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贊美饃的詩句

關於贊美饃的詩句

1.贊美“饅頭”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饅頭的詩句有:

壹、城外土饅頭(唐代:王梵誌)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裏。

壹人吃壹個,莫嫌沒滋味。

釋義:城墻外的土饅頭,現在城墻裏面,壹個人吃壹個,不要嫌沒有味道。

二、約吳遠遊與姜君弼吃蕈饅頭(宋代:蘇軾)

天下風流筍餅餤,人間濟楚蕈饅頭。

事須莫與謬漢吃,送與麻田吳遠遊。

釋義:普天之下最好吃的餡餅,應該是帶竹筍的餡餅,人間最好吃的饅頭,應該是蕈饅頭。但是這些東西都不要跟錯誤的人吃,要送到麻田吳氏,方才符合這饅頭的口味。

三、饅頭(宋代:嶽珂)

幾年太學飽諸儒,余伎猶傳筍蕨廚。

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白蓮膚。

芳馨政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

老去齒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饞奴。

釋義:幾年的太學生活,四書五經已經餵飽了我們這些儒生,我至今記得筍蕨的美味,公子彭愛吃紅驢肉,鐵杖將軍愛吃白蓮花,但是大家老了之後,還能夠大口流著口水嚼的,用來解饞的,還是當屬這白花花的饅頭了。

四、韻語答永叔內翰(宋代:梅堯臣)

世人作肥字,正如論饅頭。

厚皮雖然佳,俗物已可羞。

釋義:世間的人想到肥字,正如同談論起了饅頭,饅頭的皮厚但是口味很不錯,普通的東西能夠這樣已經很美味了。

擴展資料

饅頭的由來與發展

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亦有言,朝廷規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面起餅”可視為中國最早的饅頭。

漢朝時,由於磨已廣泛應用,蒸制的面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當時統稱為“餅”。“曼頭”壹詞最早見於西晉束廣微《餅賦》雲:“三春之初,陰陽交際,寒氣既消,溫不至熱,於時享宴,則曼頭宜設。”

《晉書》提到何曾“性奢豪”並舉例說明他“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意思說就連饅頭這種“高級食品”如果不蒸出十字裂紋,他都不吃,可見其窮奢極侈都到了何等地步。這裏所說的裂紋蒸餅,大概就相當於人們所說的開花饅頭吧。

唐以後,饅頭的形態變小,有稱作“玉柱”、“灌漿”的。《匯苑詳註》:“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南唐時,又有“字母饅頭”。唐人徐堅《初學記》把饅頭寫作“曼頭”。

宋時饅頭成為大學生的經常食用的點心,所以《武林舊事》中稱:“羊肉饅頭”、“大學饅頭”。

饅頭成為食品後,就不再是人頭形態。因為其中有餡,於是又稱作“包子”。宋王木永《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註曰:“即饅頭別名。”豬羊牛肉、雞鴨魚鵝、各種蔬菜都可作包子餡。同時仍然叫“饅頭”。

至清代,饅頭的稱謂出現分野:北方謂無餡者為饅頭,有餡者為包子,而南方則稱有餡者為饅頭,無餡者也有稱作“大包子”的。

搜狗百科-饅頭 (中國傳統食物)

2.贊美饅頭的句子有哪些

1、多種口味,五彩繽紛的手工小饅頭,陽明山吃得到。

2、有的人,把吃不了的雪白的饅頭,毫不吝嗇地扔進拉圾桶裏,雖算不上是壹擲千金,卻也是很大的浪費。

3、吃饅頭還要剝皮兒,這不是暴殄天物嗎!

4、農民們說,看到綠油油的麥苗,就聞到了饅頭的香味。

5、北方硬面饅頭是中國北方的壹些地區,如山東、山西、河北等地百姓喜愛的日常主食。

6、依形狀不同又有刀切形饅頭、機制圓饅頭、手揉長形杠子饅頭、挺立飽滿的高樁饅頭等。

7、軟性北方饅頭在中國中原地帶,如河南、陜西、安徽、江蘇等地百姓以此類饅頭為日常主食。其形狀有手工制作的圓饅頭、方饅頭和機制圓饅頭等。

8、南方軟面饅頭是中國南方人習慣的饅頭類型。多數南方人以大米為日常主食,而以饅頭和面條為輔助主食。

9、南方軟面饅頭顏色較北方饅頭白,而且大多帶有添加的風味,如甜味、奶味、肉味等。有手揉圓饅頭、刀切方饅頭、體積非常小的麻將形饅頭等品種。

10、目前營養強化和保健饅頭多以天然原料添加為主。雜糧有壹定的保健作用,比如高粱有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的作用,蕎麥有降血壓、降血脂作用,加上特別的風味口感,雜糧窩頭很受消費者青睞。

11、以特制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料,比如雪花粉、強筋粉、糕點粉等,適當添加輔料,生產出組織柔軟、風味獨特的饅頭。

12、比如奶油饅頭、巧克力饅頭、開花饅頭、水果饅頭等。該類饅頭壹般個體較小,其風味和口感可以與烘焙發酵面食相媲美。

13、點心饅頭作為點心而消費量較少,是很受兒童歡迎的品種,也是宴席面點品種。

14、紅葉饅頭是日本廣島縣嚴島(宮島)地區的特色食品。那裏店鋪的特色是店與店之間的屋檐連成壹排。紅葉饅頭也可以與綠茶和咖啡壹起配搭。像用面粉,蛋,糖形成了類似蛋糕壹樣的質地包豆餡皮,制作仿照了廣島縣縣樹鳥爪槭的樹葉形狀。

15、松露饅頭是日本佐賀縣唐津市知名的和果子。用蛋糕質地的表皮圓圓地包住豆沙餡,與唐津市名勝虹松原上生長的高級食用松露相似,因此被安上了這個名字。

3.贊美饅頭的句子

贊美饅頭的句子

1.後來我們用筷子、小刀劃,用手指捏、擰、扭、掐、搓做成了“小兔子”、“瓜子”、“糖果”、“白菜”……姥姥拿去蒸了。我著急的在旁邊看著,想像著蒸好後它們會是什麽樣子呢?

二十多分鐘後,饅頭出籠了,壹個個又白又胖,熱氣騰騰。哈,“小老鼠”的尾巴乖乖的貼在了後背上,“小兔子”的耳朵搭在了脖子上。我拿起這個,放下那個,愛不釋手。後來,忍不住嘗了壹個,雖然小紅豆還是硬硬的,但我吃著比什麽都香。

2.記得我上大學在野外實習時,我們班分開小組輪流做飯,我們組蒸出的饅頭,蒸時多大點兒,出鍋兒時還是多大點兒。那饅頭拿在手中,就像壹只橡膠皮,沈甸甸的,吃在嘴裏又硬又硌牙。那樣子,現在回想起來都想笑。

3.每次去,我總愛吃母親蒸的饅頭。尤其是剛出籠的饅頭,它散發著特有的香氣,我可以不就菜連吃兩個。我的頑劣像,我的不雅吃相,常惹得母親拍我後腦勺兒,有時還帶著響聲。

4.有壹天中午,媽媽蒸了壹鍋雪亮的又圓又大的饅頭,我高興極了,抓起壹個就往嘴裏塞。可是饅頭剛出鍋,太燙了,我被燙得大叫,急忙把手松開,雪白的饅頭落到了地上。我蹲在地上,看著已沾上了灰塵的饅頭,傷心得直想哭。

4.關於“贊美包子”的詩句有哪些

食野味包子戲作

珍餉貧居少,寒雲萬裏寬。疊雙初中鵠,牢九已登盤。

放箸摩便腹,呼童破小團。猶勝瀼西老,菜把仰園官。

唐多令 劉辰翁

零露下長洲。雲翻海倒流。素娥深、不到西樓。忽覺斷潮歸去也,飲不盡、壹輪秋。城外土饅頭。人能飲恨不。古人不見使吾愁,莫有橫江孤鶴過,來伴我、醉中遊。

詠安仁宰搗蒜蔣貽恭

安仁縣令好誅求,百姓脂膏滿面流。半破磁缸成醋酒,死牛腸肚作饅頭。帳生歲取餐三頓,鄉老盤庚犯五甌。半醉半醒齊出縣,***傷塗炭不勝愁。

與崔二十壹遊鏡湖寄包賀二公

試覽鏡湖物,中流見底清。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帆得樵風送,春逢谷雨晴。將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賀生。滄浪醉後唱,因此寄同聲。

清心鏡 戒掉粉洗面

出家兒,貪美膳。不顧拋撒,掉粉洗面。吃素簽、包子假黿,甚道家體面。美口腹,非長便。粗茶淡飯,且填坑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