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很短,讀後卻給人壹種沈甸甸的感覺,確是壹首有“重量”的詩作。
詩貴精煉。這首短詩,極為濃縮,只有五行,二十七個字,可思想內涵卻是豐富的。詩人歌唱了與“四人幫”作堅決鬥爭而英勇犧牲的張誌新烈士。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跡,幾千字也難以寫完。當時確也出現了不少詩歌,而此詩卻獨辟蹊徑,另立新意,給了人們深刻的印象。開頭兩句,出語不凡:“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帶血的頭顱”,這是充溢著悲壯之情、使人顫栗的詞語。它使人不由想起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兇殘,想起張誌新烈士自覺獻身的英雄氣概。“生命的天平”是衡量人的生命價值的天平,它將衡量出壹個人的死,是輕於鴻毛,還是重於泰山。如今,“帶血的頭顱”壹放在天平上,就“讓所有茍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可見“帶血的頭顱”何等重,“茍活者”何等輕。強烈的反差,充分顯示出張誌新烈士與“茍活者”之間的生命價值的巨大差距。詩使用了“她把……”的句式,表現了“她”的主動,突出了烈士為真理而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詩既歌頌了偉大的張誌新,也鞭撻了軟弱的茍活者。不過,這裏值得註意的是,“茍活者”既是指那些貪生怕死之徒,也包括了許多缺乏認識、不敢鬥爭的群眾,在壹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詩人在內,只有這樣理解,才能深切體會此詩振聾發聵的意義。
詩貴創新。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自己那顆“帶血的頭顱”放在天平上稱斤論兩,世界上也不存在什麽“生命的天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茍活者”壹起放在天平的別壹端,但詩卻恰恰這樣寫了,因而給人壹種新鮮感。詩人大膽地馳騁想象,創造出包含著情思而又高於生活真實的具體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鮮明的憎愛。
乍壹看來,詩人的想象悖於常理,其實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來自於生活:為正義而犧牲者拋頭顱、灑熱血,廣大人民群眾對他們是十分崇敬和景仰的,因此可以說,人民群眾的心理確實存在著壹架“生命的天平”,這架“天平”能夠衡量歷史上的“是”與“非”,偉大和卑鄙。
此詩通過這個巧妙的構思,將“虛”與“實”結合起來,從人們的意念中提煉出具體的形象,創造出精警而新奇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