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恨歌》唐 白居易
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譯文:她回眸壹笑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宮中的其他妃嬪都顯得黯然失色。
2、《詠苧蘿山》? 唐?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沈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壹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譯文:西施是越國溪邊的壹個女子,出身自苧蘿山。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壹樣悠閑。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壹直像在碧雲間沈吟。越王勾踐征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裏,渺茫不可覲見。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後,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3、《清平調詞三首·其壹》 唐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譯文:雲想變作貴妃的衣裳,花想變為貴妃之容貌,貴妃之美,如沈香亭畔春風拂煦下的帶露之牡丹。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擴展資料:
《清平調詞三首·其壹》作品鑒賞
壹起“雲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壹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壹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
百度百科-清平調詞三首
百度百科-詠苧蘿山
百度百科-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