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中的反諷 英美新批評

詩歌中的反諷 英美新批評

歌反映人生、表現感情,壹般不采用直敘、直言的方式,而追求暗示性和間接效果,以便造成言外之意,韻外之致。反諷,就是這樣壹種重要的表現手段。請看北島的《履歷》:

當天地翻轉過來

我被倒掛在

壹顆墩布似的老樹上

眺望

說的反話,表達的是正題,以顛倒的語言表達了新人的歷史反思。這就是詩歌的反諷。

反諷,是西方新批評派的壹個術語。這個詞源於希臘文eironia,意思是指希臘戲劇中的壹種角色類型,他在自以為高明的人面前假裝無知,盡說傻話,但最後證明傻話是真理,使高明者大出洋相。說的是壹種話,意思另有所指,這種性質運用到詩歌中,就是“通常互相幹攏、沖擊、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詩人手中結合成壹個穩定的平衡狀態”(瑞恰慈),正與反構成詩歌表現的張力。所言非所指,言此而意彼,顯示了詩歌反諷的基本格局和效能。

反諷在詩歌中之所以有趣和有力,就在於它表達得微妙,不那麽直白淺露,而使讀者思而得之。反諷的意會是由於詩人與讀者之向達成壹種特殊的諒解和默契。這樣在潛在的交流與溝通中,就必然增強詩歌的審美效應和啟示力量。例如,埃·叠文森的《心啊,讓我們忘掉他》:

心啊,讓我們忘掉他!

妳和我,在今宵!

妳可以忘掉他的溫存,

我可以把他的風采忘掉,

待妳做好準備,告訴我,

我馬上開始!

快呀,妳如果落後,

我又會把他想起。

明明是不能將他忘掉,卻偏偏說:“讓我們忘掉他”,說的字面意義和實際意味之間,互相對立,口是心非。這裏的深層轉換是:不能忘掉——想要忘掉——又忘掉不了。這就造成了思緒予盾的自嘲效果,使這首詩憑添了無限的藝術魅力。

反諷的類型很多,從語方表現層面上分,至少有矛盾話語、悖論、佯謬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