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男,漢族,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
1974年育成第壹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1975年研制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壹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
1995年研制成功兩系雜交水稻。同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
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壹期目標。
2004年提前壹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
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
壹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於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壹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壹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壹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壹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