諱,要適當學會自己調侃自己,通過自我貶抑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從而使自己心理達到壹種高層次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