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惠崇春江晚景中包含哲理的詩句是哪兩句

惠崇春江晚景中包含哲理的詩句是哪兩句

《惠崇春江晚景》中包含哲理的詩句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這句詩體現了實踐與認識的關系,認識要從實踐中來,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詩句中,江水裏的鴨子最先感知到江水變暖,因此它最先知曉春天的到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意思是:竹林外有兩三枝桃花剛剛綻放,在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裏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壹般,依依不舍,差壹點掉隊離群。

遠隔千裏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度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註釋: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壹,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兩幅,壹幅是鴨戲圖,壹幅是飛雁圖。錢鐘書《宋詩選註》中為“曉景”。諸多註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註本用“晚景”。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壹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壹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逆江而上。

歸鴻:歸雁。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依依:不舍之貌。歸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壹去紫臺連朔漠。”

更待:再等;再過。

 鑒賞: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此時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時節,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壹作沿潮水而上的時節)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壹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壹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雲雲,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壹句進壹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壹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壹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壹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壹片嫩綠,更引人註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壹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壹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壹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壹說此詩作於江陰。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善書,“宋四家”之壹;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