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思維導圖讀詩詞 《贈劉景文》

思維導圖讀詩詞 《贈劉景文》

寫在前面的話:

做為壹名媽媽,希望能夠以更直觀、好玩的方式,帶孩子走進詩詞的世界。

所以導圖大體原則上是自己根據理解後,搜羅圖片做為參考,繪制而成。

贈劉景文 北宋 蘇軾

詩詞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最是 壹作:正是)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詩詞大意

荷花雕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

壹年中最好的景致妳壹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詳細註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雕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雕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後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壹定要記住。

正是:壹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作詩背景

深秋的壹天,蘇軾和朋友們在聚會,劉景文也來了。當時的劉景文已經58歲了,還是沒有得到重用,他的才華沒有地方施展。蘇軾喝著酒,有感而發,就寫了這首詩送給劉景文,所以題目《贈劉景文》。蘇軾想用這首詩鼓勵劉景文,妳雖然年紀不小了,都過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勸劉景文不要泄氣,妳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只要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カ不懈,就壹定會迎來收獲的季節。

導圖思路

其實如果用水彩顏料畫更為適宜,鑒於工具有限,並且便於保存,仍舊使用了馬克筆。

中心圖

把四句詩詞對應的圖畫感壹壹畫出來,並按照詩詞的每壹句布局整體畫面,幫助記憶。

(按分支順序解釋整體圖案)

右上:已經盛開過後的荷塘,百度了些圖片,簡單畫慘敗、枯萎了的荷葉池塘。

右下:盛開後的菊花,和荷塘壹樣采用了棕色的馬克筆,表示已經不在盛開的時節。與詩詞創作的秋末冬初相呼應。

左下:因為詩詞中有“君”這樣的稱呼,所以畫了壹個古裝男子,過去男子服飾顏色也不是很艷麗,仍舊采用褐色系著色。

左上:表達橙黃橘綠的景象,畫了壹棵有橙色(已成熟)、綠色(未成熟)的橘樹。

最後,荷塘用藍色表示水,雖然季節在秋末冬初,為了中心圖能吸睛的原則,將草地著色為熒光綠,並畫了些落葉為呼應。

分支(壹級,二級)

*按順時針解讀,以四句詩詞順序壹壹展開

詩句前兩個字作為壹級分支,後面兩個字/三個字 拆解

小圖標

荷葉:表達擎雨蓋,因為聯想到了雨傘,和荷花相呼應

拳頭:表達壹種力量的感覺,因為在這個季節中,花雖然已慘敗雕零,但是花枝還留著,在冷冷的季節中保持豎立不倒,這是大自然界的壹種力量。

U盤:(畫的有點小)鑒於作者那份希望劉景文記住的心情和當時的場景,由於“記憶”是壹個非常抽象的詞語,但是生活中U盤用來存儲數據,這個是孩子可以接觸到了。以這個物品對詞語的理解做了壹個轉換。

Time時鐘,很多孩子已經有了英語啟蒙的積累,時鐘表達了時間的意思。當然家長最好選擇就是秋末冬初的季節跟孩子壹起閱讀這首詩,那就更完美了,因為孩子能很好的感知這樣的季節,溫度也好,情愫也罷。誰讓自古多秋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