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形容楊修的詩句(形容楊修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形容楊修的詩句(形容楊修的詩句有哪些)

1.形容“楊修”的詩句有哪些

1.《送單少府赴扶風》

年代: 唐 作者: 李端

少年趨盛府,顏色比花枝。範匄非童子,楊修豈小兒。

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此去雲霄近,看君逸足馳。

2.《六答楊應寧》

年代: 明 作者: 吳寬

池上揮毫思不煩,忽傳詩句到柴門。

官聯賈至稱中舍,字許楊修識外孫。

西郭向人空折簡,東堂延客已開尊。

杏園舊例推年少,風雨孤村莫斷魂。

3.《借韻跋林肅翁題詩》

年代: 宋 作者: 孫應時

昔冠南宮淡墨書,當年萬卷各各糊,

至今處子尚綽約,應笑老婆曾抹塗。

詠慶雲圖如著色,和薰風句更從諛。

行三十裏余方悟,敢與楊修校智愚。

4.《孔北海堂》

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卯金自中葉,已若子南周。

阿瞞制威福,九鼎若綴旒。

余子不復忌,多士例為仇。

嶄然見芒角,已坐錮與鉤。

誰知英雄彀,翻令作罝罘。

假手陷正平,謔玩戮楊修。

小慧尚必除,偉人那得留。

凜凜孔北海,胸次包九州。

倘令坐廟堂,大盜當寢謀。

專誅及斯人,遂負壑與舟。

當時同朝士,茍生盍包羞。

身死名亦滅,白骨委山丘。

先生雖千載,生氣尚橫秋。

當時眼中意,付與壹醉休。

文人具文行,來作東諸侯。

尚友天下士,復於古人求。

作亭俯層城,持杯想風流。

壁間妙著述,騰光昏鬥牛。

文存人亦亡,應從文舉遊。

我生真碌碌,與世甘沈浮。

思為坐上客,揚觶和南謳。

無成老巖谷,哀哉空白頭。

5.《夜歸舟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意薄楊修喚小兒,孤舟自笑發成絲。

放開癡腹無非夢,拈起幽懷總是詩。

霜下忽驚桐葉盡,灘生更覺水聲奇。

余年那恨驅黃犢,除卻為農百不宜。

2.形容“楊修”的詩句有哪些

1.《送單少府赴扶風》 年代: 唐 作者: 李端 少年趨盛府,顏色比花枝。

範匄非童子,楊修豈小兒。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

此去雲霄近,看君逸足馳。 2.《六答楊應寧》 年代: 明 作者: 吳寬 池上揮毫思不煩,忽傳詩句到柴門。

官聯賈至稱中舍,字許楊修識外孫。西郭向人空折簡,東堂延客已開尊。

杏園舊例推年少,風雨孤村莫斷魂。 3.《借韻跋林肅翁題詩》 年代: 宋 作者: 孫應時 昔冠南宮淡墨書,當年萬卷各各糊,至今處子尚綽約,應笑老婆曾抹塗。

詠慶雲圖如著色,和薰風句更從諛。行三十裏余方悟,敢與楊修校智愚。

4.《孔北海堂》 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卯金自中葉,已若子南周。阿瞞制威福,九鼎若綴旒。

余子不復忌,多士例為仇。嶄然見芒角,已坐錮與鉤。

誰知英雄彀,翻令作罝罘。假手陷正平,謔玩戮楊修。

小慧尚必除,偉人那得留。凜凜孔北海,胸次包九州。

倘令坐廟堂,大盜當寢謀。專誅及斯人,遂負壑與舟。

當時同朝士,茍生盍包羞。身死名亦滅,白骨委山丘。

先生雖千載,生氣尚橫秋。當時眼中意,付與壹醉休。

文人具文行,來作東諸侯。尚友天下士,復於古人求。

作亭俯層城,持杯想風流。壁間妙著述,騰光昏鬥牛。

文存人亦亡,應從文舉遊。我生真碌碌,與世甘沈浮。

思為坐上客,揚觶和南謳。無成老巖谷,哀哉空白頭。

5.《夜歸舟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意薄楊修喚小兒,孤舟自笑發成絲。放開癡腹無非夢,拈起幽懷總是詩。

霜下忽驚桐葉盡,灘生更覺水聲奇。余年那恨驅黃犢,除卻為農百不宜。

3.形容楊修的成語

恃才傲物

拼音shì cái ào wù

釋義恃:依靠、憑借;物:人,公眾。仗著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蕭穎士開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無與比。”指依仗自己的才能而驕傲自大,輕視旁人(物:眾人)。

出處《梁書·蕭子顯傳》:“恃才傲物,宜謚曰驕。”

例子唐薛澄州昭緯,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 我勸妳不要~。

4.形容楊修的成語

原文:

人餉魏武壹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壹口也,復何疑?”

譯文:

有人送給魏武帝曹操壹杯奶酪,曹操吃了壹點,就在杯蓋上寫了壹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麽意思。按順序傳到楊修那裏,楊修便吃了壹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壹口啊,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個人認為“楊修解謎”不屬於成語,只是概括了這個典故的主要內容的壹個四字短語,該典故叫做“楊修啖酪”。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妳帶來幫助!

5.關於楊修的成語

1,余子碌碌---余子:其它的人。謂其它人平庸無能,表示對別人的輕視。

出處:《後漢書·稱衡傳》:“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明·袁宏道《瓶花齋集之九·尺櫝·與李龍湖》:“仆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余子碌碌

2,黃絹幼婦 “絕妙”二字的隱語。

3, 絕妙好辭 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以上兩成語皆出自《世說新語·捷悟》,人們以“黃絹幼婦”或“絕妙好辭'作為文才高、詩詞佳的贊語。

成語故事:

東漢時,魏武和他楊修路過上虞,壹同去看《曹娥碑》。碑上有蔡邕的題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當時誰也不明白這八個字是什麽意思。魏武指著蔡邕的題字問楊修知不知。楊修回答:“知道。”魏武說:“妳先不要講出來,讓我想壹想。”走了30裏路,魏武才明白過來,說:“我也想出來了。咱們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吧。”楊修於是寫道:“黃絹,色絲也,這是壹個‘絕’字;幼婦,少女也,這是壹個‘妙’字;外孫,女之子也,這是個‘好’字;齏臼,受辛也,這是壹個‘辭’(‘辤’同‘辭’)字。這八個字的意思是‘絕妙好辭’!”魏武壹看,兩人寫的完全壹樣。

6.請問楊修的那句描寫“雞肋”的那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怎麽來的

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欲進兵,怕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雞肋,沈思不語。這時有人入賬,稟請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將士們問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師,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魏王班師就在這幾日,故早準備行裝,以免臨行慌亂。”曹操早恨楊修才高於已,今見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楊修死時年僅34歲。

貌似找掛。