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仕之初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代: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譯文:
人的壹生到處奔走像什麽呢?應該像飛鴻踏在雪地吧。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幾個爪印,但轉眼它又遠走高飛,哪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奉閑已經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裏面去了。
當時在上面題詩的那堵墻壁已經壞了,因此不能再見到舊時題詩的墨跡了。是否還記得當年趕考時的艱辛磨難,由於路途遙遠,人困馬乏,連那頭陂腳的驢都受不了了。
2、詩案前的平靜期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麽得十分適宜。
3、貶謫黃州
《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譯文:
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飄渺的身影。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
4、入京重用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裏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壹般,依依不舍,差壹點掉隊離群。遠隔千裏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5、流放生涯
《西江月·世事壹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壹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譯文:
世上萬事恍如壹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回廊裏,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發。
酒並非好酒,常因客少發愁,月亮雖明,卻多被雲層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淒然望著北方。
6、晚年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蘇軾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譯文:
參星橫北鬥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雨綿綿風不停老天爺也應該放睛。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
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誌,仿佛聽到了黃帝鹹池優美的樂聲。被貶南荒雖然九死壹生吾不悔恨,這次遠遊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