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溫泉位於縣城西南7.5公裏的蒼山幽谷之中,海拔942米,最高氣溫20.1℃,最低氣溫-12.6℃,是首都北京的綠色屏障,巒青嶺翠、泉水淙淙、風景秀麗。溫泉屬高療效礦泉,形成於距地表25千米的穩定巖層中,平均水溫在50℃-68℃之間。區內有總泉、胃泉、眼泉、氣管炎泉、冷泉和平泉,其中總泉水量最大(30立方米/小時)、溫度最高(68℃)。泉水含有20多種化學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療疾健身、益壽駐顏的功效,特別是對關節炎、皮膚病有顯著療效。
溫泉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註》中就有“漁陽之北有湯泉,去燕京三百離”的記載。幾經興廢,盛譽不衰。天賜的礦泉,不僅可祛病療疾,還能益壽延年。
隋唐時辟為道場,歷代名人到此都有碑刻和許多傳說。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左都督楊洪巡邊到此重新發現此泉,留下了“火龍入地沸山根,時湧溫泉出厚坤”的神話傳說。此後鼎力重建瑞雲寺。明萬歷(公元1578)直隸監察禦使黃應蘇所立“關外第壹泉”碑刻至今光彩照人。清康熙十壹年(公元1672)正月,聖祖玄燁帝陪其皇祖母駐蹕這裏50多天,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抗戰期間,愛國將領佟麟閣、吉鴻昌曾先後光臨此地,留下“妙浴”、“洗恥”石刻。
真正把溫泉變為人民群眾的療疾休閑場所是在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原察哈爾省委書記楊耕田提出建設赤城溫泉的構想。七十年代初,建起了溫泉療養院,接納四方來客,尤其受到北方客人的歡迎。每年春季開始,內蒙、北京、山西、東北客人蜂擁而至。溫泉得到大規模開發是改革開放以後。1996年,赤城縣被批準開放後,溫泉的開發建設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重視。先後投資數億元進行開發,建成了9家賓館,占地5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3000平方米,園林面積16100平方米,擁有各類客房500間,床位1200張,大小會議室16個,容納人員近千人。大型遊泳館3處,別墅2處。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市財政培訓中心是首家二星級賓館。1998年溫泉度假村被評定為省級旅遊度假村、二星級文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