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壹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唐 杜甫《又呈吳郎》
白話譯文: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壹個五食無兒的老婦人。若不是由於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懼反更該與她相親。
2,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先秦 佚名《國風·豳風·七月》
白話譯文: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開始打紅棗,十月下田收稻谷。釀成春酒美又香,為了主人求長壽。七月裏面可吃瓜,八月到來摘葫蘆。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養活農夫把心安。
3,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壹日上樹能千回。——唐 杜甫《百憂集行》
白話譯文: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壹日至少千回。
4,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宋 辛棄疾《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白話譯文:西風起了,山園裏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壹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和棗。別叫家人去驚動了小孩子們,讓我在這兒靜靜地觀察他們天真無邪的舉動,也是壹種樂趣呢。
5,棗酸梨酢,桃榹李薁。——南北朝 庾信《小園賦》
白話譯文:有酸棗酢梨、山桃郁李;積半床落葉,舞滿屋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