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語文題目:舒婷的《致橡樹》傳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語文題目:舒婷的《致橡樹》傳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全詩通過整體象征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致橡樹》是中國詩人舒婷1977年創作的壹首現代詩歌。這首詩***36行,前13行詩人用攀援的淩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六個形象,對傳統的愛情觀進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寫了自己理想的愛情觀。

擴展資料:

壹、創作背景

舒婷曾經談過《致橡樹》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實際上,這首詩的產生既簡單又普通。”舒婷回憶說。1975年,福建有位曾經在寫作上給予她很大幫助的歸僑老詩人蔡其驕到鼓浪嶼作客,壹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時,蔡其驕向她說起這輩子碰到過的女孩。

在20世紀70年代公開談論喜歡的女孩子是件大膽的事。蔡其驕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卻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很兇悍,他覺得找壹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

舒婷說,當時她聽了後很生氣,覺得那是大男子主義思想,男性與女性應當是平等的,於是,當天晚上,她就寫了首詩《橡樹》交給蔡其驕,後來發表時,才改作《致橡樹》。

“實際上,橡樹是永不可能在南國跟木棉樹生長在壹起的,在這首詩中,是將它倆作為男性與女性的指代物。”她補充說。

二、賞析

全詩采用抒情主體“木棉”對“橡樹”做誠摯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靈化,使這兩個中心意象從外到內都閃射出思想和審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為是充滿青春氣息的柔中帶剛的現代女性美的象征,也可以理解為那是熾熱、豐富的感情及獨有壹份深沈的個性。

橡樹則顯示了種陽剛的氣質,那是偉岸、剛強的性格象征。此詩有了這種獨特、精美的意象作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脫離了具體的有限的形體,具有豐富的內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間平等真誠的愛情,也可以理解為壹種親密、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詩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並組合了壹系列蘊含豐富的具體意象。這些意象要麽是暗示木棉對傳統人生觀中不和諧不平衡,甚至向壹方傾斜的人際關系的看法,要麽是大膽肯定在人格獨立基礎上的互相依存,顯示了對和諧的人際關系、新型的愛情觀、人生價值的向往和追求。

全詩章法及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與議論自然融合,使豐富細膩的感情帶有理性的光彩。

百度百科-致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