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陳師道的七夕詩詞《菩薩蠻·七夕》鑒賞

陳師道的七夕詩詞《菩薩蠻·七夕》鑒賞

#詩詞鑒賞# 導語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壹,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下面就和 無 壹起來了解下陳師道的七夕詩詞《菩薩蠻·七夕》,歡迎鑒賞!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壹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裏山。

 鑒賞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壹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蕓《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壹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壹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壹年壹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壹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壹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壹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托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梁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梁圖畫雲,錦色懸殊眾,衣香遙出群。”這裏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誌》:“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壹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裏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沈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裏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壹種夾雜著欽羨和惆悵的復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擴展閱讀:陳師道個人簡介

 陳師道出身於仕宦家庭,祖父陳洎,官至三司鹽鐵副使,贈工部侍郎;父親陳琪,官至國子博士通判絳州。到陳師道時,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狀》雲:“先君以家貲讓群弟蓄孤振窮,欲死恤終。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貧,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養,人以為憂,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貧。”

 陳師道早年娶郭概之女為妻,迫於生計,妻女皆在嶽父家就食。16歲時從師曾鞏。當時朝廷用王安石經義之學以取士,陳師道不以為然,不去應試。元豐四年(1081),曾鞏奉命修本朝史,薦陳師道為屬員,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學博士正錄薦師道為學錄,他推辭不就。當時的執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觀致意,讓陳師道往見,準備加以薦舉,他卻回答:“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於王公。”(《與少遊書》),拒不謁見。

 元祐二年(1087),當時任翰林學士的蘇軾與傅堯俞、孫覺等推薦他任徐州州學教授。四年,蘇軾出任杭州太守,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陳師道到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復職,調潁州教授。當時蘇軾任潁州太守,希望收他為弟子。陳師道以“向來壹瓣香,敬為曾南豐”,婉言推辭。但蘇軾不以為忤,仍然對他加以指導。紹聖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為蘇軾余黨,罷職回家。他家境貧寒,但仍專力寫作,欲以詩文傳於後世。元符三年(1100),復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書省正字,未上任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