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引導學生揣摩比較。編入課本中的詩歌都是佳作,無論在思想或藝術上都是高品位的,它的思維和語言上的創造性,往往體現出簡單中蘊含復雜,拙樸中暗藏機巧,淺顯中隱匿深邃,產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藝術效果。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詩中那些凝聚詩人智慧、情感乃至心血的字、詞語、句子予以深入地探究,切實品出詩味來。不然的話,輕則會使學生學來索然無味,重則抑制阻塞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我教王維的《鳥鳴澗》,對月出驚山鳥中的驚就讓學生加以揣摩。它是壹個內涵豐富的詩眼,我們既可對它作連順延性的聯想也許是月光大亮了,使鳥兒感到分外的驚訝,也許是這皎潔的銀輝來得過於突然了,引起了山鳥驚惶,再不就是今晚的月兒圓得有些異樣,不由得使鳥兒莫名的驚恐;同時,又可作反向聯想莫不是鳥兒們為能依偎在暖融融的家裏,借助今晚格外明亮的月色欣賞它們白天無法領略的美景而驚喜呢!試想,若是由於思維的情性,僅滿足於將該句譯為月亮出來了,驚起了入巢的山鳥,那又怎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呢?古詩中像這樣因壹字著色而滿篇生輝的很多,教學中要善於發現並花大氣力加以揣摩品味,如下面詩句中加點的字:春風又綠江岸紅杏枝頭春意鬧僧敲月下門微風燕子斜窗含西嶺千秋雪雲橫秦嶺家何在春江水暖鴨先知雲破月來花弄影等等。我在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時,常運用比較法來獲得語感。比如教學《再別康橋》,首尾段的句子: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設計了壹個問題:開頭的輕輕與結尾的悄悄不能對換?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在交流討論中壹個學生的發言使大家比較認同: 輕輕的是客觀狀態,悄悄的是主旨意向,詩人不能擾亂那份寧靜,所以悄悄的走;悄悄不僅包含四處環境的靜,也包含作者心理的靜,也許作者寫到這裏很平靜吧,自然不能換到前面去。他認為這是作者不願意擾亂康河的恬靜與美麗。他之所以理解得深,是因為從語境的把握上找到了感覺。
三、 啟發學生聯想和想象。語感教學需要大量形象思維參與,形象思維能力是語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學中對聯想和想象應予以足夠的重視。現以教學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為例作以說明。1.
感覺聯想、想象。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積累,使詩歌形象通過不同的感官的溝通與轉移來產生豐富與強化的效果。在以視覺擴展的點面輻射的基礎上,我們還可對蓮葉荷花等物象在感官上由視覺向嗅覺、味覺、觸覺等方面遷移習習微風送來了蓮葉荷花縷縷的幽香,在這炎炎六月的暑天,真是沁人心脾,涼意頓生,令人心曠神怡啊!2.
動靜聯想、想象。我們欣賞詩歌時,往往要將作品中的靜者化動或動者化靜,以此來增強畫面的生動感。如前所述,我們雖已想象再造出詩句中的形、色、味等要素,但畢竟還是壹幅孤立的、靜態的畫面,我們不妨進壹步想象:朝陽冉冉升起,清風徐徐吹來,燦爛的陽光把金絲眼縷撒滿了蓮葉荷花,湖面上泛起了陣陣紅波綠浪,空氣中回蕩著悠揚悅耳的漁歌這就不僅在光和色上增加了畫面的豐富性,而且突現了景物的動態美。
四、 指導學生切身體察。在詩歌教學中如果切斷了語言文字和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即使是優秀的作品也難以感受到其意義和情味。因此,在教學中要以學生自我感受為基礎,教師只是運用自己的感受的經驗、方法、技巧,指導學生以自身的要求去體驗和接受作品的情感,而不是教師直接註入。我在教學中就十分重視創設情境,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到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使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強烈的***鳴。我在教學《山居秋暝》時,飽含情感地描繪壹幅清新動人的山間秋圖景,學生就自然會情隨意遷,變此情此景為我情我景,自己就會散步在秋雨洗過的山谷,呼吸著新鮮濕潤的空氣,聞到撲鼻而來的松脂、竹葉及荷花香味,看到滾動著晶瑩水珠的蓮葉及波光粼粼的漣漪,聽到山泉潺潺的音響和浣紗女舒心歡悅的笑聲,於是陶醉在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中,領略祖國山河的壯美,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激發了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的最後兩句,我又結合王維的身世遭遇略作點撥,學生就會很快地體會到詩人離塵遁世、歸隱田園的怡情雅趣。
五、 讓學生養成批註的習慣。批註是閱讀詩歌的壹個重要方法,韓愈在《進學解》中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指導和訓練學生學會批註方法,養成批註的習慣,是檢驗和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能力的重要途徑。壹個學生能夠敏銳地把握詩眼並能展開賞析,點明其精其妙,就表明他的語感好。批註式閱讀的突出特點是意(批註)隨詩生。他們在讀詩過程中興之所至,隨感而發,信手拈來,議論縱橫,可詳可略。批註是壹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它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這種被尊重的民主平等、安全自由的氛圍中,學生走進詩歌,或識記,或理解,或質疑,或探究,或抒情,並用筆把這些感受隨時在詩行旁側記下來,有效地訓練了思維,增添了讀詩的興趣。我通常是在學習某首詩之前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時的批註成果,通過交流,大家互相啟發,彼此批評激勵,效果顯著。其中壹些學生的點評見解獨到,是我在備課時不曾想到的,頗受啟發。對壹些點評不到位的,語言表述不規範的地方,我總要和大家壹起想法幫助他修改。有了不同的看法就引發同學壹起討論。註意尊重和鼓勵學生獨有感受和體會,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就給予肯定。學習《歸田園居》前,看到學生的壹些批註就比較精彩。如:誤入塵網中中的誤,學生批註到:表達深刻,體現了詩人深深的自責後悔之情。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學生發揮想象批註到:榆樹和柳樹在夕陽中招展著可愛的綠色的手掌,輕輕撫過房屋的後檐。清風拂過,落英繽紛,陣陣清香撲面而來,令人神清氣爽,田園之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