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艾略特主要詩作包括:
《普魯弗洛克的情歌》(1915)、《壹位夫人的寫照》(1915)、《小老頭》(1919)、《荒原》(1922)、《空心人》(1925)、《灰星期三》(1930)、《四個四重奏》(1935~1941)。
最著名的詩劇是《大教堂兇殺案》(1935)。最有影響的文學評論有《傳統與個人才能》(1917)、《批評的功能》(1923)、《詩歌的用途和批評的用途》(1933)。
人物影響
文學評論家、復旦中文系教授張新穎也表示,翻開現當代中國詩歌史,眾多詩人都曾表示深受艾略特影響,例如徐誌摩曾仿艾略特詩風寫作《西窗》。卞之琳、夏濟安、穆旦等人也都受其影響至深,“從當年的徐誌摩、孫大雨到今天的文學青年,幾代人讀艾略特的曠世長詩《荒原》和《普魯弗洛克的情歌》,構成了中國文學的難忘記憶”。
艾略特還是20世紀英國最重要的批評家之壹,他的“***同追求正確判斷”的理想壹度成為頗有感召力的口號。他的《論文選,1917—1932》是英國批評史上少有的經典。
英國廣播公司(BBC)2009年組織了壹次網上投票,請廣大聽眾和觀眾推舉“全國喜愛的詩人”(不包括莎士比亞),獲得這壹稱號的是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