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古詩。小時侯,經常浸泡在古詩的韻律裏。每天晚上,聽著錄音機裏播放的古詩,伴隨著窗外蟬鳴聲,壹陣微風吹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伴隨著古詩,我詩意的生命開墾出豐美的田園。我會背的第壹首古詩是《詠柳》。“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問爸爸“綠絲絳”是什麽意思,爸爸說,“綠絲絳”是柳條垂下來像壹條條絲帶,就像妹妹頭上紮的綠色蝴碟結,這就是“綠絲絳”了,哦,懂了。
我就這樣壹首首背了下來,讀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春天陽光普照,江山秀麗,春風拂面,春風送來了花草香氣,春回大地,泥土松軟,燕子來飛飛去銜泥做巢,鴛鴦在暖和的沙地上睡著了,這壹定是壹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圖啊!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這首詩仿若把我們帶到了黃師塔前,望著滔滔江水向東流去,心中的煩憂也隨之而去,春風吹來,頓覺又懶又困,我明白了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
宋朝詩人王安石有壹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和南宋詩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同樣是寫春風,詩人壹個喜,壹個憂,兩相對照,反映 出兩位詩人當時不同的際遇,不同的社會環境,感受到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領悟了不同的寫作手法。
古詩不僅給我的生命田園抹上了綠色,而且讓我的心靈騰飛,融入那千年唐風宋詞中,遙望天外雲卷雲舒,聆聽海天相接處漁歌唱晚,更讓我這個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煙壯闊。
古詩,讓我的生命豐富多彩!我愛古詩!
2. 古詩詞擴寫為800字文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改寫) 有壹天上午,我孤獨壹人在他鄉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
每遇到佳節,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壹定登上每壹座高山。
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壹座高山。真想壹下子到兄弟們那裏,跟兄弟們壹起登上高處。
但我看見兄弟們都插著美麗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單單缺少了我壹人,兄弟們都高高興興的登上了高處。 《贈汪倫》 這也是壹篇: 春天的早晨,天空萬裏無雲,蔚藍如洗,我辭別了好友汪倫,登上將要遠去的小船。
我站在船頭上,極目向遠處望去,只見壹碧萬頃,悅目賞心,微風吹來,還能聞到壹股醉人的桃花的芳香。這時候,水面上空壹群水鳥“呱呱”地叫著,翺翔徘徊。
啊!水鳥也知離別情呀!我正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忽然聽到岸上傳來清脆悅耳的歌聲,啊,這是汪倫為我送行的深情歌聲呀!聽,汪倫腳踏著節拍邊走邊唱,越來越近了。啊!這歌聲充滿依依惜別之情。
幾天來,是汪倫與我花前月下談心;是汪倫伴我深夜觀景;是汪倫和我***同探討人生的意義;是汪倫夜裏在燈下與我飲酒賦詩。啊!朋友“妳快點來。
快點來,我們再握壹次手,讓我們再說幾句知心話”。 船,揚帆起程了。
啊!朋友,親愛的朋友,妳在外邊正對我招手,我也對妳招手。啊,潭水雖有千尺之深,可哪能比得上您對我的情意深呢 補充 引發想象 巧妙指導——古詩擴寫 中國素稱詩國,古詩可說是我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瑰寶。
它語言精煉概括,高度濃縮,內容卻相當厚實: 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誦讀積累古詩,不但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積澱學生語感,而且還能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
同過古詩擴寫,既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經過幾年的教研實踐,筆者認為指導古詩擴的關鍵是要開展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想象,然後在此基礎上加以巧妙指導,使之形而成文。
引發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進行: 壹、挖掘空白之處想象 詩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空白的藝術:故事情節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和挖掘這些空白,根據詩的敘事表達、風景描寫、情感抒發、哲理升華、綜合包容這五個類別,讓學生以類想象,於想象回味之中具體感知意象,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擴寫打下基礎。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詩並不鋪排直敘,而通過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詩外的意趣風貌。詩中所描繪的形象往往刻畫不細,常帶著某種朦朧性,留待於師生同去補充想象創造空靈豐富的藝術境界。
如《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中,那紙鳶是怎樣的?孩子們是如何放得?當時情形如何?那“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醉春煙”到底是如何之美?在這二月天裏,可能還會有哪些景致?等等,詩中都未從細處雕琢。教師可抓住這些“形象空白”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把細節補充出來。
2.緊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動則辭發”。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重在展示意境,使讀者與詩人感同身受。
語言是傳情達意之工具,但有些復雜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懷,語言卻不能直抒盡傳,從而為讀者設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詩人王安石借“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景,抒發“明月何時照我還”之情。
春綠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樣? 春意盎然,本是賞心悅目之事,詩人又怎會流露出何時還鄉的憂郁?他當時心理活動怎樣?形象怎樣?通過對“空白”的想象,師生***同把詩人擔心變法失敗、前程難蔔的抑郁情緒和思鄉情懷描繪出來了。 3.圍繞“哲理空白”想象 古詩中的哲理,往往寓於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帶更廣。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使其感受詩的底蘊,進行恰當的聯想。鄭燮《竹石》是壹首深蘊哲理的古詩,作者的意圖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這就要教師指導學生體味詩句,想象竹子“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情形,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從而由詩的物象提煉和升華為壹種普遍的哲理:無論立誌還是求學都應“咬定青山不放松”,鎖定目標便當鍥而不舍。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重視挖掘詩的深層底蘊,進行再造想象,學生就會領略詩中的真意。
二、借助電教媒體想象 “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體匿性存,元痕有味。對於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文學理解能力的小學生來說,要於“體匿”“元痕”之中體會“性”“味”,確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要深入體會詩的意境和領悟詩人的情懷,需要教師架起壹座橋梁來跨越這條鴻溝。在古詩擴寫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能較完美地展現古詩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擴寫古詩的水平。
1、創設詩境,激趣想象 古詩是很講究意境的,在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把著眼點放在創設情景上,讓學生通過情境的具體感知,體會詩人的情感。多媒體具有形聲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文字變成圖象,把抽象變成形象,既。
3. 怎麽將古詩詞改寫成800字記敘文——《暮江吟》改寫
落日漸瞑,夕陽的余暉灑滿整個大地。
太陽脫去了那件耀眼的外衣,披上了鮮紅的披肩,是那麽的柔和,那麽的美!
清澈的江水宛如壹面鏡子在余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微風吹來,江面上泛起水波,太陽的倒影也隨之顫動,猶如壹位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
江邊壹棵棵垂柳將她們長長的頭發伸入水中,好似壹個個美麗的公主,扭著細細的腰肢,擺著那翠綠的裙擺在岸邊與水中的太陽比美。可惜他們沒有分出輸贏,反而把江水映得半紅半綠,像壹個巨大的調色盤。
江邊的花兒雖然沒有那麽婀娜,卻壹直散發著迷人的芬芳。
我站在巖石上,放眼望去,輕輕的遠山在霧氣中若隱若現,異常神秘;燈花通明的村莊像壹只只螢火蟲成群結隊,霧的朦朧使江、地、天連為壹線。啊!多麽美的九月初三之夜呀!鳥兒在山前啼鳴,田野裏散發果香;露珠兒酷似晶瑩的珍珠;隱月好似壹把精美的彎弓,就連落葉上都寫滿贊美,風兒都在唱著贊歌。
我愛妳這讓人陶醉的暮江!
師:寫景類的古詩要側重景物描寫,抓住景物的特點。寫景時,字裏行間要有真情,抒發真情實感。情與景不可分離,寓情於景,融情於景,情景交融,是創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壹篇好的習作要避免有景沒情,做到情為景生,景為情註,只有二者妙合無痕,才能使文章含蓄雋永,意味深長。
(二)
師:繪景類的古詩同學們領會了它的改寫方法,那麽敘事類的古詩應該怎樣改寫呢?下面請同學們看《贈汪倫》的改寫。
這是壹首歌頌友情的敘事詩。也是送別詩中的佳作。自古以來,別離的氣氛是哀婉淒涼的,很少有歡聲笑語。可是詩人卻采用了壹種獨特的方式,營造出壹種豪邁的氣氛。表達出朋友間的壹片深情和臨別祝願。請看原文及改後例文。
(投影出示詩配畫以及例文《贈汪倫》)
送 別
——改寫《贈汪倫》
李白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壹。身世坎坷,曾經歷過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
李太白之所以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是因為他性情豪爽,好遊,好酒。而當時有位名為汪倫的人極為崇拜李白。讓自己的兒子從小就吟誦李白的《贈孟浩然》。得知李白因國事而操勞想出去遊玩壹番,便給李白寫了封信: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酒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汪倫
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遊玩,飲酒乃是我的最愛,為何不借此機會放松放松?於是,他第二天就出發了。來到汪倫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問“汪兄,十裏桃花在何處?”汪倫笑著帶李白去看,可卻只有壹棵桃樹,汪倫說:“我們這裏只有壹株桃樹,每逢盛開的季節就飄香十裏,所以叫‘十裏桃花’”。
李白又問:“那萬家酒店呢?不如我們去痛飲幾杯吧!”可汪倫則領李白去了壹個名為“萬家酒店”的小酒樓。李白不解,汪倫告訴李白這家酒店的老板姓萬,所以就叫“萬家酒店”。
李白不但不生氣,而且還連連叫好。汪倫也十分開心,請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倫家中與其促膝長談,並結為至交好友。
李白在汪倫家壹住就是半年,時光飛逝,這壹天,李白對汪倫說:“汪倫兄,我在妳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離開,繼續過我那神仙般的生活。”“為什麽?難道是我待客不周,妳不願意再住下去了?”汪倫問道。李白揮揮手解釋說:“不,您的家人待我像親人壹樣,我怎麽會嫌棄呢?只是我誌在四方,想雲遊天下。”汪倫見說不過李白,只好答應讓他走。
第二天,清晨,李白載著無盡的留戀和惋惜來到桃花潭邊邊。李白雙手握拳,含著淚說:“汪兄,妳對我的情誼,李某沒齒難忘!”話還沒有說完,岸上就傳來用腳步打節拍唱歌的聲音。李白壹眼望去,啊!是村民們在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揮揮手,大聲說:“鄉親們,保重,我李某壹定會再來看妳們的!”人群中壹人說道:“大詩人,您也要保重呀,祝妳壹帆風順,咱們後會有期。”這時,壹條小船已停靠在岸邊,等待著大詩人李白上船。李白踏上小船,深情地對汪倫說了最後壹句話:“汪倫兄,桃花潭固然很深,但也比不上妳和我的情誼深,讓我們撐起友誼的小船,駛向對方心靈的彼岸。”汪倫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流滿面地說:“保重!”
4. 怎麽將古詩詞改寫成800字記敘文送 別——改寫《贈汪倫》李白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壹.身世坎坷,曾經歷過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李太白之所以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是因為他性情豪爽,好遊,好酒.而當時有位名為汪倫的人極為崇拜李白.讓自己的兒子從小就吟誦李白的《贈孟浩然》.得知李白因國事而操勞想出去遊玩壹番,便給李白寫了封信: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酒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汪倫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遊玩,飲酒乃是我的最愛,為何不借此機會放松放松?於是,他第二天就出發了.來到汪倫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問“汪兄,十裏桃花在何處?”汪倫笑著帶李白去看,可卻只有壹棵桃樹,汪倫說:“我們這裏只有壹株桃樹,每逢盛開的季節就飄香十裏,所以叫‘十裏桃花’”.李白又問:“那萬家酒店呢?不如我們去痛飲幾杯吧!”可汪倫則領李白去了壹個名為“萬家酒店”的小酒樓.李白不解,汪倫告訴李白這家酒店的老板姓萬,所以就叫“萬家酒店”.李白不但不生氣,而且還連連叫好.汪倫也十分開心,請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倫家中與其促膝長談,並結為至交好友.李白在汪倫家壹住就是半年,時光飛逝,這壹天,李白對汪倫說:“汪倫兄,我在妳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離開,繼續過我那神仙般的生活.”“為什麽?難道是我待客不周,妳不願意再住下去了?”汪倫問道.李白揮揮手解釋說:“不,您的家人待我像親人壹樣,我怎麽會嫌棄呢?只是我誌在四方,想雲遊天下.”汪倫見說不過李白,只好答應讓他走.第二天,清晨,李白載著無盡的留戀和惋惜來到桃花潭邊邊.李白雙手握拳,含著淚說:“汪兄,妳對我的情誼,李某沒齒難忘!”話還沒有說完,岸上就傳來用腳步打節拍唱歌的聲音.李白壹眼望去,啊!是村民們在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揮揮手,大聲說:“鄉親們,保重,我李某壹定會再來看妳們的!”人群中壹人說道:“大詩人,您也要保重呀,祝妳壹帆風順,咱們後會有期.”這時,壹條小船已停靠在岸邊,等待著大詩人李白上船.李白踏上小船,深情地對汪倫說了最後壹句話:“汪倫兄,桃花潭固然很深,但也比不上妳和我的情誼深,讓我們撐起友誼的小船,駛向對方心靈的彼岸.”汪倫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流滿面地說:“保重!”。
5. 改寫古詩小池,散文,800字我的家鄉風景如畫,天籟之音不絕。
家鄉的太陽,每次都是起的早早的,時候還早著呢,就見它躍躍欲試了。
大公雞是第壹個被驚醒的。“喔——喔——喔”,隨著公雞的生生啼叫,美好的壹天也逐漸拉開序幕。
我家是壹幢坐北朝南的平板小樓,走上陽臺,極目遠望,心境壹下子開闊了許多。參差不齊的綠,好像把空間分成了兩層。那路旁的壹棵棵高大的樟樹枝繁葉茂,挺拔蒼勁,直插雲霄。遠處那綿延天際的麥田,像是壹方綠色的毯子,平鋪在大地上,禾苗壹片連壹片棲息在樹上的鳥兒快樂的歌唱著,為這迷人的風景增添了生氣。
我家房子前有壹個大池塘,就像壹面圓圓的鏡子。小魚兒遊到水面上,尾巴壹甩,壹道道波紋擴散開去。池塘邊還長著許多不知名的樹,還四級開著紅花,好像給池塘鑲了壹層花邊。我喜歡在這釣魚,但我更喜歡在裏這打水漂。打水漂可是壹個精細的活,挑選石頭也很重要——石頭要扁而合手,拿起石頭,貓著身子,瞄準水面,猛的壹擲,“壹下.兩下.三下……”石頭劃過水面,濺起壹道道銀閃閃的水花漂亮極了,所以我常年是小夥伴們羨慕的對象。
夏天的夜晚,村子裏的居民就會聚集在我家池塘邊乘涼,牛郎織女星下,傳來了老人們講故事的聲音.大人們大聲談笑的聲音,直到懷裏的小娃娃已經忍不住閉上眼睛,人們的歡笑聲才漸漸地輕下去。這時候,只有青蛙還在“呱呱呱”地歡快地唱著大合唱。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壹草壹木.壹山壹水,我更愛家鄉人民的質樸和善良。
6. 古詩改寫(記敘文)680字左右我為了求學出仕來到洛陽,已經離家很久了。
平日裏閑暇時,對家中的親人本就萬分的思念。如今秋風乍起,黃葉飄落,睹物思人,倍感傷情。
有道是“落葉歸根”,黃葉飄飄蕩蕩的飛落樹下,以身作肥以報樹恩,而我又何時才能回去家中與家人團聚,陪伴妻兒,奉養雙親呢? 秋風蕭蕭,中秋將至,無奈關山千重,我真恨不得脅生雙翅飛回家中,可如今學無所成,仕無所出,又有何面目就此回去面對父母親人。滿腔的思念只能寄予鴻雁了,但是提筆之間,千頭萬緒竟不知從何說起。
不知孩子長得有多高了?妻子是否又添了幾分憔悴顏色?雙親在我遠遊之時已經是雪染雙鬢,如今身體是否安好?哎!倉促之間,尺長薄紙,又如何能訴得盡我無盡相思意,寫寫停停,停停寫寫,竟無法收得了筆。但無論如何情雖無限,言有盡時,縱有千言萬語,也得有停筆時候。
將信裝進信封裏,撫來摸去,復又取將出來添作數言,終於還是封上了信。明日便有同鄉回鄉去,須得將信托他將信帶回家去。
離鄉多年不知家中是否壹切安好,想到此我壹夜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天快亮時才迷糊入睡。小憩片刻便早早起了床,洗漱完畢,帶著信去送同鄉。
見到他後,直送他出了洛陽城,分手在即,我們互道珍重將信交給了他,望著他轉身遠去。突然又想到還有壹些要緊事沒寫全,忙又追上,取出信來,添作數句後方才又將信封上,又如此這般仔細的叮囑托付了壹番,始才又分手作別,直往著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回鄉的路途上,我還是呆呆望著前路,仿佛能順著這條路能看到家鄉的嬌妻愛子,皓首雙親。
7. 古詩改寫 每首600字1 天凈沙 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廋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2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3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4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5 邑人 鄭蘭枝: 芳塘如鑒正清兮,漁筏隨風看不迷。
幾朵蘆花浮水凈,半竿山日落湖低。 鷺飛磯上霜千點,魚織波心絹壹溪。
自有釣臺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 6 元·白樸《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壹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些我也知道,不過有些錯,我改好了.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8. 根據古詩改寫的作文人生有對有錯,我的真愛沒錯。青山綠水依然,沈澱在歲月裏,風兒嗚嗚著對我的數落。
籠裏的鳥時刻懷想著昨日的樹林,池中的魚不斷思念著從前的深潭。那悠長而濃郁的鄉愁啊,引領著我輕快的腳步,開荒 ,種田,拿起鋤頭,帶著泥土香味的樸素,還有那純樸的思想寫滿了山林的葉兒。村裏的,草屋,背朝藍天,面對大地,浸潤在濕漉漉的霧裏,流動的空氣訴說著它的衷腸。柳樹與榆樹依偎在房後,守護著這村裏的寧靜。桃、李也不寂寞,帶著秋的喜悅,收獲。
房門打開,壹如我咧嘴的笑容。遠處的山,流淌著它的泉,幻化成仙境,閃現於裊裊炊煙中。那層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的生活,已離我而去,我向它們揮揮手,不留下我的微笑,慘痛。
我聽到狗叫,聽到它在那裏吼,那聲音 *** 而自然的,我知道我又回來了,手采著我的菊。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外狹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9. 求壹篇由古詩改編的作文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壹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壹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壹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壹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壹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裏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壹片白雲飄然而去,壹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淒涼痛苦,難舍難分。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壹輪西沈的紅日落得那麽徐緩,戀戀不舍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淒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10. 改寫古詩《登高》或者《雨霖鈴》800字記敘文作文寒蟬鳴之時解,和著滾滾的流水,襲來這無奈與悲傷。
長亭的紅漆斑斑點點,遠望倒像是銹色片片。夏日婆娑的樹影,早已被驟雨突襲得殘破不堪。
秋的悲涼,讓生機都退卻了……
我的壹聲嘆息,驚落了片片黃葉,帶著如淚的雨水滴落。想當年,我們的相遇——
那年初夏,滿眼的綠色只會讓我心感苦悶。倡女們雖唱我詞,卻不懂我情。那種痛苦的心情壹直留在我心中。
試問:天下誰能懂我情?
熱鬧的街市,忙碌的人群,仿佛只有我身上被打上了陰影。燈火照不到我,我也看不到光。
壹曲琵琶音響,柔美的聲音唱起了歌,仿佛來自遙遠的縹緲之音,講述著某種思念,那愁緒如雨水涔涔……
我走向那“遙遠”,直到我聽清歌詞。
這……是我寫的詞嗎?
沒錯,是我的詞!我內心被自己的回答壹震。
妳,手撫著琵琶,吟唱著。壹曲終,我不禁拍手,驚得妳臉上紅暈浮現。
妳低下頭說道:“小女子彈唱不好,沒能唱出先生的詞情,實在是讓您見笑了。”
我笑而不語,內心的欣喜早已不知如何表達。妳不僅唱出了我的情,更高於我的情,把淡淡的哀思傳送……
“可否再唱壹曲?”我問道。
妳點頭應允。
從此,我寫詞,妳唱曲。
試問:如此紅顏,夫復何求?
然而,誰會想到——
現在,我們在渡口含淚相視,執手難分三時四刻……風把楊柳葉輕揚,也把我們的心揉碎。
船夫催促的聲音越來越急。
“我要走了。”我說著,卻不願放手。
“嗯……”妳閉上眼低下頭,用輕微的聲音回答。但我仍聽到了裏面的顫抖,同時也顫抖了我的心。
我不是舍不得鬧市繁華的城都,不是還留念著花紅酒綠的倡樓,而是妳,我舍不得如此了解我的妳。除了妳,已無人懂我的詩詞,除了妳,已無人再懂我的情致……
從此,我們在水的兩岸,看似接近,實則天涯。
我不敢開口,妳也是。說得越多,感情的天平就會失衡,我們害怕著。
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條壹去不回頭的路……
離開汴州,船到達了渡口,此時此刻,傷感、懷念、心碎、痛楚都在這壹刻蔓延開來……
“晚秋山谷的樹下,
隱約著潺潺的流水,
宛如我的思念,
比妳想象的深邃且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