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壹種薔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後,往往直到盛夏才會開花。因此人們常常認為荼蘼花開是壹年花季的終結。蘇軾詩:“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詩:“壹年春事到荼蘼。”王琪詩:壹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這每壹字句,都是這夏天最後壹抹花語的詮釋。《紅樓夢》中也有關於荼蘼的壹段。《紅樓夢》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壹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幾個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女仆麝月抽到壹張花簽,是“荼蘼—韶華勝極”。“韶華勝極”意指花事到了盡頭,之後自然是群芳雕謝了,有完結的意思;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雕謝後即表示花季結束,所以有完結的意思。而“開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雕謝,壹切結束。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荼蘼是春天的最後壹種花,開到荼蘼了,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了。多麽絕望與頹廢的兩個文字。
花,已經開到了荼靡,我們,也將說再見。
佛典中也說它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是壹種天降的吉兆,可是這吉對於塵世中的妳我,卻是大大的不利。就如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如此之類,壹朵荼靡,壹支彼岸花,都是分離的表征,沒有了那份無與倫比的超脫,即使自命忘情,也不免會為她流淚。盡管願望的最深處,並不希望妳我荼蘼,不希望看到悲傷的彼岸花,卻依舊祈禱籍著妳的手,讓她發芽、綻放。
佛家意義
荼靡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有學者認為荼靡就是彼岸花。
原因是佛說:“壹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只是那傷痕卻永不痊愈了,壹壹成為胎記,在往生的路上,如蓮花開落,使妳可以辨認。荼蘼是花季最後盛放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彼岸花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壹的風景。彼岸花在佛典中叫做曼珠沙華(Red Spider Lily),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有人認為這是指荼蘼,但其實二者並不相同。 彼岸花實際上有紅色、白色居多,可以參考壹下這個花的圖片,而荼靡花的真實圖片,其實是沒有的,通常認為荼靡是白色的小花。
荼蘼花語--- 末路之美
荼蘼過後,花季結束,便無花再開。人們常常認為荼蘼花開是壹年花季的終結。亦舒說這是最後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說的就是無論有沒有結局都要收場。
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蘼,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繁盛之後留下的也許是壹片頹敗,又或許是歸於平淡。最後的美麗總是動人心魄。
荼蘼花開,花事荼蘼,壹株佛家經典裏孤獨寂寞的彼岸花,居然,是花中十友排行第十的韻友。想來誰也不信,荼蘼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獨特的。荼蘼是花季最後盛放的鮮花,荼蘼花開過之後,人間再無芬芳。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無愛無恨的土壤,要到死亡,才會再萌芽開花。彼岸花又名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這美麗而又憂傷的名字來自法華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為天界四華之壹,意為開在天界之紅花。傳說中,此花是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壹般認為是生長在冥府三途河邊,盛開在陰歷七月,大片大片,鮮紅如血,傾滿大地,復蘇前世的記憶。所以花語也是:“悲傷的回憶”。
開到荼蘼花事了,意為荼蘼花開時,春天那些五色斑斕,美艷不可方物的各類花兒,都悄悄地把喧囂讓給即將到來的如火夏天。
荼蘼是壹種傷感的花
荼糜花是春天最後開花的植物,它開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結束了,“三春過後諸芳盡”開花的季節也就結束了。
茶糜花開總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將逝.或是感情到了盡頭......
來源:/s/blog_572342cd0100r4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