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喜歡菊花的原因是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淩風霜而不雕,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
這首詩借物詠懷喻誌,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後雕零的堅強品格的贊美之情,也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
原詩:
《菊花》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釋義:
壹叢壹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擴展資料:
此詩於貞元十二年(公元807年)作於長安。
這首詩的突出特點是物我交融。除開頭兩句外,其余句句寫菊,又甸句是寫自己,是托物言誌的傑作。寫物而不離人。物與己交融在壹起。物又不粘在物上,處處關己。寫己又不脫於物,處處以物出之。
如三、匹兩句寫菊花之色與香,關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寫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關涉自己的遲暮之感。七、小句寫菊花的願望關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
其次,本詩在用典上也有獨瑩之處:自然而然,毫無切削之跡,囊無晦澀之感。如三、四兩句用陶淵明與羅含的典故,如同己出,與自己的詩境水乳交融,渾然壹體。實在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
詩人借菊花委婉地表達出來了:“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鸚鵡”指以黃金仿鸚鵡螺形鑄造的酒杯。“白玉堂”壹語出自《古樂府?相逢行》“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兩句中的後壹句。此處暗指朝廷。
這兩句詩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為貴人所用,而實際上表現的是詩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緒。
百度百科——菊花 (元稹作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