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樓記膾炙人口的詩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翻譯:我們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在天下憂愁之前自己先憂愁,等天下人都享樂之後自己才去享樂。出自於宋代文學家範仲淹《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至交好友嶽州知州滕宗諒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壹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作者簡介:
範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代表作:《蘇幕遮·懷舊》
譯文:
雲天藍碧,黃葉落滿地,天邊秋色與秋波相連,波上彌漫著空翠略帶寒意的秋煙。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著江水。不解思鄉之苦的芳草,壹直延伸到夕陽之外的天際。
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每天夜裏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