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洪水的詩句有:
1、浚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佚名《商頌·長發》
2、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李白《公無渡河》
3、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壹怒也。——李朝威《柳毅傳》
4、地籟風聲急,天津雲色愁。悠然萬頃滿,俄爾百川浮。 ——孔德紹《王澤嶺遭洪水》
5、佳人但莫吹參差,正憐月色生酒卮。 ——皎然《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
6、桃李子,洪水繞楊山。 ——佚名《唐受命讖》
7、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佚名《勸進疏引讖》
8、天津橋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佚名《洛城五鳳樓中歌》
9、吾觀天之意,未必洪水割。——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壹百韻》
10、遇荒年,每常見。就中今年,洪水皆淹偏。——靜端《蘇幕遮》
11、肢銷洪水腦,棱聳梵天眉。——陸龜蒙《奉和襲美古杉三十韻》
12、壹郡皆傳此廟靈,廟前松桂古今青。山曾堯代浮洪水,。——韋莊《耒陽縣浮山神廟》
13、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李白
14、近輔餘英山,洪水中夜發。狼藉徹旬雨,拔地殊飄忽。滔天肆奔迸,變幻起崷崒。——董嗣杲
15、今歲洪水割,懷襄頗不異。巨浪落高崖,排蹙萬石墜。周原昔禋禋,壹朝化磧地。——歸有光
2.形容“大水”的古詩詞有哪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吟》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壹》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抗洪”的詩詞有哪些1.《王澤嶺遭洪水》
唐代:孔德紹
地籟風聲急,天津雲色愁。悠然萬頃滿,俄爾百川浮。
還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驚濤遙起鷺,回岸不分牛。
徒知懷趙景,終是倦陽侯。木梗誠無托,蘆灰豈暇求。
思得乘槎便,蕭然河漢遊。
2.《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
唐代:皎然
佳人但莫吹參差,正憐月色生酒卮。
山公取醉不關我,為愛尊前白鷺鶿。
3.《蘇幕遮》
宋代:凈端
遇荒年,每常見。就中今年,洪水皆淹偏。
父母分離無可戀。幸望豪民,救取壯家漢。
最堪傷,何忍見。古寺禪林,翻作悲田院。
日夜燒香頻,禱告皇天,救護開方便。
4.《耒陽縣浮山神廟》
唐代:韋莊
壹郡皆傳此廟靈,廟前松桂古今青。山曾堯代浮洪水,
地有唐臣奠綠醽。繞坐香風吹寶蓋,傍檐煙雨濕巖扃。
為霖自可成農歲,何用興師遠伐邢。
5.《商頌·長發》
先秦:佚名
浚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既發。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
洪水解釋
1.洪水壹詞本義即"***水"。"***"意為"壹起"、"壹同","水"指"水流"、"河流"。"***水"意為"多條水流匯合在壹起"。因古代文字書寫不方便,能省則省,故"洪水"可省寫作"***水"。口語因漢語喜好偶音步的傾向而加壹水字說成"洪水"。
2.大水。多指因大雨或融雪等引起暴漲的水流,常能造成災害。《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唐《隋唐嘉話》卷上:" 隋文帝夢洪水沒城,意惡之,乃移都 大興 。" 元 《日聞錄》:" 餘杭 武康 山中,壹時洪水泛漲,山石崩裂數十餘處。
4.關於洪水災難的文言文有那些《淮南子·覽冥訓》曰:“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5.關於水的詩句帶水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白居易) 水心如鏡面,千裏無纖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唐·王維)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宋·蘇軾)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宋·樓鑰)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明·羅貫中) 所謂伊人,在水壹方。
(《詩經?蒹葭》)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裏:《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帶水的成語 不避水火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悲歌易水 冰寒於水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冰清水冷 杯水車薪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杯水粒粟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杯水輿薪 背水壹戰 杯水之敬 杯水之謝 不通水火 不習水土 不習水土 抽刀斷水 餐風宿水 春風沂水 乘高決水 盛水不漏 尺山寸水 出水芙蓉 重山復水 趁水和泥 車水馬龍 出山泉水 乘順水船 殘山剩水 楚水吳山 啜菽飲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裁雲剪水 撮鹽入水 吹皺壹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羼 滴水不漏 點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成河 大水沖了龍王廟 滴水穿石 鬥水活鱗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滴水難消 登山涉水 帶水拖泥 鬥升之水 簟紋如水 大禹治水 風門水口 風起水湧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範水模山 覆水難收 飯蔬飲水 風行水上 滾瓜流水 高山流水 觀山玩水 歸之若水 黃塵清水 涸鮒得水 火耕水耨 火耕水種 黃河水清 火熱水深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犯井水 海水不可鬥量 洪水橫流 畫水鏤冰 混水撈魚 洪水猛獸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海水難量 海水群飛 海水桑田 黃湯淡水 黃湯辣水 河同水密 涸魚得水 交淡若水 鏡花水月 兼葭秋水 蛟龍得水 蛟龍戲水 救民水火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樣不能相容。
遠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緩慢的救助不能解決眼前的急難。 遇水疊橋 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
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魚水深情 象魚兒離不開水那樣,關系密切,感情深厚。
壹尺水翻騰做壹丈波 比喻說話誇大之極。 壹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比喻說話誇大之極。
同“壹尺水翻騰做壹丈波”。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同“心如止水”。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比喻沒有根據的事物。
聽風聽水 形容善於賞玩自然景色。 水中著鹽 比喻不著痕跡。
似水如魚 像魚和水壹樣不能離開。形容關系密切,不可分離。
多指男女情人。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比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泄不通 匯:排泄。
象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密。
同“水泄不通”。 水流濕,火就燥 水向濕處流,火往幹處燒。
指物之氣質類似必相感應。後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水激則旱,矢激則遠 水流矢飛,受阻則勁悍而去遠。旱,通“悍”。
比喻因禍致福。 勢如水火 形容雙方就像水火壹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若涉淵水 比喻處境艱險。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石投水 象石頭投入水裏就沈沒壹樣。
比喻互相合得來。 清水無大魚 指待人處事不能求全責備。
秋水盈盈 形容眼神飽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買臣覆水 覆:潑。比喻事成定局,無法挽回。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冷水澆頭 冷水從背上澆下來。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擊或刺激,思想為之壹震或希望為之幻滅。
同“冷水澆背”。 江水不犯河水 比喻彼此互不相幹,沒有關系。
畫水鏤冰 在水上作畫,在冰上雕刻。比喻勞而無功。
涸鮒得水 比喻絕處逢生,有所憑借。同“涸魚得水”。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幹犯。 風門水口 指要沖。
登山涉水 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盛水不漏 比喻說理嚴密。 不習水土 不能適應某個地方的氣侯、飲食等。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大水淹了龍王廟 系統中不存在“大水淹了龍王廟”,如果您樂意提供該成語,請點擊這裏提交,謝謝! 酌水知源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舟水之喻 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
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重山復水 指山巒重疊,水流盤曲。
沾泥帶水 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辦事不幹脆。 雲心水性 指女子作風輕浮,愛情不專壹。
遠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遠水不救近火 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
6.古人形容好水的句子壹、水的句子:
1.所謂伊人,在水壹方。(《詩經?蒹葭》)
2.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裏:《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1.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二、水的詞語和成語
冰寒於水 不服水土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杯水車薪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背水壹戰 不通水火
抽刀斷水 春風沂水 出水芙蓉 車水馬龍 出山泉水
殘山剩水 啜菽飲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吹皺壹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鬥升之水 簟紋如水 風起水湧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覆水難收 風行水上 高山流水 火耕水耨
黃河水清 河水不洗船 洪水橫流 洪水猛獸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海水群飛 交淡若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鏡花水月
蛟龍得水 救民於水火 井水不犯河水 積水成淵 近水樓臺
近水樓臺先得月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流年似水
廉泉讓水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流水朝宗 流水落花 綠水青山
流水桃花 流水無情 木本水源 牛不喝水強按頭 逆水行舟
潑冷水 萍水相逢 清塵濁水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情深潭水 千山萬水 秋水伊人 蜻蜓點水 清湯寡水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弱水之隔 如魚得水
拖人下水 山長水遠 水底撈針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晶燈籠
水盡鵝飛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水陸畢陳 水落歸槽 水落石出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磨工夫 水木清華 山明水秀
水米無交 山窮水盡 山清水秀 水清無魚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十日壹水,五日壹石 菽水承歡 剩水殘山 水深火熱
似水流年 撒水拿魚 順水人情 水色山光 順水推舟
山水相連 水土不服 雙瞳剪水 水天壹色 水泄不通
水秀山明 水性楊花 水漲船高 水中撈月 水至清則無魚
桃花潭水 湯裏來,水裏去 拖泥帶水 望穿秋水 汙泥濁水
萬水千山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問諸水濱 懸河瀉水 細水長流
行雲流水 壹敗如水 壹尺水十丈波 魚大水小 盂方水方
壹口吸盡西江水 壹清如水 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不解近渴 飲水啜菽
以水濟水 以水救水 飲水曲肱 飲水思源 以石投水
以水投水 遊山玩水 樂山樂水 源頭活水 壹潭死水
壹碗水端平 壹衣帶水 盈盈壹水 走花溜水 竹籃打水
置水之情
7.古代大洪水的傳說有哪些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古代大洪水的傳說。
在中國,有關古代大洪水的傳說是這樣的:在堯舜時期,天下洪水滔滔,到處是壹片汪洋。洪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重的災難。
於是,舜帝就命令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治水辦法不當,壹味地去塞呀、堵呀,結果越治洪水越厲害,受到舜的嚴厲制裁,丟了腦袋。
接著舜帝又起用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壹改堵塞的被動辦法,而用疏呀、導呀的方式,也就是說,哪裏有洪水,就在哪裏挖壹條溝,把洪水排掉。
用的力量比鯀要少得多,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據說,大禹治水13年,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都沒有回家看看。
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推動了生產的發展,自己也當上了部落的首領。在西方,有關大洪水的傳說記載在《聖經》裏。
在《聖經·創世記》中寫道:“此事發生在2月17日,這壹天,巨大的深淵之源全部沖決,天窗大開,大雨40天40夜澆註到大地上。”原來,當上帝創造了萬物和人以後,由於人不按上帝的旨意行事,造了不少罪孽,上帝非常憤怒,為了懲罰世人,準備天降大水,把人類全部淹掉。
可是,人世間有壹位善人諾亞,上帝就把大洪水的消息告訴了他。這位善人造了壹個方舟,稱諾亞方舟。
他和他的家人乘著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擱淺在高山上。為了探知洪水是否已經退去,諾亞連續放飛了3次鴿子。
等到第三次,鴿子從遠方銜來壹枝翠綠色的橄欖枝,諾亞知道大水確實已經過去。據說,這位大善人靠著這只方舟,逃脫了這場世界性大劫難。
今天的人類就是這位善人傳下來的。在古巴比倫也有類似的傳說。
人們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的蘇美爾泥版文書中,找到關於大洪水的如下記載:“早晨,雨越下越大。我親眼看見,夜裏大粒的雨點就密集起來。
我擡頭凝視天空,其恐怖程度簡直無法形容……第壹天南風以可怕的速度刮著,人們都以為戰爭開始了,爭先恐後地逃到山裏,什麽人都不顧,拼命逃跑。” 在印度,大洪水傳說記載在《摩奴法典》裏。
據說有壹位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沐浴,無意中救下壹條正被大魚追趕的小魚。他把這條小魚帶回家,放到水池裏養大,又送回恒河裏。
小魚告訴他,今夏洪水泛濫,將毀滅壹切生物,讓摩奴做好準備。洪水泛濫時,小魚又拖著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
此後,摩奴的子孫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在中國西南各少數民族中,在美洲130多個印第安部落中,同樣也有類似的傳說。
難道上述各民族中關於大洪水的傳說純系民間傳說,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嗎?它們之間有沒有壹定的聯系呢?在這麽多民族世代流傳的傳說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大洪水,這難道是巧合嗎?人們是否可以透過傳說的“外衣”,去發掘壹下其間合理的內核呢?我以為,這其中確有壹些問題可以探討。現在我們來做壹個簡單的分析,看看東西方的傳說有什麽異同。
不同點,可能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東方的中國,對於自然界的態度,壹直是比較積極的,相信只要經過人的努力,自然災害是可以防治的。
於是就產生了上面所說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西方,宿命思想比較嚴重,以為自然災害是上帝強加在人類頭上的,除了利用“諾亞方舟”死裏逃生以外別無其他辦法。
相同點對於我們更有意義。第壹,大洪水發生的時間大體相同,都發生在人類文明的初期,距今大約在七八千年以前;第二,大洪水是人類發展的分水嶺,洪水過後,人類開始了新發展。
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則傳說發生的地點。中國大禹治水的傳說大約發生在中國黃河流域,而西方的傳說,大約發生在西亞的兩河流域。
不管是黃河也好,還是兩河流域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也好,都有發生洪水的可能。問題是那時的洪水何以能夠造成那麽大的災難,以至於幾千年以後在人們口頭上還流傳著關於大洪水的傳說呢?我們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樣形成的”那篇文章裏提到,目前世界正處在第四紀冰期中最後壹個冰期後的間冰期。
這個間冰期開始於1萬年以前,從冰期到間冰期,氣候有壹個從寒冷到溫暖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發生特大洪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由於氣溫的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開始大量融化,融水進入河流,必然會形成洪水。其洪水規模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的。
可惜當時的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不能把那時的情景記錄下來,只能靠口頭語言代代相傳,最後形成流傳至今的上面提到的有關大洪水的種種民間傳說。到了距今8000年到3000年間,世界氣候變得更加溫暖,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降水也比今天要多。
科學家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氣候適宜期。這個氣候溫和、雨量較多的時期,也是人類高速發展的時期。
在中國的黃河流域,人類學會了農耕和家畜的飼養。出現了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為代表的兩大文化系列。
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最為繁盛的遠古時期之壹。在兩河流域,曾經繁榮壹時的巴比倫文明也使世界矚目。
第四紀期間,冰期與間冰期相互交替出現,使人類從森林走到平原,經受了多變環境的鍛煉,能力與智慧得到提高,特別是那次大洪水過後,人類發展歷史出現明顯的轉折,並開始大踏步前進。上述意見只是壹家之言,也並不壹定能被。
8.關於水的勵誌詩句1、柔軟的雨水可以滴穿堅硬的大理石。
2、自然界的壹切事物中,唯有水最珍貴。
3、洪水可以從涓滴的細流中發生。
4、水心如鏡面,千裏無纖毫。
5、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6、水,萬物之本源也。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8、兵來將擋,水來土囤。
9、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10、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
11、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2、水,是生命的最初,也是生命的最後。
13、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1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1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