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宋朝的娛樂場所通宵達旦,夜生活真的非常發達嗎?

宋朝的娛樂場所通宵達旦,夜生活真的非常發達嗎?

宋代市民生活的豐富與繁榮

前壹陣子,成都、重慶、上海、天津等城市相繼出臺了壹套旨在提升城市“夜經濟”的政策,使老百姓能夠充分享受到“夜經濟”的便利和美妙。今天我們在大力提倡的“夜經濟”,其實早在宋代就已經相當發達了。宋朝不是積貧積弱嗎,夜生活為何如此繁榮?

壹、為何是宋代?

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每個人都像被上了發條壹樣,緊趕慢趕地往前簇擁著。白天,妳是屬於世界的;只有到了夜晚,世界才是屬於妳的。各種應接不暇的夜店、酒吧、西餐廳、音樂廳等,都成了消解都市緊張又沈悶的情緒的通道。

恰恰從宋代開始,人們才有機會在夜間出行,吃喝玩樂,享受寶貴的夜生活。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句膾炙人口的絕美詩句,用短短兩句話便把大宋的繁華描寫地淋漓盡致,而“大宋夜市”的喧鬧印證了它的繁榮。

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中說:“馬行街者,京師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人物嘈雜,燈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罷,故永絕蚊蚋。”作者巧妙地利用“蚊子趨光”的特性,描述了宋朝夜市燈火久久不絕的場面。

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的大宋夜市

宋朝之前的統治者,常常將宵禁作為維持統治秩序的手段。因為在古代的夜晚,即便是住在城裏的百姓也並不見得安全。統治者規定了每日坊和市的運行時間,就是老百姓出門買東西也得嚴格遵守國家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唐朝的都城長安從布局上來看,就處處體現著儒家思想中重農抑商、農商分離的原則。而北宋的都城汴梁,則脫離了這種強硬的命令模式。嚴格限制居民外出並不利於經濟和商業的發展,強制性地將市場“置於白天”,並且強調“坊市分離”,是傳統上政府管理市鎮的基本模式。

開封鼓樓夜市至今仍然紅火

不過,這些傳統模式到了宋朝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據統計,宋代的夜間經濟繁榮程度十分可觀。商人從販茶吃酒、勾欄瓦舍中可以獲取足夠的財富。而這些通過服務業消費得到的稅收,最多竟能占政府年度收入的1/4強。

提到唐朝,則言必稱其“大”或“繁盛”,而宋朝則被打上了“積貧積弱”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宋朝的貧弱雖然史有明載,但宋代之物華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從宋代開始的“夜市”,正是其內在繁榮的具體表現。

二、宋代的夜,如此美妙

唐朝人口過10萬之上的城市僅有十幾座,而宋朝人口強過10萬以上的城市***有52座。明顯來看,宋代城市的興建速度和城市建設規模是十分可喜的。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向相同時期的歐洲,我們便能感受到宋朝市鎮經濟的超越與發達。當時的歐洲人口過兩萬的城鎮鳳毛麟角,僅有法國的勃艮第地區和巴黎地帶、意大利的沿海工商業城市能有相較之力,當時的威尼斯區區5萬常住人口,不足汴梁的1/10。

今天的威尼斯

北宋的都城汴梁是世界少有的人口近百萬的特大城市,汴梁也是真正的“不夜城”。由於取消了宵禁令,汴梁的夜晚充滿了商販的叫賣與人潮中的交談聲。“日暮鼓動,叫賣聲甚隆;夜市未完、早市又啟”描述的就是宋朝商業的真實場面。誠如《東京夢華錄》所言:“宋代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夜市街頭處處各有茶坊、酒肆。在炎熱的夏天,常常會有沿途歇腳的客人向店家要來壹碗涼茶吃了。在酒店或客店裏,能為客人提供的絕佳款待,便是壹份上等好酒。酒是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貧民百姓均有所依賴的生活調劑品,是“怡情、通情和抒情”之物。

臨街沽酒的商販

此外,除面店、果鋪提供基本的生活原料之外,用細磨面粉或稻米制作的糕點,諸如大名鼎鼎的炸物“酥黃獨”“饊子”,香氣撲鼻的“蒸餅”“糍粑”,入口即化的“甜糕”“八寶飯”,都是令時人欲罷不能的美食佳肴。

宋代美食:酥黃獨

彩帛、絨線、香燭等手工用品也是在宋代市場中的稀罕物件。宋代市民文化有所興起,由此帶來了十分興盛的“審美需求”。從漢代到魏晉這段時期,中國培養出了正統文化之外的“逍遙文化”;而經歷了唐代官方文化再次興盛之後,宋朝的市民已“醞釀”出比較強烈的文化審美需要。

從蜀地、江浙地帶傳來的“新織機”,吸取少數民族文化而誕生的“新花紋”,以及從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的棉紡織業,還有大名鼎鼎的制瓷業等,都極大地豐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傳統上,新鮮事物出現後會首先作為貢物提供給宮廷消費,而宋人則有與達官貴人***享“新鮮玩意兒”的機會。

宋代農家中已出現有織機

現代人熟悉的“快餐店”,在宋時也已出現。文曰:“蓋經紀市井之家,往往多於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可見宋人已經能夠壹邊享受手裏的美食,壹邊悠閑地立於橋頭賞月。品上壹口美酒,嘗上壹碗“羊鵝什”,快意人生不正如此嗎?

在朱雀門以外的“州橋夜市”和“馬行街夜市”,也會出現圍繞著街道“依次排開”的小商小販們。魚、鯗、禽、肉等能從市面上購得的豐富食材,也被他們利用到了極致。即便是在宮城附近的“禁臠之地”,也會有夜夜笙歌的場景,常有“貴婦佳女,縱賞觀睹;慣習成風,不相笑訝”。

由於宋代的消費主體已經擴大到了各種階層,因此市場間除了有“珍饈佳肴”提供給市民之外,還出現了“勾欄瓦舍”等文娛場所。及至宋代,壹些專司“說書、表演雜耍和唱奏曲藝”的藝術家已經出現在了市場上,他們專門以此為生,幾乎脫離了農業生產。

南宋臨安的市場:行人與商販摩肩接踵

“瓦子”,是當時最著名的壹種娛樂場所。有些從南到北的生意人,或是無聊來此消遣的市民們,團聚在同壹個大廳內。整個大廳會被雅致的掛畫和高檔的屏風裝點得很有格調,這裏既能滿足人們的消遣需要,也迎合了人們的審美需求。

有些商販還會向臨街的諸如“瓦子”壹類的私人場所提供“外賣服務”。當人們正沈醉於說書人的精彩表演時,他們還能品嘗到壹些可口趁手的零嘴美味。大多時候,壹些善於“鼓瑟吹笙”的才女們也會用她們的獨特氣質吸引老主顧前來消費。正所謂“店鋪之財源滾滾、車馬之喧囂過市,仕女之風采都麗、文士之風流神韻”,宋人之夜,真令今人艷羨!

時人趨之若鶩的時尚場所: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