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闌珊燈火的詩句

關於闌珊燈火的詩句

1.關於闌珊的詩句有哪些

1、“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南唐 李煜《浪淘沙》

釋義: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雕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

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宋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釋義:我千百次尋找她,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壹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處。

3、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宋 唐婉 《釵頭鳳 世情薄》

釋義:今日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風刺骨,徹體生寒,聽著遠方的角聲,心中再生壹層寒意,夜盡了,我也很快就像這夜壹樣了吧?

4、滕王高閣江幹,佩玉鳴鑾,歌舞闌珊。——元代 庾吉甫《雙調蟾宮曲_環滁秀列諸》

釋義:高聳的滕王閣矗立江邊,佩玉女子著鈴舞伎歡歌載舞,終於消停歇止,不見了蹤影。

5、冷落秋千伴侶,闌珊打馬心情。——宋 陸遊 《烏夜啼 金鴨餘香尚暖》

釋義:冷落了曾經壹起蕩秋千的年輕伴侶,暗淡了曾經壹同下打馬棋的歡快心情。

6、墜髻慵梳,愁蛾懶畫,心緒是事闌珊。——宋 柳永 《錦堂春 墜髻慵梳》

釋義:頭上發髻斜墜,懶怠梳妝,愁雲籠罩了娥眉,全沒了畫眉心情,事事皆無打不起精神,意興低落消沈。

7、只道今年,春意已闌珊。卻是地偏芳信晚,紅數點,小溪灣。——元 元好問 《江城子 杏花開過雪成團》

釋義:只覺得今年,春光已到消歇的時候,誰知道卻是處地偏僻,紅杏花開的消息來得偏晚,芳紅吐蕊,數點爭艷,開在小溪灣。

8、闌珊,香銷輕夢還。斜倚畫屏思往事。——清代 納蘭性德 《河傳 春殘》

釋義:睡醒之後,夢中的情景不復存在,眼前的壹切都已衰殘。斜倚著畫屏,想起悠悠往事,眼前的壹切都不是"我"所想要的,此時內心空有"相思"之情。

9、身外事,意闌珊,人間行路難。——宋 王炎 《阮郎歸》

釋義:不問身事外,心緒低落,慨嘆人間行路難!

10、飛英點點,春事已闌珊,風雨橫,別離多,斷送英雄老。——宋 王以寧 《驀山溪 雕弓繡帽》

釋義:飛花點點,春光已雕殘,風橫雨斜,又是離別時分,這年年春去也,只把英雄前程斷送,衰老送來。

2.有關燈火的詩句

1,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出自宋代:王安石《漁家傲》

白話文釋義:正月十五元宵燈節之時,鐘山壹帶芳草如茵,林木蔥郁,那壹片生意盎然的春景,讓人流連忘返,心醉不已。濤亭剛剛下過春雨,詞人騎著小毛驢,翻山越嶺去觀賞美麗的風景。

2,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白話文釋義: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壹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3,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出自唐代:顏真卿《勸學》

白話文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麽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4,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出自宋代:蘇軾《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白話文釋義:今夜拿著殘燈送妳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妳楊元素啊。

5,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壹道水中央。——出自唐代: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白話文釋義:晚上在江樓上向東望去,海天相連,壹片茫茫;山川形勢,又闊又長。城的四周亮起了萬家燈火,壹道銀河映入水的中央。

3.含有闌珊的詩句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1]春意闌珊。

[2]羅衾不耐五更寒。

[3]夢裏不知身是客,[4]壹晌貪歡。

[5]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1]春意闌珊。

[2]羅衾不耐五更寒。

[3]夢裏不知身是客,[4]壹晌貪歡。

[5]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有關“萬家燈火闌珊處”的詩句有哪些

1.《浣溪沙(陽羨上元)》

宋代:陳克

橋北橋南新雨晴。柳邊花底暮寒輕。萬家燈火照溪明。

鳧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錯市人驚。街頭酒賤唱歌聲。

2.《探春令》

宋代:楊無咎

梅英粉淡,柳梢金軟,蘭芽依舊。見萬家、燈火明如晝。正人月、圓時候。

挨香傍玉偷攜手。盡輕衫寒透。聽壹聲、畫角催殘漏。惜歸去、頻回首。

3.《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宋代:蘇軾

東武望余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5.《滿庭芳·山抹微雲》

宋代:秦觀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壹作:數點)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5.萬家燈火的詩句

萬家燈火 ( wàn jiā dēng huǒ )

解 釋 家家點上了燈.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出 處 唐·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壹道水中央.”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壹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6.描寫萬家燈火的詩句關於萬家燈火的詩句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壹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詩詞註釋 註釋:風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風吹古木,颯颯作響,像雨聲壹般,但天空卻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潔白似霜,但卻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樓夕望招客》作於杭州刺史任內.這兩句是說,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寫夏夜清涼、優美的風光,逼真、傳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詞獨特,意境高妙.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壹句高妙之處在於: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象生出清涼,足以消暑.全詩壹“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燈火闌珊,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寫風吹古樹,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視線由遠及近,而壹切景物又都籠罩於“夕”字之中.賞析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這首詩是當時招朋友夜飲的即興之作.這是壹首格律工穩的七律,以描寫景色和賞景的感受為中心.描寫景色的層次極為分明,猶如講究透視法的水粉畫壹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氣勢,重點寫山水,山連水,水接天,延綿雄闊.頷聯從俯瞰的角度,寫夜色中的光和亮;萬家燈火與壹道星河交相輝映,裝點了錢塘的景色.星河壹句,詩人畫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幾分澄澈清新的感覺.頸聯兩句開始夾雜感官的錯覺,用比喻和誇張手法寫風月:風吹樹葉之聲頗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潔白如霜.同時,詩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讀者,此時正值暑“夏”“晴”夜,強調秋涼的感覺不過是壹種消暑的手段,於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賓夜飲的對話,扣住了“招客”的題意.如果把此詩比作壹幅江樓夕望的畫圖,那麽,詩的構思則是作畫的順序.詩人從遠眺起筆,粗線條地勾勒余杭的山水,進而環顧杭城的燈光並由與燈影相輝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樓所在的湖水之上,從而慢慢將筆從曠遠的天際轉向樓閣四圍的描寫,再從風聲月色見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遠而近,而感覺則愈來愈細,真可謂“坐馳可以役萬景”,既有眼力,又有筆力.此詩的兩聯中,“燈火萬家”壹聯對得極美,散落的萬家燈火,與壹道銀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與“山勢”從傍晚到夜間的變化,給人壹種神奇的夢幻之感,頗得後人的贊賞.宋人黃庭堅《登快閣》詩中的名句“澄江壹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詩的影響.詩中描寫了杭州東面山川的形勢和杭州美麗的夜景,氣勢雄偉,境界開闊.在炎熱的夏天的黃昏,詩人登上望海樓向東遠望,天海壹片蒼茫的景象;錢塘江和江兩岸的山勢“闊復長”.詩人寫夜景是從光和聲兩個角度寫的:燈火、銀河、月光從光,夏風從聲,因此繪聲繪色、燦爛奪目,末句以“招客”作結,緊扣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