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幼兒學起來易懂、感興趣。如駱賓王的《詠鵝》,鵝是小朋友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動物之壹。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紅掌、長脖頸,熟悉它高吭的叫聲,熟悉它在河中戲水的景態。因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印在腦海裏。又如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都是比較接近幼兒的生活、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好作品。
2.選擇與季節相符的古詩內容
壹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許多古詩是詩人贊美季節特有的景物、景色的。為了能讓幼兒在每個季節中加深對景物的印象,保持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我從幼兒的實際領悟能力入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在實施主題教育的過程中選擇與之相關的壹些內容,配合教育,如冬季時,梅花開放了,我帶幼兒參觀梅花在認識梅花的外形特征和了解梅花的品性後,學 習古詩《梅花》,再畫梅花,使幼兒對冬天特有的景物有深刻的印象。又如秋天我們學習了張籍的《秋思》,杜牧的《山行》等古詩,效果良好。
3.選擇與節日主題相符的古詩內容
壹年中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為了讓幼兒在節日中能感受節日的氣氛和特有的風土習俗,激發幼兒的情感,我有意識地選擇與節日相關的古詩內容。如: 在春節來臨之際學習王安石的《元日》。清明節學習杜牧的《清明》,重陽節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內容對幼兒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