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的掌握之語氣的魅力
語氣就是說話的口氣,就是語句在思想感情處於運動狀態下的聲音形式。有聲語言的魅力主要體現在復雜鮮活的語氣上。
壹、語氣的表達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1、語氣的感 *** 彩和分量,這是語氣的靈魂;
2、是語氣的聲音形式,這是語氣的形象;
在靈魂的支配下,形象發生姿態萬千的變化。
語氣的感 *** 彩是指語句中包含的態度傾向和感情情緒。態度和傾向是建立在判斷和分析墓礎上的贊成、反對、歌頌、抨擊、贊揚、批判等等;
感情的分量就是程度、分寸、火候。
語氣的感 *** 彩和分量的綜合形成稿件的基調。
在稿件的基調和目的的統領之下,不同語句自身的語氣,按照壹定的聯絡融合、貫穿在壹起,成為壹個有機的、和諧的整體,最終體現基調,實現目的。
二、語氣的感 *** 彩和分量四個原則。語氣的感 *** 彩和分量的確定,從巨集觀和***性的方面講,要符合四個原則:
1符合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精粹和積極的精神理念;
3.符合真、善、美的標準;
4.符合大眾傳播的基本規律和要求。
語氣的感 *** 彩和分量具體操作方法:
***1***精心、細致、周到的理解和感受文字的思想感情、內涵和意圖;
***2***把文章和個人的特點、風格統壹起來,協調把握。
***3***將個人的真實情感、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特點融入到文章中,唯此,朗誦作品才有自己的特色、個性。
四、語氣的聲音形式問題。
對語氣的感 *** 彩、分量的分析和把握基礎上,還要進行感受的積累和醞釀階段,形成蓄勢待發之勢,最後通過聲音形式表達出來。
語氣包括三個要素:氣息、聲音和口腔狀態。
1、氣息是發聲的動力,它來自思想感情的運動。思想感情的運動導致氣息的運動,氣息的運動使聲音形式發生變化。
2、聲音是音色、音高、音強和音長的綜合。此四者通常是協同發生改變,它們的變化也會導致聲音形式的變化。
3、口腔狀態指在思想感情的要求下,因吐字歸音而導致的口腔的松緊、開閉等變化狀態。
此三個要素中的壹個發生改變,聲音形式都會起變化,而往往是在三者配合下***同作用於語氣的聲音形式。
復雜鮮活的語氣是體現有聲語言的魅力的主要因素。
朗讀的技巧 ***壹***心理的真切感受訓練
1.邏輯感受的運用
作品的邏輯關系主要指文章結構的安排和構思。把握文章邏輯關系,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段落之間的層遞關系,看看文章是如何開展的。
***2***句群之間的關系,如並列、遞進、因果轉折等,主要從虛詞上入手。
***3***實詞的運用,尤其是主要動詞。
***4***修辭方法的運用。
2.形象感受的運用
作品中的形象指任務、事件、景物等。這些鮮活的形象不斷地 *** 著我們的感觀。朗讀時,就需要調動起這些形象客體去感染聽眾,達到朗讀的目的。
3.情感感受的作用
朗讀時要抓住作品的感情線索,確定朗讀時的感情基調,還要引起聽眾的感情***鳴,這“三情”統壹壹致,就是成功的朗讀。
***二***語言的表達技巧訓練
1.停連
停連是指朗讀語流中聲音的暫時休止和接續,可以說它是有聲語言表達中的標點符號。壹方面,停連是作品內容、情感表達的需要,在適當的地方利用停連,造成聲音的暫時間歇和延讀,幫助聽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內容。另壹方面,它也是朗讀者生理上的需要。
***1*** 停連的分類
停連可以分為語法停聯和強調停連兩類:
①語法停連
語法停連是反映詞句間的語法關系,顯示語法結構的停連。例如:
親愛的爸爸媽媽:/歡迎您!
親愛的爸爸:/媽媽歡迎您!
親愛的:/爸爸媽媽歡迎您!
可見,停連的位置不同,顯示的語法關系和結構也不相同。語法停連可分為兩種:
壹是句逗停連。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口語中則用停頓來表示,其停頓時間的長短,壹般由標點的型別決定。常用的標點符號停頓時間大致是:句號、問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例如:
山是墨壹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光,從山頂上,順著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壹只瀉到江面。……
標點符號雖是停頓的重要標誌,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語意的表達和語氣的需要靈活處理。***斜豎線的多少表示停連時間的長短***
二是語組停連。
語組停連是指在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按照詞語法關系所作的停頓。語組停頓比句逗停頓的時間要短些。壹般說來,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修飾成分與中心語之間,都可以有停頓。例如:
/海/翻了個身似的/潑天的/大雨,將要/洗幹凈/太陽上的/白翳。
夕陽/把水面/映得/通紅,把天空/也染成/萬道影霞。
②強調停連
強調停連是為了突出某種事物或表達某種特殊感情所作的停連。它不受語法停連的限制,而是依據表情達意的需要來決定停連的位置和時間。它可表示某種特殊的語意,還可顯現出它前後連線部分的某種特殊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類:
壹是表現語句中的區分關系:
伊/伏在地上;車夫/便也立住腳。他/對於/我,漸漸又幾乎變成了壹種威壓……
在“伊”和“車夫”後面略有壹頓挫,人物關系、動作更為明了,如在眼前。
二是表現語句中的呼應關系
在這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表示連線***
這裏“烏雲聽出了”是呼,後面三個短語“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勝利的信心”是應。在“聽出了”後面要停頓明確,是後面三個短語之間要緊湊,如果機械的按標點符號停頓,便成為: 在這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這樣朗讀就破壞了句子內部的對應關系,造成語義不清。
三是表現語句中的並列關系
用它/搭過蓬帳,用它/打過梭標,用它/當缶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與吹火筒。
這壹句話有四個並列短句,可以在“用它”之後略壹停頓,顯示出它的並列感。特別是第三個短句:用它/當缶盛過水,當碗蒸過飯,中間要連起來,不能按標點停頓,否則就形成了五個短句,使語意散亂。
四是表現句中的轉換關系:
我便對他說:“沒有什麽的。走妳的罷!
車夫毫不理會,—或者並沒有聽到,
卻放下車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來,攙著臂膊立定……
在作品中,語句並不都是平鋪直敘的,隨著內容、情節的發展,在語句之間往往會形成語意的變化、感情的反差,上舉兩句之間的轉換性停頓,就把“我”的無所謂和“車夫”的關註形成壹種強烈的對比。
***2***停連的方法
從語句的停連和連續來看,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壹是落停:即停頓時間相對較長,句尾聲音順勢而落,聲止氣也盡。這種停頓多用在壹個相對完整的意思講完之後,句逗停頓中多用在句號、問號、感嘆號處。
二是揚停:即停頓時間相對較短,停之前聲音稍上揚或持平,聲雖止但氣未盡,壹聽便知是才說了半句話,還有下文。多用在壹個意思還未說完,而中間又需要停頓之處。句逗停頓多用在分號、逗號、頓號處。
三是直連:即順勢而下,連線迅速,不露連線的痕跡。多用於內容聯絡緊密,持續抒發感情的地方。壹般與揚停配合使用。
四是曲連:即在連線處有壹定空隙,但又連環相接,迂回向前。多用於既要連線,又要有所區分處,常與落停配合使用。
請看下例:
梅雨潭是壹個瀑布潭。仙巖有三個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擡起頭,/鑲在兩條溼溼的黑邊裏的,/壹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為落停、/為揚停、 為曲連、—為直連***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讀時為了突出主題、表達思想、抒 *** 感而對於句中的某些詞語加以突出強調的音,它是體現語句內容的重要手段。在朗讀中,重音位置不同,語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
我知道妳愛看小說。***別以為我不知道***
我知道妳愛看小說。***愛不愛看詩歌我不知道***
***1***重音的分類:
重音可分為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類。
①語法重音
語法重音是由語句的結構自然表現出來的重音,有規律可循。位置也比較固定。如壹般在語句中,謂語、中心語的修飾成分,疑問代詞和揭示代詞都是語法重音。例如: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著,浮憩著。***謂語***
我心裏,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定語***
這就是我—壹個 *** 員的自白。***指示代詞***
②強調重音
強調重音是為了突出表達某種思想感情而把語句中的某些詞語加以強調的音,又叫“邏輯重音”。強調重音沒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據表意的內容和需要來確定的。
壹是突出話語重點,能表明語意內容的詞句。
二是表示對比、並列、照應和遞進等關系的詞句。
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壹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
三是表達某種強烈感情的詞句。
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
四是比喻性的詞句。
會場裏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2***重音的表現方法
重音的表現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以下三種情況:
壹是加強音量。既有意識地把某些詞語讀的重壹些,響壹些,使音量增強。
這時候,他用力把我往上壹頂,壹下子,把我甩在壹邊,大聲說:“快離開我,咱們兩個不能都犧牲!……要……要記住革命!”
二是拖長音節。既有意將音節拖長壹些,用延長音節的辦法使重音突出。
太陽像負者什麽重擔似的,慢慢兒,壹縱壹縱的使勁向上升。
三是重音輕讀。表現重音,不壹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時用減輕音量的方法,,將重音低沈地輕輕吐出,效果反而會更好。壹般在表達極為復雜而細膩的感情時,多用這種方法。
風壹吹,蘆花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的飛了起來。
我忍著笑,輕輕走過來。
四是停頓強調。在要強調的詞後面做壹短暫的停頓。
再見了,親人!我的心永遠/和妳們在壹起
3.語勢
語勢指朗讀時聲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變化形式,它是通過控制聲帶的松緊來實現的。語調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稱為“揚”,語調先平後降,低沈持重,成為“抑”;語調缺少變化,平緩舒展,稱為“平”;語調升降頻繁,起伏不定,稱為“曲”。
當年毛委員和朱軍長帶領隊伍下山去挑糧食,不就是用這樣的扁擔嗎? ***上揚調,表示疑問***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降抑調,表示肯定***
我家的後面有壹個很大的花園,相傳叫百草園。→***平直調,敘述、說明***
這真是所謂“妳不說我還明白,妳越說我越糊塗了”……→***曲折調,揶揄語氣***
4.節奏
節奏是指朗讀過程中由聲音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而形成的回環往復的形式。常見的節奏型別大體有:
***1***輕快型
這種節奏語速較快,多揚少抑,多輕少重,聲輕不著力,詞語密度大,有時有跳越感。多用來描繪歡快、詼諧的情誌。例如:
我愛看天上的壹片雲,那片白白的、會變的雲。瞧它壹會兒變成只小黃狗,搖著尾巴,追著太陽跑;壹會兒變成只小灰羊,在草原上撒歡兒跳高。
***2***沈穩型
這種節奏語勢沈緩,多抑少揚,多重少輕,音強而著力,詞語密度疏,常用來表現莊重,肅穆的氣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例如:
靈車隊,萬眾心相隨。哭別總理心欲碎,八億神州淚紛飛。紅旗低垂,新華門前灑滿淚。日理萬機的總理啊,您今晚幾時回?
***3***舒緩型
這種節奏語速較緩,語勢較平穩,聲音輕柔而不著力,常常用來描繪幽靜的場面和美麗的景色,也可以表現舒展的情懷。例如:
大海上壹片靜寂。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朦朦朧朧欲睡似的。在平靜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劈開了壹款狹長的明亮的雲汀,閃閃地顫動著,銀鱗壹般。
***4***強疾型
這種節奏語速較快,多揚少抑,聲音強勁而有力,常用來表現緊張急迫的情形和抒發激越的情懷。例如: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的飛翔。
壹會兒翅膀碰著波浪,壹會兒箭壹般地直沖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勇敢的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歡樂。
以上四種節奏型別,只是大體的分類,每壹種還可以再分小類,不再壹壹列舉。在實際的朗讀過程中,壹篇作品的節奏不壹定是單壹的,往往隨著內容情節的變化,節奏也會相應發生改變。因此在朗讀過程中,節奏必須因文而異,切忌死板單壹,壹統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