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歸橋,路歸路,萬般浮華夢,皆為壹場空。塵歸塵,土歸土,千般疚苦處,諸業授己身。劉邦作為壹代開國帝王,成就大漢王朝四百年的江山基業,生前無論權力、功名、愛妾和江山,劉邦都站到了人生的最高點,但縱然作為壹代帝王,無論劉邦成就的豐功偉績有多大,到頭來都難道壹死。
此時的劉邦回憶起自己征戰壹生,這時年邁的劉邦不免想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對手——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的場景。
項羽在烏江自刎的壹段話不禁在劉邦的耳中回想起來: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千年年來,後世無數文人墨人對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事情感到惋惜 ,甚至後世不少文人墨客認為楚霸王項羽當年只要肯過烏江,他日卷土重來未可知,因此這才有後世文人墨客留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些詩句,司馬遷也將楚霸王項羽列入《本紀》中的《項羽本紀》。
楚霸王項羽當年在烏江自刎時,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然而,我認為這是項羽在烏江自刎的壹個借口,更多深層次的原因在項羽和烏江船夫對話過程中,項羽已經吐露出,這便是項羽當年在江東起兵時候所率領的“江東八千子弟”早已經戰死他鄉,現在只剩下自己,項羽感到無臉愧對江東父老,此外,從項羽起兵至烏江自刎,壹生征戰七十余次,天下百姓飽受戰亂很久了。
項羽回憶自己起兵以來的經歷,從壹個亡國名將項燕後裔到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滅掉秦朝,成為赫赫有名的楚霸王,再到五年的楚漢戰爭,項羽更是多次擊敗劉邦的軍隊,打的劉邦不僅丟盔棄甲,在彭城壹戰中,連自己老婆孩子都成為自己俘虜,壹生征戰無數的楚霸王,曾創造多次以劣勢兵力打敗打敗對手的奇跡,如今還不是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項羽不免體會到了,人生不過如此,縱然妳創立萬世不拔的基業,終究到頭來也是壹片黃土。
我們常說:最了解妳的不壹定是妳自己身邊的親人或者朋友,而是妳的對手;項羽作為劉邦壹生中最重要的對手,臨終前的劉邦終於明白了楚霸王項羽當年為何在烏江自刎而不肯過江。
回憶劉邦壹生
在後世眼中,劉邦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創建不朽的豐功偉績,但劉邦人生簡歷中始終有這樣的檔案記錄:曾是沛縣的亭長,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小混混,壹生奸詐好色,這些都成為他人生中的汙點。
就是這樣奸詐好色的壹個小人,最終在烏江逼死了楚霸王項羽,開創大漢王朝。
從斬白蛇起義到烏江逼死楚霸王項羽,劉邦在創建帝業的道路中,有兩次和項羽生死存亡的鬥爭。
壹、鴻門宴,劉邦險些喪命。
楚懷王曾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和劉邦這兩支秦末的起義軍各種率領自己的軍隊朝鹹陽出發。
誰能料想到劉邦先攻破了鹹陽,項羽這支軍隊在巨鹿之戰中重創秦軍主力的生力軍自然不甘心,欲準備攻入關中,又聽聞劉邦派軍隊把守函谷關,占據鹹陽的財寶,這讓項羽十分惱怒,自己苦戰秦軍主力,誰能料想到劉邦此時捷足先登。
此時的項羽準備攻打劉邦,但劉邦卻對此壹點不知道,楚軍項伯和張良私下關系不錯,此時的張良正跟著劉邦,項伯不忍心看到張良就這樣喪命,於是親自連夜騎馬行至劉邦的營地找到張良,並將楚軍即將攻打劉邦軍隊的消息全盤說給張良。
項伯本意是想帶張良離開,不要枉死了,但誰知張良卻不願意,而是將此事告訴了劉邦。聽聞後的劉邦大驚,張良在向劉邦問清楚派軍把守函谷關的來龍去脈後,便將項伯在軍中的消息告訴劉邦,希望借助項伯之口向項羽傳遞自己不敢背叛項羽的消息,就這樣張良請出項羽到劉邦軍帳中,此時的劉邦恭敬地向項伯遞上壹杯酒,又以和項伯結成兒女親家為由,趁機籠絡項伯,然後向項伯吐露出自己占據關中壹切,自己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止盜賊進入或者意外發生,自己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在此等待項羽軍隊的到來。
劉邦不愧是混跡江湖的老手,壹番話打動了項伯,項伯答應將自己話話傳遞給項羽,另外讓劉邦親自到楚軍向項羽道歉,劉邦也答應了;於是項伯連夜回去,將此事告訴項羽,項羽也答應了。
次日,劉邦帶領樊噲等壹百多人的隊伍來到項羽的軍中,劉邦連忙向項羽謝罪道歉表明自己並無反叛之心,就這樣劉邦蒙混過了項羽這壹關,但卻未過範增這壹關,範增看出劉邦的野心,於是在酒宴上派項莊舞劍,名為為酒宴助興,實則是欲借此除掉劉邦,就在劉邦性命垂危之際,項伯也拔劍起舞,用身體保護著劉邦,在壹旁看著的張良見此不妙,到營門口找到了樊噲,樊噲冒死闖進來,直言不諱向項羽闡述劉邦並且沒有反叛之心。
後來劉邦借住上廁所為由,叫上樊噲趁機從小路溜走。就這樣,劉邦從鴻門上撿回壹條命。
二、彭城之戰,劉邦險些喪命。
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率主力深陷齊地的戰爭中,劉邦聯合各路諸侯,***計56萬大軍,聲勢浩浩蕩蕩的進攻楚國都城彭城,由於此時項羽軍隊精銳都在齊地,彭城守備薄弱,劉邦帶領的聯軍攻破彭城。
劉邦進入彭城後,壹方面在彭城周圍部署軍隊,另外壹方面則大肆收攏美女,高歌宴飲。
項羽聞訊彭城淪陷後,親自率領3萬精銳騎兵星夜飛馳趕來,項羽制定了壹個大膽的戰略計劃,繞過劉邦聯軍重兵部署,采取戰略大迂回,由西向東反擊漢軍側背,由於楚軍發動的突然性,毫無準備的漢軍被項羽的騎兵打得潰不成軍,很快亂作壹團,死傷無數。
劉邦得知後趕緊逃跑,項羽率軍在後面追擊,壹路漢軍被楚軍斬殺無數。後來劉邦拋棄大軍,帶領少數隨從逃跑,為了活命,不惜幾次將自己的壹雙兒女給拋下車。
彭城壹戰,劉邦雖然僥幸逃脫,但漢軍幾乎全軍覆滅,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都淪為項羽的俘虜。
但不得不說劉邦是幸運的,在和項羽的五年楚漢戰爭中,戰敗成了劉邦的家常便飯。但最終劉邦通過垓下壹戰逼得項羽自刎烏江。
稱帝後的劉邦,始終在為帝國的命運在忙碌
垓下壹戰逼死項羽後,劉邦陸續平定各地叛亂,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正式稱帝,建立大漢帝國。
稱帝後的劉邦,名義上為大漢的皇帝,但漢初劉邦冊封的七位異姓王幾乎控制了大漢壹半的疆域面積。
稱帝後的劉邦,集中精力鏟除其他異姓王,始終在為大漢帝國的命運忙碌著。
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後來就連自幼壹起長大的好友燕王盧綰也反叛了,這讓已經生命不多的劉邦十分惱怒,派兵平叛。
甚至,劉邦對忠心耿耿的蕭何也起了疑心,逼得蕭何不得不自汙聲名保全性命,在病逝前還打算除掉忠直的樊噲,原因在於劉邦怕自己去世後,樊噲手握兵權唯恐幫助呂後作亂,危機大漢劉姓江山命運。
劉邦在稱帝後,雖然作為大漢帝國皇帝,但他始終壹天福都沒有享受,壹直處於四處平叛的征伐中,為大漢帝國的江山耗盡了壹生的心血。
劉邦盡管在稱帝後除掉其他異姓王,又分封自己眾多子侄為王鎮守全國各地,即便如此,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去世這壹年,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擊之。”
劉邦以上種種做法都是在為了維護大漢的長治久安,但即便劉邦這樣做,他也擔心他去世後,呂氏壹族會幹涉朝政,但此時劉邦已經日暮西山。
奮鬥忙碌壹輩子的劉邦,在去世前回顧自己的壹生,前面大半生忙碌大江山,多次險些喪命,在建立江山後,自己又連年疲於奔命的征討平叛,作為帝王,盡管他壹生擁有財富、權力、好好在上的皇權,但他壹生也未享福壹刻,到頭來也只不過回歸於黃土,此時他明白壹生征戰的項羽,為何當年選擇在烏江自刎。
壹切都如同過眼雲煙,相反天下百姓多年飽受戰亂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