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她是楊振寧師姐,造出美國第壹顆核彈,躲到陜北放了壹輩子牛...

她是楊振寧師姐,造出美國第壹顆核彈,躲到陜北放了壹輩子牛...

寒春(瓊·辛頓)與楊振寧

1945年,在美國洛斯阿羅莫斯以南的沙漠上,壹團恐怖的蘑菇雲伴隨著壹道刺眼的光芒直升雲霄,人類第壹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而在現場的歡呼雀躍中,參與原子彈研發的物理學家瓊·辛頓,卻在人群中對這股瞬間產生巨大破壞力的力量感到後怕

瓊·辛頓1921年出生在美國芝加哥,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物理學說是,也是美國二戰時期核武器機密研究“曼哈頓”計劃中的壹員。 緊接著,她還參與了廣島和長崎兩顆原子彈的研制和投放。

當瓊·辛頓親眼看著黑色的蘑菇雲在日本上空升起,“這不是蘑菇雲,這是日本人的骨頭和肉”,她變得愈發仿徨,並陷入了巨大的痛苦:

科學不應該是這樣,如果科學是這樣,那麽我想要的就不是科學。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原本前途無量的美國物理學家 瓊·辛頓 在所有人的驚訝於不解中,放棄了原本的大好前程,不遠萬裏來到了當時壹窮二白的中國。

在中國延安,瓊·辛頓改名為“寒春”,並遇上了她壹生的摯愛美國人陽早,兩人自此深耕中國農村,為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和奶牛業貢獻了壹生。

從美國知名物理學家到中國牛奶養殖員,這番身份的轉變在外人看來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在當年那個特殊的年代,到底發什麽?

出身精英家族的天才少女

1921年,芝加哥壹戶頗有 社會 聲望的富足人家迎來了壹個女嬰的誕生,這就是瓊·辛頓,後來的寒春。

她所在的家族並不簡單,頗有些傳奇色彩。

其外公是大數學家喬治·布爾,爺爺是美國著名作家伏尼契,奶奶是革命小說《牛虻》的知名作者,父親是壹位科研人員,母親還是知名教育家,哥哥韓丁因寫作《翻身》等著作,在中國文學界頗有聲譽。

出生在這樣壹個高知的中產家庭,她的壹生也註定不平凡。

父母親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有著崇高理想。母親在瓊 · 辛頓還是小孩時就抱有厚望:“ 長大以後,妳要做壹個造福人類的人 ”。

這個期望慢慢在瓊·辛頓心裏生根發芽,最終成為在面對艱難抉擇時會堅信的信仰。

雖然繼承了家族優秀的基因,她並不立誌成為壹個作家,反而對物理更感興趣,因為 科技 擁有改變人類的力量,她立誌將物理學研究成為自己終身為之奮鬥的方向。

1942年秋,瓊 · 辛頓考入威斯康星大學物理系。在威斯康辛大學拿到物理學碩士後,因天賦和勤奮加持,她幸運地成為了諾貝爾得主費米的學生,也是楊振寧的同門師姐。

當時作為美國“曼哈頓計劃”中核彈部分的負責人,費米大膽選用了23歲的瓊 · 辛頓作為自己的助手,讓她全身心投入到前沿 科技 領域。

當原子彈在美國洛斯阿羅莫斯以南的沙漠中試爆成功時,她為之歡呼雀躍,興奮不已,但這道光不久便成了她的噩夢。1945年8月6日,廣島被美國投放原子彈後,瞬間化成了焦土,15萬無辜生命沒有了呼吸。

她震驚了。她投身科學原本是想造福人類,卻沒想到帶來的只是毀滅和殺戮,為成為國家政治斡旋的幫兇。

瓊 · 辛頓的信仰瞬間崩塌,受到打擊的她決定壹心偏向學術研究,繼續攻讀博士。 但在壹次偶然的機會下,她發現自己不再自由,受到了美國軍方的控制,因為自己的獎學金全部由美國軍方提供,她對物理學徹底喪失了信心。

就在瓊·辛頓徘徊與迷茫中,遠在中國的哥哥韓丁與男友陽早,卻送來了不壹樣的消息。

在他們口中,這是壹個古老而又向上的國度,尤其在***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尊重民生,以民為本,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在發生。

親友的話語在她心中烙下了壹個關於中國的紅印,而她在讀過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記》之後,去中國看看的念頭也變得愈發強烈。

雖然那時的中國正處在最艱難的時期,但團結壹心的***產主義力量卻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經過壹番慎重思考後,瓊·辛頓做出了壹個驚人的決定,放棄美國的優渥生活和科研事業,去那個古老的東方國度,親眼見證它的崛起和復興。

在身邊親友的強烈反對中,更名為“寒春”的瓊·辛頓於1948年出發前往中國延安,她說:“ 這是壹個夢想的破滅,和另壹個信仰的開始!

只是當時她並不知道,這壹去就是壹輩子。

從此,生活在美國的瓊·辛頓消失了,卻在中國出現了“寒春”,這個決定也將改變她的壹生。 在中國,她更喜歡人們叫她的中文名字—— “寒春” ,這個有些拗口卻帶著詩意的名字,伴隨了她在中國生活與奉獻的大半生。

壹生致力於奶牛事業

在宋慶齡的安排下,寒春順利抵達延安,和男友陽早重逢。 讓瓊·辛頓感到詫異的是,紅色根據地的老百姓們生產熱情高漲,所有人不分高低貴賤,為建設僅有的家園而***同努力著。

而且,她從來沒見過哪壹個領導者,能像中國***產黨那樣,受到民眾如此的擁戴。

當時延安的條件很艱苦,沒有敞亮的實驗室,也沒有堆放昂貴的實驗器材,這裏與 科技 和進步似乎不搭邊。但延安人民卻想盡辦法用戰爭留下的爛鐵,破刀,煉成可以做飯飽肚子的大鍋。

寒春看到了延安人民的智慧,雖然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這裏卻是壹片和諧的景象,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大家的目標也是壹致的,建設壹個更加富有又美麗的中國。

寒春知道,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興奮地說:“ 這裏人們生活簡樸,人們的想法都是壹樣的,就是要努力建造壹個理想世界,這讓我找到了新的信仰。

不久,逐漸熟悉延安生活的寒春嫁給了陽早,夫唱婦隨,壹心撲在養牛事業上。她成為了壹名技術人員,但不再是關於高 科技 的核物理研究,而是成為壹名奶牛飼養員,負責提高奶牛產量和農具革新。

條件艱苦,但人民的幹勁十足,當時她有壹個目標:“ ***產主義不需要原子彈,需要每個人喝上牛奶! ”於是,她和陽早飼養的奶牛成為延安主要的營養供給來源。

因為從小接受核物理知識,她對有龐大身軀的奶牛有些手足無措,自己在與延安部隊人員交流也有語言障礙,這對飼養工作有了壹定困難。

但寒春並沒有退縮,她中文不達標就好好與當地年輕人交流學習請教,如果飼養奶牛摸不清奶牛的生活習慣和脾性,她就請教當地農民和畜牧業專家,特別是牛奶純度,她從不有絲毫摻假行為。

寒春在實踐中融入延安。 她在奶牛生產時,守著牛棚壹整夜;她幫助牧民救難產的母馬;她用國民黨遺棄的廢舊炮彈革新農具。有了對中國養殖奶牛技術深入了解後,寒春率先主張搞機械化養牛、奶牛胚胎移植。

1949年,寒春帶著她養的100頭奶牛來到陜北和內蒙古交界的三邊牧場。牧場連路都沒有,人們只能騎著毛驢往來。但在陽早、寒春和當地牧民的努力下,奶牛從100頭發展成壹千多頭。在三邊牧場時,兩人不僅壯大了牛奶群的規模,更時常為牧民普及畜牧防疫方面的知識,讓大家逐漸接受了給牛打疫苗,防止牛生病的概念。

由於通訊滯後,在新中國成立20天後,陽早、寒春才得知消息,寒春激動地說了壹句中文: 好家夥,我們終於建立了壹個新國家,真是了不起。

1952年,懷孕7個月的寒春擔心生孩子出危險,決定到北京生產。正值中國召開亞洲太平洋和平會議,寒春受到宋慶齡的邀請,作為代表發言,她也講述了自己參與核武器研究的過往。

但這壹次露面卻暴露了自己的行蹤。這讓美國政府甚為氣憤,1953年7月,美國《真相》雜誌刊登文章詆毀她:“韓春是逃跑的原子間諜。”

寒春不理會這些輿論,她專註於自己的奶牛養殖研究,也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壹點都不為之氣憤。與此同時寒春將中國作為自己的家,她還將自己的三個孩子生養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身為有聲望的國外專家,韓春壹家可以享受很多優待,但他們夫婦卻在教育上要求和當地人壹樣,融入土地、不搞特殊,給孩子們上了最寶貴的壹課。

兒子回憶稱:媽媽小時候曾教給我們兄弟英文,但大家都沈迷於陜西高原的地道方言, 以至於三個孩子長大後去往美國“留學”,才終於將自己的母語——英語說得順溜。

“只想和奶牛們在壹起”

1966年,為了表彰寒春對中國畜牧業的貢獻,中國相關部門給予她副部級待遇,並獎勵給她壹套房子。但寒春卻堅持原則,不搞特殊。

因為她來到中國並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物質利益,恰恰是新中國的人人平等、欣欣向榮讓他們看到了人類的未來與希望。

同時,她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只想和奶牛們在壹起。

很多時候因為中國條件艱苦,她選擇省吃儉用自掏腰包買了很多先進的設備送到農場。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寒春家裏所有家具合起來不值2000元。

壹次,寒春生病了卻不肯住院,最後拖到沒有辦法才去住了幾天,她說:“壹住院就要花國家很多錢,太浪費。”

1982年,寒春來到北京牛場,整日紮在牛群裏,憑借著純粹和較真的行事風格,將年產奶量不足7000千克的奶牛成功地改良為年產奶量9000千克的奶牛,有的奶牛產量甚至超過13000千克,直接推動了中國奶牛業乃至乳業的迅猛發展。

此外,寒春還研制出了壹套直冷式奶罐,填補了中國奶業這壹領域的空白。

寒春壹生都在為中國研究奶牛質量和產量而盡心竭力,因此中國奶牛飼養機械化、中國奶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才會走得如此順利。

寒春在中國,壹直享受著歲月靜好的美好。重要的是,身邊的陽早壹直陪伴著她,攜手向前,守望相助。

他們畢生的希望就是奶牛場的那些奶牛能茁壯成長。

在寒春生前的壹段影像中, 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保持的習慣多年未變 ——當清晨的第壹縷陽光灑滿大地,她就會起床去看牛,研究產奶記錄,檢查設備運作,壹如昔日的勤勉盡責。

2003年12月,陽早去世。

壹生摯愛離去,但那些牛便是未了的牽掛。陽早在去世前,叮囑:“ 妳能把這群牛管好,我就放心了。 ”每天,寒春都會孤獨地走過兩人***同走過的小路,去守著奶牛場的小牛。

2004年,寒春成為最早獲得在華居住權(即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士。

直到2010年去世前,她仍住在鄉間離牛場不遠的矮小平房裏,每天享受著粗茶淡飯,落日余暉。其實,寒春夫婦的收入不算低,但他們從不亂花,而是將工資都用在購買國外優質牛精液和五金工具上。

寒春曾說:“ 我參與了20世紀最偉大的兩件事情--原子彈和中國革命,這就足夠了 ”,因為愛這片土地,也就真的在這裏結束了壹生,她與丈夫被壹同葬在奶牛場的壹棵樹下。

生前,寒春曾說過這樣壹段話:“牛奶分類其實只有兩種,純牛奶和非純牛奶,做人也是壹樣,要麽做壹個純粹的人,要麽不是。“

而她就是壹個“純粹”的人,壹個有追求、有信仰的人,雖然她身上流著美國人的血,但她卻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

作者: Anna。在四維空間永葆熱情與好奇的 探索 者。

Reference:

環球養牛網《為畢生信仰她放棄事業,錯失諾貝爾獎,舍棄壹切來中國養奶牛》

淘 歷史 《她是美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卻為何突然玩失蹤,跑到中國放牛 》

紀錄片:國家記憶《跨越國界的友誼》

視覺誌《造出美國第壹顆核彈的女人,她躲到中國悄悄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