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家國,不怕犧牲和身先士卒的精神品質。
1、在英軍大舉進攻之際,陳化成把官兵召集到壹起,嚴肅地說:“我從軍幾十年,出生入死,難以數計。人生在世,總有壹死,為國捐軀,死了也值得。陳化成有以國家為先,不計個人得失,隨時為國家獻出生命的氣概。
2、陳化成拔出佩刀,帶領士兵與爬上炮臺的敵人肉搏。搏鬥中陳化成多處負傷,鮮血染紅了戰袍。他跌倒了又掙紮著站起來,揮著戰刀,怒吼著向敵人砍去。戰場之上,陳化成作戰勇猛,悍不畏死,這是壹種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3、陳化成親自上前開炮,把沖在最前面的壹艘敵艦打沈。炮戰連續進行了2個多小時,***擊沈、擊傷敵艦4艘,打死、打傷侵略者300多人。陳化成身先士卒,親自向敵人開炮,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擴展資料:
《陳化成血戰吳淞口》壹文講述了陳化成在鴉片戰爭時期保衛吳淞(今屬上海市寶山區),與英國侵略軍力戰,英勇犧牲殉國的故事。全文氣勢澎湃,語言簡短有力,表現和刻畫了人物奮勇殺敵的場景。
戰鬥經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六日,英國侵略者以大小船只百余艘,陸軍萬余人,全力進攻吳淞要塞。六十七年的老將陳化成壹直出帳揮旗發炮,與侵略軍對擊。在兩江總督牛鑒的議和主張,誓與陣地***存亡後,陳化成帶領親兵數十人,堅定守衛孤立無援的西炮臺陣地。
他馳塘督戰,炮兵缺處,則親點火藥,連開數十門。還堅持指揮擡槍隊、鳥槍隊,向登岸侵略軍射擊。登陸英軍大隊擁至,陳化成身中7處受傷,最終英勇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與陣地***存亡。同時犧牲的,有提標中營守備韋印福等官兵八十余人。
1992年原清代乾隆12年所建寶山孔廟大成殿,改建成為陳化成紀念館。展品展現陳化成少年從軍、歷著戰功、誓死抗英、壯烈殉國等章節,大致勾畫其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