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雜畫·醉鐘馗》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墜幘長須醜,遺靴壹足濡。不須訶小鬼,爛醉要渠扶。
《蒲生鐘馗》
年代: 宋 作者: 文同
寒風酸號月慘苦,梟飛狐鳴滿墟墓,叢棘亂礓翳野霧。古社禿剝倒枯樹,
下有三鬼相嘯聚,初行誰家作{外門內主}忤。痛熱腫癢快嘔吐,塞噎咽喉脹臍肚,
呼巫召覡使咒詛。翁驚嫗忙設賽具,茅盤草舡置五咱,飯盂炙串狼籍布。
相***收斂各執去,方此危坐歠且哺,忽爾相見生畏怖。有神傑然駕巨牯,
前訶後擁役二豎,此神噉鬼充旦暮。其腹尚餒色躁怒,鬼遙見之悉失措,
竄匿不暇相告論。酒傾肉落雜穢汙,魄魂飛蕩身偃仆。壹入木底只四據,
壹尚把盞愕以顧,壹自隱蔽捩眥覷。神用氣攝縛束固,前死入吻無十步。
計之嚼嚼或味飫。蒲生胡為適爾遇,畫之滿卷無壹誤,筆墨醜怪實可懼。
持以贈余子何故,搖手不取壹錢賂。他日乞詩者尤屢,試為言之寫其故。
《題鐘馗圖》
年代: 元 作者: 淩雲翰
湖風吹沙目欲瞇,官柳搖金梅綻蕊。終南進士倔然起,帶束藍袍靴露趾。
手掣硬黃書壹紙,若曰上帝錫爾祉。猬磔於思含老齒,頤指守門荼與壘。
肯放妖狐搖九尾?壹聲爆竹人盡靡,明日春光萬余裏。
《題鐘馗役鬼移家圖》
年代: 明 作者: 劉基
髯夫當前黧婦後,臘鬼作糧驅鬼負。虹霓可駕雷可車,胡為役鬼來肩輿?
乃知老馗未公正,怙威植私幹律令。玄雲沈陰鬼怪多,馗乎馗乎奈爾何!
《鐘馗殺鬼圖》
年代: 明 作者: 劉溥
空山無人夜色寒,鬼群亂嘯西風酸。綠袍進士倚長劍,席帽珣影烏靴寬。
燈籠無光照斜水,怒裂鬼頭燃鬼髓。大鬼跳踉小鬼嚎,滿地?鵜飛不起。
如今城市鬼出遊,青天白日聲啾啾。安得此公起復作,殺鬼千萬吾亦樂。
《題謝衛同鐘馗移家圖》
年代: 明 作者: 湯胤績
寒雲潑墨陰風峭,冬青葉底休留叫。老魅梁間忽作聲,四下妖精俱起嘯。
兩星執法未能訶,坐見綠蕪生白波。曲逗銅魚窺寶甕,倒騎鐵馬試金戈。
草煙花霧橫鋪襯,十二闌幹飛鬼磷。足健何妨海藏深,耳頑不怕雷司近。
腓豬疥狗森森立,虎豹九關隨意入。移山換水奏新功,鏤雪雕冰增舊習。
須臾扇動民間怪,州閭遍索羔豚賽。寺中石佛擁來行,廟裏泥神推出拜。
掃帚斜揮簸箕舞,掇轉沙盆齊擂鼓。長蠍潛舒壁上鉤,短狐暗發溪邊弩。
八洞真仙尋斂跡,河伯土公鹹辟易。適從牖下竊聽琴,又向階前偷弄笛。
終南進士須垂胸,挈家遠避群魔鋒。鼻息沖開刀兩刃,目光射透甲三重。
清漏滴殘更漸急,玉宇沈沈露華濕。扶桑湧上壹輪紅,髑髏墮地無人拾。
2. 形容鐘馗的詩句1、《題舊鐘馗》
宋代:蘇轍
濟南書記今白須,歲節鐘馗舊綠襦。
舉手托天欣見雪,破鞋踏凍可憐渠。
滔滔時輩今黃壤,六六年華屬老夫。
兒女未容翁便去,銀瓶隔夜浸屠酥。
釋義:濟南王書記現在白胡子,過節鐘馗舊綠衫。用手托天欣見雪,把鞋踏凍可憐他。滔滔時這些人現在黃色,六六年華屬老夫。兒女不容許老頭就走了,銀瓶隔夜浸泡屠酥酒。
2、《題龔翠巖中山出遊圖》
宋代:白珽
何處張弧鬼壹車,中山曾見夜蒐圖。
紛紛眼底朱成碧,後乘鐘家有此姝。
釋義:何處張弧鬼壹車,中山曾出現夜間搜查地圖。紛紛在眼底將紅的看成綠的,後來在鐘家有如此美麗。
擴展資料
鐘馗的最早原型,源於商代成湯右相伊尹。成湯死而伊尹攝政,放逐了太甲,自立為天子,據《竹書紀年》記載: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
伊尹化為惡鬼,遂為鐘馗。鐘馗的形象往往是相貌奇醜,能吃鬼,才高八鬥,因為曾經擔任過成湯右相。
伊尹,乃奴隸出身。傳說成湯的妃子采桑於空桑,忽見桑林河中飄來壹木盆,內有壹嬰兒,遂收養之,取名“伊尹”。
伊尹長於庖人之所,從小聰明伶俐,才高八鬥,成湯很是喜歡,立為右相。伊尹助成湯革命,滅夏桀,勞苦功高,才高八鬥,因此,伊尹也是魁星的代表。
百度百科--題舊鍾馗
百度百科--記雜畫·醉鐘馗
百度百科--鐘馗
3. 形容鐘馗的詩句1、《題舊鐘馗》 宋代:蘇轍 濟南書記今白須,歲節鐘馗舊綠襦。
舉手托天欣見雪,破鞋踏凍可憐渠。 滔滔時輩今黃壤,六六年華屬老夫。
兒女未容翁便去,銀瓶隔夜浸屠酥。 釋義:濟南王書記現在白胡子,過節鐘馗舊綠衫。
用手托天欣見雪,把鞋踏凍可憐他。滔滔時這些人現在黃色,六六年華屬老夫。
兒女不容許老頭就走了,銀瓶隔夜浸泡屠酥酒。 2、《題龔翠巖中山出遊圖》 宋代:白珽 何處張弧鬼壹車,中山曾見夜蒐圖。
紛紛眼底朱成碧,後乘鐘家有此姝。 釋義:何處張弧鬼壹車,中山曾出現夜間搜查地圖。
紛紛在眼底將紅的看成綠的,後來在鐘家有如此美麗。 擴展資料 鐘馗的最早原型,源於商代成湯右相伊尹。
成湯死而伊尹攝政,放逐了太甲,自立為天子,據《竹書紀年》記載: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 伊尹化為惡鬼,遂為鐘馗。
鐘馗的形象往往是相貌奇醜,能吃鬼,才高八鬥,因為曾經擔任過成湯右相。 伊尹,乃奴隸出身。
傳說成湯的妃子采桑於空桑,忽見桑林河中飄來壹木盆,內有壹嬰兒,遂收養之,取名“伊尹”。 伊尹長於庖人之所,從小聰明伶俐,才高八鬥,成湯很是喜歡,立為右相。
伊尹助成湯革命,滅夏桀,勞苦功高,才高八鬥,因此,伊尹也是魁星的代表。 百度百科--題舊鍾馗 百度百科--記雜畫·醉鐘馗 百度百科--鐘馗。
4. 贊美鐘馗的句子1、豹頭環眼虬髯翁,色正芒寒氣如虹;殺鬼常留三分慈,英雄原本是書生。
2、壹死拼將萬事哀,從此不叫鬼成災。今日歡呼莽鐘馗,只緣妖霧又重來。
3、功名夢壹場,除妖真棟梁。壹把殺鬼劍,至今閃寒光。
4、聞道先生善啖鬼,奈何鬼不畏先生。年年端節華堂上,空見雄威壹劍橫。
5、—臉黑性耿英雄膽;心善德和鋼烈人。
6、壹襲紅袍劍在腰,雙眸光射極天遙。妖魔膽敢為人禍,喋血青鋒誓不饒。
7、目中噴出兩團火,劍下颶風魔失魄。畫中活人跑出來,古今只有君壹個。
8、老馗怒目髯奮戟,阿妹新妝臉塗漆。
兩輿先後將何之,往往徒禦皆骨立。
開元天子人事廢,清宮欲藉鬼雄力。
楚龔毋乃好幽怪,醜狀奇形尚遺跡。
9、老髯見鬼喜不嗔,出遊夜醉中山春。
髯身自是鬼龍者,況乃前後皆非人。
10、陰風蕭蕭吹發寒,老馗夜踏山雨殘。
恨生不作中執法,誓死肯負唐衣冠。
11、烈士骨不可屈;烈士精久乃靈。
瞋爾目階可觸;正爾心邪可擒。
欽爾風望爾容;魑魅魍魎鹹潛蹤,千秋之下真英雄!
12、怒來無發亦沖冠,劍氣能令六月寒。
極大春風眼不轉,未知何處壹登壇。
5. 有沒有贊揚“鐘馗”的詩1. 蒲生鐘馗圖 宋·文同寒風酸號月慘苦,梟飛狐鳴滿墟墓。
叢棘亂礓翳野霧,古社禿剝倒枯樹。下有三鬼相嘯聚,初行誰家作疰忤。
痛熱腫癢快嘔吐,塞噎咽喉脹臍肚。呼巫召覡使咒詛,翁驚嫗忙設賽具。
茅盤草船置五路,飯盂炙串狼藉布。相***收斂各執去,方此危坐歠且哺。
忽爾相見生畏怖。有神傑然駕巨牯,前呵後擁役二豎,此神噉鬼充旦暮。
其腹尚餒色躁怒,鬼遙見之悉失措,竄匿不暇相告諭:酒傾肉落雜穢汙,魄 飛蕩身偃仆。壹入木底只四據,壹尚把盞愕以顧,壹自隱蔽捩眥覷。
神用氣攝縛束固,前死八吻無十步。計之嚼嚙或味飫。
蒲生胡為適爾遇。畫之滿卷無壹誤,筆墨醜怪實可懼。
持以贈余子何故?搖手不取壹錢賂。他日乞詩者尤屢,試為言之寫其故。
2. 題舊鐘馗 宋·蘇轍濟南書記今白須,歲節鐘馗舊綠襦。 舉手托天欣見雪,破鞋踏凍可憐渠。
滔滔時輩今黃壤,六六年華屬老夫。 兒女未容翁便去,銀瓶隔夜浸屠酥。
3. 中山出遊圖 元·王肖翁老馗怒目髯奮戟,阿妹新妝臉塗漆。 兩輿先後將何之,往往徒禦皆骨立。
開元天子人事廢,清宮欲藉鬼雄力。 楚龔毋乃好幽怪,醜狀奇形尚遺跡。
4. 中山出遊圖 元·李鳴鳳堪笑龔侯戲鬼神,毫端寫出逼天真。 我貧不敢披圖看,恐作揶揄來笑人。
5. 題龔翠巖中山出遊圖 元·宋無酆都山黑陰雨秋,群鬼聚哭寒啾啾。老馗豐髯古襆頭,耳聞鬼聲饞涎流。
鬼奴輿馗夜出遊,兩魑劍笠逐輿後,槁形蓬首枯骸瘦。妹也黔面被裳繡,老馗回觀四目鬥,料亦不嫌馗醜陋。
後驅鬼雌荷衾枕,想馗倦行欲安寢,桃壺抱甕寒凜凜。毋乃榨鬼作酒飲,令我能言口為噤,執縛魍魎血灑骻,毋乃剁鬼為鬼 ,令我有手不能把,神閑意定元是假。
始信吟翁筆揮灑。翠巖道人心事平,胡為識此鬼物情?看來下筆眾鬼驚,詩成應聞鬼泣聲,至今卷上陰風生。
老馗氏族何處人?托言唐官曾見身,當時身色相沈淪,阿瞞夢寐何曾真,宮妖已殘馬嵬塵。倏忽青天飛霹靂,千妖萬怪遭誅擊,酆都山摧見白日,老馗忍饑無鬼吃,冷落人間守門壁。
6. 中山出遊圖 元·釋宗衍老髯見鬼喜不嗔,出遊夜醉中山春。 髯身自是鬼龍者,況乃前後皆非人。
楚龔老死無知已,生不事人焉事鬼? 籲嗟神鼎世莫窺,此圖流傳當寶之。7. 馗妹圖 元·鄭元佑天寶治衰妹兄出,白晝官庭馘獰獝。
妹時何在不佐兄,靚妝自衍妖嫻質。後來形見知何所,百鬼尊之莫敢睹。
提劍躍馬從其兄,每為人家守環堵。老韓饑窮夜縛船,送之不去今幾年。
妹旨從兄肆屏逐,我亦家富黃金錢。8. 題龔翠巖中山出遊圖 元·韓性是為伯強為譎狂,睢盱鬼伯髯怒張。
空山無人日昏黃,回風陰火隨幽篁。辟邪作字魏迄唐,殿前吹笛行踉蹡。
飛來武士藍衣裳,夢境胡為在縑緗。中山九首彌荒唐,猶可為人袚不祥,是心畫師誰能量,筆端正爾分毫芒,清都紫府昭回光,三十六帝參翺翔,陰氣慘淡照春陽。
為君閣筆試兩忘,壹念往復如康莊。9. 終南進士行題馬麟畫鐘馗圖 元·薩都刺老日無光霹靂死,玉殿咻咻叫鬼陰,赤腳行天踏龍尾,偷得紅蓮出秋水。
終南進士發指冠,綠袍束帶烏靴寬。赤口淋漓吞鬼肝,銅聲剝剝秋風酸。
大鬼跳梁小鬼哭,豬龍饑嚼黃金屋,至今怒氣猶未消,髯戟參差努雙目。10. 鐘馗部鬼圖 元·鄭元佑老髯足恐迷陽棘,鬼肩藤與振雙滕。
前驅肥身兒短黑,非髯嬌兒則已臘。後從眾醜服廝役,但攜鬼脯作髯食,鬼饑未必能肥腯,哺之空勞髯手臂。
彼瘦而巾褙長窄,無乃臒儒執髯役。其余醜狀千面態,專為世人屍辟怪,夢龔獰老非其類,請問何由識其槩。
想龔目睛爍陰界,行屍走鬼非殊派。民膏民脂飽死後,卻供髯餐縮而瘦。
無由起龔問其候,有嘯於梁妖莫售。大明當天百祿輳,物不疵癘民長壽。
11. 鐘馗像 元·唐肅壹片忠魂不可招,夢中有敕賜官袍。 生雖不食千鐘粟,死亦常為萬國豪。
手擘夔山朝滅鬼,氣吞國厲夜無嗥。 曾攜小妹騎雙鹿,醉著接 秋月高。
12. 鐘馗騎驢圖 明·程敏政陰風蕭蕭吹發寒,老馗夜踏山雨殘。恨生不作中執法,誓死肯負唐衣冠。
驪山夢破壹回首,上帝母煩六丁克。魑魅都歸鞭策中,贏得騎驢袖雙手。
13. 題梁楷畫鐘馗 明·蔣主孝虎口虬須真可怪,如何不解縛人妖。偷花竊笛渾閑事,忍見三郎萬裏橋。
14. 鐘馗畫明·淩雲翰北風吹沙目欲瞇,宮柳搖黃拂溪水。終南進士倔然起,猬磔於思含缺齒。
袍藍帶角形甚傀,烏帽裹頭靴露指,白澤在旁口且哆,馴擾不異麟之趾,手持上帝書滿紙,若曰新歲錫爾祉。壹聲竹爆物盡靡,明日春光萬余裏。
15. 柏柿如意鐘馗 明·朱見深壹脈春回暖氣隨,風雲萬裏值明時。 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16. 鐘馗贊 明·唐寅烈士骨不可屈;烈士精久乃靈。瞋爾目階可觸;正爾心邪可擒。
欽爾風望爾容;魑魅魍魎鹹潛蹤,千秋之下真英雄!17. 題鐘馗役鬼移家圖 明·劉基髯夫當前黧婦後,臘鬼作糖驅鬼負。 虹霓可駕雷可車,胡為役鬼來肩輿?乃知老馗未公正,怙威植私幹律令。
玄雲沈陰鬼怪多,馗乎馗乎奈爾何!18. 鐘馗殺鬼圖 明·劉溥空山無人夜色寒,鬼群亂嘯西風酸。綠袍進士倚長劍,席帽飐影烏靴寬。
燈籠無光照斜水,怒裂鬼頭燃鬼髓。大鬼跳踉小鬼嚎,滿地?鵜飛不起。
如今城市鬼出遊,青天白日聲啾啾。安得此公起復作。
6. 關於鐘馗的傳說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
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醜;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長安應試,鐘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
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叠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鐘馗壹怒之下,頭撞殿柱而死,震驚朝野。
於是德宗下昭封鐘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斬妖驅邪”;並用狀元官職殯葬。傳說唐明皇睡夢中見壹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後,把他吃了。
大鬼相貌奇醜無比,頭戴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自稱是終南山落第進士,因科舉不中,撞死於階前。
他對唐明皇說:“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孽。”唐明驚醒後得病。
病愈後下詔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鐘馗捉鬼圖》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吳道揮筆而就,原來吳道子也做了個同樣的夢,所以“恍若有睹”,因而壹蹴而就。
民間流傳甚廣的鐘馗捉鬼圖,來自《逸史》記載的壹則故事。此圖因畫的是鐘馗捉拿邪鬼的形象,使人認為含有趨吉避兇之意,故多喜之,逢年過節經常購買,掛於家中。
其實,鐘馗並非是人的名字,而是壹種菌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鍾馗》》:“《爾雅》雲:‘鐘馗,菌名也。
’《考工記》註雲:‘終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稱。
俗畫神執壹椎擊鬼,故亦名 鐘馗 。好事者因作 鐘馗 傳,言是未第進士,能啖鬼。
遂成故事,不知其訛矣。”鐘馗源於仲葵,本是壹種植物的名稱,屬於壹種椎形菌類。
椎本是壹種敲打器物的工具,可作武器用,於是,有人便借用其諧音,編出壹個手執椎形仲葵打鬼的鐘馗。因故事講的是專門捉拿兇邪惡鬼,很符合人們的心理,故受到歡迎。
這樣,菌類仲葵便變成;了打鬼的鐘馗,壹個植物的名字也就變成了捉鬼英雄的名字了。 民間懸掛鐘馗圖,原來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卻是在端午節畫鐘馗,或贈人、或自掛。
這種改變源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將鐘馗請出來施威捉鬼,此後逐年相沿成俗。 歲月悠悠,鐘馗這個“驅魔大神”綿延至今,經久不衰。
啟功先生的《題鐘馗騎驢小景》,寫得風趣而富有時代感。漫畫家方成畫過壹幅鐘馗圖:鐘馗靴帽整齊,雙手袖於袍內,以石為枕,臥眠於地,並題五言詩道:“春眠不覺曉,鼾聲驚飛鳥。
人間鬼太多,鐘馗累壞了”。諷喻極為深邃。
北京的青年畫家周旭畫了鐘馗專輯並蒙他送我壹本。畫集內的鐘馗極為傳神並得到不少開國元勛的***鳴——“此公不可少”。
看來現代人更需要鐘馗。 《鐘馗嫁妹》故事中,講到他是唐朝時壹位出身貧寒的書生,自幼飽讀詩書,才華出眾。
然而他相貌奇醜無比,絲毫沒有讀書人那種風流倜儻的儒雅氣質。也就是因為這醜陋的相貌,使他在科舉考場上遭受歧視。
鐘馗憑借過人的才華,壹路過關最終考到殿試。但這位唐明皇偏偏無法容忍鐘馗的醜陋,大筆壹揮,兒戲般的取消了他的錄取資格。
十年寒窗之苦,瞬間化為烏有。性格剛烈的鐘馗於是選擇了死…… 這個故事的最早版本見於宋朝博物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的《補筆談》,與今天故事稍有不同。
那次考場冤案後不久,唐明皇身患重病,夢中總被小鬼騷擾,無法安睡。壹天深夜,他夢見壹個小鬼偷偷潛入宮中,盜走自己心愛的樂器,還在宮中狂呼亂叫。
懊惱間,唐明皇忽見壹個藍衣身影從天而降。壹把抓住小鬼,撕扯壹番吞下肚去。
唐明皇驚醒過來,怪病從此不治而愈。回想夢中藍衣人,就是那位醜陋的書生鐘馗。
於是請畫家繪制鐘馗神像,懸掛皇宮內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鐘馗名聲大噪,成為名揚天下的捉鬼大神。
北宋以來,幾乎所有的鐘馗故事都與此相類似。那麽這個流傳了近千年的故事有多大真實性呢?先來看鐘馗其人。
我們參閱了唐代的歷史文獻,在所有唐代的官方文獻中都沒有找到鐘馗這個人名。關於類似的考場冤案也沒有壹字壹句的記載。
唐代有關唐明皇李隆基的奇聞軼事多有記載。可是也沒有發現鐘馗夢中顯靈為唐明皇治病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考察科舉制度的發展歷史,唐明皇不可能主持殿試考試。因為殿試考試制度,是壹百多年以後才由宋太祖趙匡胤壹手創立。
如此說來,鐘馗其人以及他死後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後才被虛構出來的。但這個故事至少有壹處是真實的,那就是在唐明皇時代,鐘馗已經是聲名顯赫的捉鬼大神。
《全唐詩》裏收錄了這樣壹首詩,名為《謝賜鐘馗及歷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時壹位宰相,名叫張說。
詩中說感謝皇上賜給自己的鐘馗神像和歷日表。後來的大詩人劉禹錫也曾寫過類似的詩篇。
由這些唐人詩句不難看出,作為神鐘馗在唐朝時已是聲名赫赫,張掛鐘馗神像成為上層社會流行的年俗。 可是鐘馗到底是怎樣的身世來歷,又是如何走上神壇,詩中並未解釋。
這或許就是宋朝以後人們虛構鐘馗成神故事的原因:宋朝時鐘馗也是名聲顯赫壹如唐朝,可是人們無法解釋他的來歷。而從流傳下來的詩和鐘馗畫像來判斷,早在唐明皇。
7. 描寫鬼的詩句九歌 山鬼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2]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3]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4]。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5]。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淡[6]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7]!采三秀兮於[8]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9]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註釋:[1]:通“披”。
[2]:音“必”。[3]:通“披”。
[4]:音“離”。[5]:音“互”。
[6]:音“但”。[7]:音“余”。
[8]:音“巫”。[9]:音“又”。
泊淮岸夜聞鬼語 年代:宋 作者:黎廷瑞 北風行平林,蘆葉響乾雨。青磷走平沙,獨夜鬼相語。
沈吟乍幽咽,怨哭倍酸楚。遺臠烏鳶飽,滯魄狐兔伍。
白骨委飛霜,零落從草莽。草死東風吹復生,骨枯東風吹不榮。
汝悲信悲不足詰,吾欲詰爾爾試聽。君不見劉項割鴻溝,又不見孫曹戰赤壁。
回頭萬事曉雲空,石馬荒荒土花碧。世間倘有長生藥,薊子白雲丁令鶴。
霜城相見悲銅狄,華表歸來嘆城郭。汝不見興與衰,又不憂寒與饑,濠上之叟不汝欺,汝有至樂爾不知。
嗚呼人生何苦爾何樂,人生羨汝不可學。鬼車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無光月不出。
浮雲蔽天眾星沒,舉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壹物,不見其形,但聞其聲。
其初切切淒淒,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調玉笙,眾管參差而不齊。既而咿咿呦呦,若軋若抽,又如百兩江州車,回輪轉軸聲啞嘔。
鳴機夜織錦江上,群雁驚起蘆花洲。吾謂此何聲,初莫窮端田。
老婢撲燈呼兒曲,雲此怪鳥無匹儔。其名為鬼車,夜載百鬼淩空遊。
其聲雖小身甚大,翅如車輪排十頭。凡鳥有壹口,其鳴已啾啾。
此鳥十頭有十口,口插壹舌連壹喉。壹口出壹聲,千聲百響更相酬。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讎。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自從狗嚙壹頭落,斷頸至今青血流。
爾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留。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驚輒墮。
有時余血下點汙,所遭之家家必破。我聞此語驚且疑,反祝疾飛無我禍。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細理莫詳。吉兇在人不在物,壹蛇兩頭反為祥。
卻呼老婢炷燈火,卷簾開戶清華堂。須臾雲散眾星出,夜靜皎月流清光。
聞鬼 年代:宋 作者:彭秋宇 荒郊白骨臥枯莎,有鬼銜冤苦奈何。半夜數聲淒枕席,十年幾度慘幹戈。
英魂無托子孫絕,史筆不知忠義多。欲反髑髏生世樂,近來富貴亦消磨。
題鐘馗役鬼移家圖 年代:明 作者:劉基 髯夫當前黧婦後,臘鬼作糧驅鬼負。虹霓可駕雷可車,胡為役鬼來肩輿?乃知老馗未公正,怙威植私幹律令。
玄雲沈陰鬼怪多,馗乎馗乎奈爾何!鐘馗殺鬼圖 年代:明 作者:劉溥 空山無人夜色寒,鬼群亂嘯西風酸。綠袍進士倚長劍,席帽珣影烏靴寬。
燈籠無光照斜水,怒裂鬼頭燃鬼髓。大鬼跳踉小鬼嚎,滿地?鵜飛不起。
如今城市鬼出遊,青天白日聲啾啾。安得此公起復作,殺鬼千萬吾亦樂。
神弦 年代:唐 作者:李賀 女巫澆酒雲滿空,玉爐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旋風。
相思木貼金舞鸞,攢蛾壹啑重壹彈。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神嗔神喜師更顏,送神萬騎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