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狄更生 作品的藝術特色,文學風格

狄更生 作品的藝術特色,文學風格

狄更生(Emily Dickinson)詩選

狄更生(1830-1886),20歲開始寫詩,早期的詩大都已散失。1858年後閉門不出,70年代後幾乎不出房門,文學史上稱她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獨中埋頭寫詩,留下詩稿 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 7首詩被朋友從她的信件中抄錄出發表。她的詩在形式上富於獨創性,大多使用17世紀英國宗教聖歌作者艾薩克·沃茨的傳統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許多變化,例如在詩句中使用許多短破折號,既可代替標點,又使正常的抑揚格音步節奏產生突兀的起伏跳動。她的詩大多押半韻。狄更生於1886年 5月15日逝世。她的親友曾選編她的遺詩,於19世紀末印出 3集,但逐漸為人忘卻。直到美國現代詩興起,她才作為現代詩的先驅者得到熱烈歡迎,對她的研究成了美國現代文學批評中的熱門。

隨附詩幾首:

夏之逃逸

不知不覺地,有如憂傷,

夏日竟然消逝了,

如此地難以覺察,簡直

不像是有意潛逃。

向晚的微光很早便開始,

沈澱出壹片寂靜,

不然便是消瘦的四野

將下午深深幽禁。

黃昏比往日來得更早,

清晨的光彩已陌生——

壹種拘禮而惱人的風度,

像即欲離開的客人。

就像如此,也不用翅膀,

也不勞小舟相送,

我們的夏日輕逸地逃去,

沒入了美的境中。

余光中譯

--------------------------------------------------------------------------------

蟲鳴

在夏日眾禽的啁啾之外,

淒楚地起自草底,

有壹個較小的國度舉行

它那寧靜的贊禮。

我看不見有任何儀式,

禱詞是如此舒緩,

它要變成壹種沈思的風俗,

擴大了寂寞之感。

日午時最感到了古意悠揚,

當八月焚燒了殘燼,

遂喚起這幽靈似的音樂,

作為安息的象征。

迄今盛況猶未見減色,

光彩也未顯皺紋,

但是壹種神奇的變化,

已侵入自然本身。

余光中譯

--------------------------------------------------------------------------------

某個陽光斜射的時刻

某個陽光斜射的時刻

在冬日的下午——

讓人抑郁,像沈重的

教堂的旋律——

玄妙地傷害我們——

沒有任何傷口和血跡

卻在意義隱居的深處

留下記憶——

沒有人能夠傳達——任何人——

它是絕望的印章——

不可抗拒的折磨

來自虛空——

當它來時,壹切都側耳傾聽——

影子——屏住了呼吸

當它去時,就像死神臉上

遙遠的謎——

靈石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