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
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但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辭格)***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
詩歌中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設問、反問、頂真、起興等。
⑴、比喻:用壹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壹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為形象的作用。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詩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滾滾東去的江水,寫出了愁緒的多與綿長。
例析:閱讀下面壹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註]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麽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